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经济》一书是社群经济研究院的成果。据介绍,这是国内第一家专业研究社群经济的机构。如对社群有兴趣,大家可以关注“社群经济”自媒体公众账号。
全书共六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偏学术,第五章介绍了许多我们身边的社群,刻画了N个有意思的社群,最有阅读趣味,也最能引发思考,第六章则是展望。
研究学习社群干货摘录:
1.人类社群的发展,沿着“部落—族群—社区—社群”的路径演进。
2.移动互联网催生社群爆发。
3.社群定义:基于移动社交平台,遵循某种兴趣图谱,为特定目标群体提供产品和服务,促进粉丝深度交互和情感体验,激发粉丝自主的参与度、传播力和创造力,通过富有创意的社群运营,形成可持续性的商品价值和情感价值的生产和消费。
4.互联网时代的社群生态类型:产品型社群,以产品为连接的中介,如雕爷牛腩;兴趣型社群,基于兴趣图谱创建,如36氪;品牌性社群,是产品型社群的延生,如Star Trek、星巴克;知识型社群,以知识分享和学习为凝聚力建立的社群,如知乎;工具型社群,为人们进行社群交流提供基础性工具,如微博、微信、陌陌等。当然,各种社群生态也是可以相互交融的。
5.社群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体验经济之后,融合了当下时兴的网络经济、信任经济、粉丝经济、分享经济的显著特征,出现的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形态。
6.社群经济的组织特征:去中心化、去碎片化;自组织和再生产性;裂变性和聚合力。
7.社群的商业功能:提供基于即时通信的交互功能;提供内容型产品和服务;提供基于兴趣图谱的圈子平台;提供基于位置的泛生活化的多种服务。
8.社群的商业价值:平台价值,包括同边效应(我用微信,周围朋友也在用微信)和跨边效应(大家都在用微信,开发微信应用的商家也多了);交互价值,包括半熟社交和兴趣社交;自组织价值,激发群体智慧;渠道价值,线上线下交融,增加社群连接从紧密程度。
9.社群经济颠覆企业生存逻辑。
9.1生产模式的转变:消费者即生产者,消费者参与“生产”、消费者“主动创造”成为商业变革的核心特征。生产中的群体创造,如小米手机100个发烧友级用户。生产中的群体协作,如“众筹”、“众包”。
9.2消费模式的转变:产品使用体验,包括性能、速度、交互设计、个性需求、细节创新。情感体验,想想“逻辑思维”的经营思路。消费情景体验,大数据让消费者的信息数据更多被利用,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找到对的消费者对的需求。参与体验,社群贡献者和核心成员,带动跟随者参与,发挥其创造力,增强社群活跃度和凝聚力。
9.3营销模式的转变:实时连接;激活粉丝;先社群后品牌;个性化定制;营销创新。
9.4竞争模式的转变:差异化竞争。
我们身边的社群(分类编排,排位不分先后):
本章是我看得最有味道的一章节,看得过程中,会不断有灵光闪现,每个人的体会都不一样,可以来了解下,找找灵光。
1.企业家社群:正和岛(高端企业家社群);微启动&微企动(曾获全国第一精锐社群);逸客会(高端企业家户外探险圈);德商汇(温暖社群);
2.创业者社群:i黑马(《创业家》品牌资源做后盾);6688(每周六、6点、28分跑步);GirlUp(美女创业加速器);
3.自媒体社群:罗辑思维(不用介绍了);WeMedia(自媒体历史上最成功的圈地运动);ZMO(企业自媒体联盟)。
4.泛交友社群:K友会(无心之举,意外之成);Binggo+(90后定义的社群,鼓励创新创业)。
5.产品型社群:福民(中国蜂产品行业的尊严);乐消费联盟(因智能科技与数据结盟);恒美瑞(黄金红包新玩法)。
6.垂直社群:中国智慧社区服务联盟(O2O创新业态的开创者和领导者);物联网智库(物联网专业圈子);Wehome(垂直电商社群);微社力(微商第一社群)。
最后一章节,谈未来,我就不说了罢!最后,应用书扉页的一句话作结:“书上讲的也许都是错的,但希望它能把对的人链接在一起”。
每周为你分享一篇读书笔记,
或者一篇生活感悟,
亦或是一篇美文。
每天清晨以一篇随笔与你相遇。
“有志青年”(微信号:foxyuan002)
为更好的自己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