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叶问4,影片的背景是叶问老先生得了癌症,远赴美国为自己被退学的儿子求学而遇到的一系列不公正的事情。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很吸引我,毕竟很爽,也在我们因祖国飞黄腾达而产生的好胜心和自豪感上做足了文章。
从一开始的李小龙,到华人总会的万宗华和各大门派的师傅们,包括他的女儿和李小龙的徒弟,都和外国人有一场对打戏,为最后叶问的胜利好了铺垫。
近几年中国的功夫片仿佛都在攀“爱国”的枝,这次也不例外。爱国情绪的高涨,造就了我们心中对爱国片的想法——不看不是中国人。
也是这样高涨得情绪,让我看一些影评说——“嘴上说着主义,心里想着生意”,“最讨厌借着打架上升到爱国主义的片子”...真的是如此吗?我并不这么想。
01.只是爱国主义吗?
文化间的沟通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并不主要是宣扬爱国,而是文化的交融,包容与开放,还有文化自信。
李小龙将中国功夫教给外国人,是开放;中国功夫最终和空手道同被写入指导书,是包容。
对于文化,用吴建豪带领甄子丹进入到美国人的训练场时说的那句话:“这里所有人就是文化,你自命优越只是偏见和仇恨。”来阐述,我认为刚刚好。
不论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所代表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相互尊重。
中华精神与文化自信
叶问能代表中国功夫吗?显然是不能的,就像华人总会的万宗华说的:“李小龙一个人就能代表中国功夫吗?”
叶问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正如他在决心去向美国人挑战时对若男(万宗华女儿)说的那句话:“叔叔是习武之人,遇到不公正的事情就要站出来。”那个时候,他是中华习武之人的文化代表。
包括万宗华告诫他受到外国人欺负的女儿要“忍”,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古话“小不忍则乱大谋”折射出来的行为,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来养成的宽容。但万宗华从来没有对中国功夫不自信,他也一直想向自己的女儿传授太极拳。可他过于固步自封,没能为海外华人做出更多的贡献。
还有那些华人总会的各大师傅,他们看到上门来挑战的美国人,听到”中国功夫是垃圾“的言论和遇到一系列不公时,也会激动,会本能的想要保护中华的功夫文化不受到侮辱。他们自信不比比人差。
这些都是中华精神,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02.“打”与“被打”的本质
“打”的本质
“打”其实是一种介质,因为主题是“中国功夫”,若这部电影主题是“三寸不烂之舌”,那介质就变成了“说”。
也正是因为主题是“中国功夫”,所以歧视与不公正也围绕“功夫”展开。美国人歧视华人的功夫,说是花拳绣腿,也歧视黑人,说他们在战场上会熊,然后放弃斗争。所以“打”并且“打赢”,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和主题相连最紧的行为。
“被打”的本质
中华精神,文化自信在这部电影里表现的是我们不主动挑事,但事来了,我们也绝对不会退缩,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便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容不得他人来侮辱和侵犯。
因此,当美国人向我们发出“打架”的挑战时,只要站出来了,不论成功与否,都是我们向“不公正”发出的抗议。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即使输,也要上台的原因。
看到最后,我想的并不是对自己国家的盲目崇拜,而是中国武术得到了认可的欣慰,也是当我走出国门时,能说中国功夫真厉害的自豪。也应对了叶问在快结尾时说的:“其实做人最重要的是有自信,到哪里都一样。”
03.父子(女)间的关系
与文化交流相通
这部片子还有一个点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叶问和儿子,万宗华和女儿之间的父子(女)关系。
许多时候,父母都在无情地灌输给孩子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但孩子自己的想法从未得到过肯定。他们本应该互相交换、融合自己的想法。
仔细想想,这不正是美国人对中国功夫的否定吗?由国到家,从大到小,也让我想起了那句熟悉的话“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所以影片末尾就是叶问在教自己的儿子打拳——这本是他从不让儿子做的事情。
中国,一直以开放又包容的态度面对着世界各地的文化,我们该怎样去做,我想高中的政治课本里已经写的很清楚了,而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信,也是我们祖国未来变得更强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