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李子电影专栏
天天看别人说好,到底什么才叫好的影视作品?

天天看别人说好,到底什么才叫好的影视作品?

作者: 香槟er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23:39 被阅读19次

    由于影视作品泛滥,很多人不知道好的概念了,缺少了审美的标准,这里就说一下几个我评判影视作品的标准,平时看电影比较多,就拿电影举例了,越靠前的越重要:

    一.讲故事的能力

    对于主流电影来说,能把故事讲好仍然是最重要的。拍个短视频,写个日记可以自嗨,但是你要拍电影,写书,就要对受众负责了。拍的让人看不懂,就别怪不卖座。

    电影通常会有明线和暗线,能让人把明线看懂,是主流电影的基本素养,我是个本科生,相信自己的思维能力,所以我看不懂主线的电影,心理分数只能给7分以下了。

    看看各大评分社区,8分以上的电影,也基本都是能讲好主线的。

    对于暗线,有的电影会留下多个,比如《让子弹飞》、《霸王别姬》。经常看到有人分析其中的细节。

    有的电影只留下一个,比如《盗梦空间》,最后的陀螺倒不倒就是唯一的暗线,导演也为此铺垫了很多线索。至今你都能看到有人津津乐道地讨论,最后陀螺到底倒了没有,柯布回没回到现实。

    但是暗线的精彩一定是建立在主线讲懂的基础上。主线崩了,你搞再多的暗线也没用,姜文民国三部曲的后两部、陈凯歌后期作品,都犯了自嗨的毛病。没人愿意再去解读其中留下的深意了,自然也就成不了经典。

    诺兰的《星际穿越》,我感觉也就是8分的水平,可能是电影前期太过出色,大家评分都很高。但是怎么也遮不住它的问题,最后结尾太牵强,爱能穿越时空,设定逻辑说不过去,刘慈欣也曾坦言看不懂这部电影的结局。

    把故事讲好,讲明白,仍然是电影的关键。这一点也跟票房息息相关。

    二.人物的刻画,环境的塑造

    人物和环境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匹配,会让观众感觉自然,情节更加舒展。

    很多电影选的题材都不错,场景也极大地还原了,但是人物表现却不对劲。比如各种堕胎、追火车的青春怀念片,人物塑造太空洞,脱离环境,无法让观众引起共鸣。

    很多电影在自己的国家大放异彩,出了国门就没人看了,就是这个原因。自己国家能理解的东西,放别的国家人就有文化差异了,人物和环境脱节了。所以后面也要说,题材的选取也很重要,格局大,共性多,少玩内涵梗,成为世界经典的可能会比较大。

    当然这方面做的好的也有很多,《教父》系列、《疯狂的麦克斯》、《阿甘正传》、《活着》,以及最近的《无名之辈》,这些都是人物刻画很成功的例子,而且人与背景环境连接也很紧密。

    三.题材的选取,作品背后反应的问题,适当的深刻性

    故事讲好了,人物刻画出来了,你想表达个什么东西呢?这个也是挺重要的吧。

    当然现在拍影视剧都很讲究这一点,表达点适当的价值观和问题。

    那些反应社会的、处于风口上的话题从来都是受人关注,《熔炉》带动了一大批反应性侵、校园暴力的电影。前几年宣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中国合伙人》也是备受关注。这些反应当下社会问题的电影,很容易引起人们注意。

    人类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细节问题,大格局的电影少了,关注小细节的电影多了。当然我不认为这是评判好坏的标准,只要能适当地反应出问题,都是好电影。

    但是注意,这里讲的是适当的深刻性,有些电影看到一半,感觉导演要冲出来,扇我一个大耳光,问我:“深不深刻?!”我说不知道,他又开始扇我,直到把我打死为止...

    有一种说法是很多没营养的电影,却还有很多人看。但是现在短视频平台这么发达了,想消遣免费的方法多了。我相信不会再有人去电影院,为那些完全无脑的电影交智商税了。

    如果你是指《西虹市首富》、漫威大杂烩这种电影,我觉得他们还是有营养的,只是把深刻换成了轻松搞笑的方式,这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

    当然搞笑也不能挠人脚心,逼人发笑,让人尴尬。真正的搞笑是完全可以融入深刻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人在囧途》就是如此,这同样是一门学问。

    四.演员的演技

    其实电视剧比电影更看重演技。

    我把这一项放的并不是很靠前,我认为,大部分电影演员,演技都是达标的,也就没什么好比的了。电影跟电视剧不一样,电影是需要卖座的,对演员门槛高一点,上映期没人看了,后面再想红火起来也很难了,还亏钱。当然,也有那些专门洗钱的电影,就先不讨论了。

