齐帆齐微课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看到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熟知这是六尺巷的故事。
在民间,六尺巷的故事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讲的是清朝康熙年代,安徽桐城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人的来信,说邻居要侵占他的宅边地,张英却只回了一首诗给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得诗后顿悟,主动退让了三尺,邻居备受感动也后退了三尺,因此成了"六尺巷"的美谈。现如今,那里的巷口中间都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呢。
六尺巷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修身为先,大度做人。
在孩子小学的时候,儿子亲身经历了一件事,那天刚好是期未考试,中午,他和同学你推我我推你地玩, 不料一用力,把同学给推到墙上去了,同学的脑袋磕破皮流血了。
这下乐极生悲闯祸事了,儿子大惊失色赶紧道歉。
不料,受伤的同学非但没责怪他,反而写了一张纸条安慰他:别告诉你妈妈,否则你会挨骂的!
而这件事直到孩子放学的时候,告诉我他今天做了一件“坏事”(当然也是无心之过)我才知道。
吓得我赶紧打电话给同学的家长,家长说没什么事,只是破了点皮,到医院上了点药,并无大碍。而我蒙得连医药费都没问人家一声,只知道连声道歉和感谢包容。
读小学的孩子,因玩过了火自己受伤了,却反过来安慰别人,直至后来,孩子升入初中,我和对方的家长同为家委成员,我还在为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孩子的这份大度感动不已。
学生间的打闹都是难免有的,但对于这个经历或许也只有我这么好运遇到了。
儿子在小学时也曾经遇到一个好动的同学,老是喜欢在背后推你一把,或者踢你一下,或者打打你的头,每次孩子都很恼火地说:别动我!但那个同学还是喜欢动,边动还边笑,完全不以为然。
都是很熟悉的同学,那位同学经常这样也许只是觉得好玩,有一次儿子忍无可忍,反手给他一个肘击(学的咏春拳),对方痛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后来再也不敢乱动儿子了。
有一次儿子跟我说,班上有个男同学跟女同学动手了,把窗帘都扯烂了,后来两人各赔了点钱修教室的窗帘。
儿子居然说看到人家打架真是觉得痛快,就我没打过架了,哪天我也打一架,某些人的嘴太多了,老是骂人,骂得好难听。
我一般会笑言好男不跟女头,君子动口不动手类的。
同学之间,能有什么大事,多数发生的无非是你碰翻我的书,我碰掉了到你的笔,或者上课讲话违反纪律或者谁谁谁没写完作业谁记了记名字诸如之类的鸡毛蒜皮。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是一种冲动,我不知道家长们的孩子会不会跟你们讲学校发生的鸡毛蒜皮,如果会,一定也闻得到些许的火药味,有这些火药味怎么办?
我觉得无论是做家长的还是做老师的都要努力劝孩子,退一步海阔天空,同学跟同学之音,能有什么过节呢,青春年少的棱角罢了,你磨磨我,我磨磨你,来个英雄好汉不打不相识,大家相互包容,相互和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事事大吉。
可我今天听到一件不太好的事,有个少年因为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了,但愿学校只是吓唬吓唬孩子。
据说是因为同学之间性格不和,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据说这些孩子的成绩还不错。
打架的导火线是因为这个同学在洗澡的时候被另一个同学泼了一盆冷水,洗澡的同学大怒所以先动了手。
后来大概还发生了些口角,并没有动手,被同学误认为又想动手打架报告了老师,因此被“勒令退学”了。
据说这个孩子打架是第一次,而且学习成绩还好,这样的孩子应该有救的,我不相信学校会这么轻易放弃孩子。
从孩子一年级到现在的九年级,我一直积极担任班级的家委。有位文友给我留言过这么一句话:
家长和老师的对立看起来是孩子受罪,实际最终承受恶果的是社会,是国家。我们的JIAOYU病了,雪崩之下,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对于这个孩子发生的问题,也许有其背后形成的原因,家长和学校应该积极去化解矛盾,去挽救孩子。
也许,也应该拿出六尺巷的故事来告诉孩子:"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大家都谦让一些,大度一些,多好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