    演技也是可以很快教出来的,冯小刚、张艺谋、周星驰,培养了那么多新星和童星,至少在某一部电影里,他们的演技是绝对在线的。

    真正的好演技,可遇而不可求。邓超《烈日灼心》里碾压另两外主角,虽说陈比绝的戏份是删了不少,但是郭涛演的杨自道,还真比不过邓超的徐小丰。但是演完这一次后邓超就开始没完没了的喜剧之路了,后来他拍的也不能说没营养,就是营养太少了。这可以理解为短暂入魔后的休养。

    《教父》马龙白兰度、艾尔帕西诺来回飙戏。 莱昂纳多(小李子),演什么像什么游刃有余,这是多年经验的积累,坚定不移地定位自己,不接不看好的片子,这种演技堪称炉火纯青。

    《蝙蝠侠:黑暗骑士》希斯莱杰把自己关屋里模仿小丑,写小丑日记,演完之后走不出来了,在公寓里服药过量而死,被追授奥斯卡奖,这叫真的走火入魔。

    真正的演技,不在于动作,不在于语言,关键在脸上的微表情。眼角、嘴角肌肉的变化,只能通过设身处地融入角色和情绪实现,真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得,要付出的东西太多了。

    五.镜头感、艺术水平、剪辑能力

    影视作品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就需要具备一定美感。

    我不是美术专业,无法做出专业性评判,但学过一点摄影,还是可以简单说说。

    其实让观众觉得这个画面看起来舒服,有看头,这就是艺术的成功,好的构图可以让观众不自觉地注意到影片关键点。

    同样构图也可以用来分散观众一部分精力,注意到影片的隐藏线索,或者给出主体与衬体。

    主体与衬体

    比较复杂的玩法还有长镜头、特殊色彩流之类的。当然我始终认为这些东西只是锦上添花,在前三点没做到的情况下,艺术技巧玩的再花哨也没用。

    张艺谋就是就是一个极其追求色彩艺术运用的导演,他对色彩的痴狂已经有些超越了电影主体,近期拍的电影,不是没人叫好,就是毁誉参半。这就是本末倒置的结果。

    剪辑则是控制电影节奏的关键,最后作品的呈现时间长短,也由剪辑控制。以前作品时间和节奏不一,现在的电视剧一集多为45~60分钟,电影多为130~160分钟,节奏多为紧凑型。也就显得以前的那些慢节奏、长时间的作品更为珍贵。

    六.改编水平

    大部分影视作品都由书籍或漫画改编而来,这就很考验制作人的改编水平。

    我们常能发现生活中有一种人,叫做“原著党”,他们认为,大部分电影改动、删减的情节,通通是对原著的侮辱。在他们心目中:原著>所谓原片>最终上映片。

    这一点我不敢苟同,不同题材的文化作品,都存在自己的阈值,小说广度大,直观度低,影视作品广度低,但是直观度高,漫画介于这两者之间。改编时要充分利用影视作品的长处,提高直观度,在广度上做适当取舍。

    所以,不同体裁的转变,改变就是好事。《霸王别姬》、《阿甘正传》、《教父》,这些讲究的是融合,广度稍微减了一点,直观度大大提升,这是大师级的作品。

    《哈利波特》系列、《漫威》系列用的是适当减少原著深度,从而发挥影视剧直观易懂的特点,让观众观影感受更好,也容易引起专著党的不满。

    《肖申克的救赎》、《了不起的盖茨比》,这属于凝练出原著的关键,并且做些更巧妙的改编,可以让影视剧比原著更火爆,更让人叫好。

    当然也有一些作品,是根据历史故事、真人故事改编,或者编剧自己写出来的剧本,由于没有跨体材,这些影视作品显得争议更少,更容易让人接受。

    七.导演的自我修养,独立风格

    演员的最高修养是演什么像什么,导演的最高修养是拍什么像自己。

    斯皮尔伯格的构思巧妙、诺兰的峰回路转、张艺谋的色彩运用、姜文的价值输出、冯小刚的现实主义...导演自己首先要有健全的灵魂,才能拍出有灵魂的好片子。

    中国目前没有第六代导演,原因之一就是,这些新生代的导演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不能着急给他们扣帽子。

    ——————————————————分割线———————————————————

    最后,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的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什么,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如果你找不到好的影视作品,也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李子电影”,可以帮你做些小小的推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天看别人说好,到底什么才叫好的影视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q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