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的“𩂣雨各”在甲骨文中是一个独立的字,字形是雨中有一个脚印,源于“雨”加“各”,其中“夊”有“后至”之义,所以“各”字既象声又象义——雨落、花落皆有“后至”之义。鉴于“落花”与“落雨”相似,而甲骨文有“𩂣”却未发现“落”,可见“落”是后起字,然后取代了“𩂣”字。我们今天讲“落后”的时候,“夊”(后至)在“落”字中仍然起表意作用。
甲骨文中有“洛”有“雨各𩂣”,共同部分是“各”,“各”的字形就是脚落坑坎,会意明显表示陷落。“各”字既然会意可以表示下降,其实就是“落”的本字,“𩂣雨各”雨与“落脚”相似,以此发明表示落雨的“雨各𩂣”。表示“落草落木”的落是更后来的了。
甲骨文中含有“各”的“𩂣雨各、洛”发音相同,而且“各”在卜辞里释为积雨云,与“𩂣”相关,由此可证“各”应为“落”的本字,在甲骨文中理应注音为“LUO”。
脚掉在坑里,发明了“各”,雨将降“各”,衍生了“雨各𩂣”,岸边“各”水,衍生了“洛”,以上三字甲骨文可辨识有注释。花瓣如雨飘“𩂣雨各”,再造“落”字特指草木零落。然后把“各”假借为“格”(尤其是读音变化了)。格字仍有“至”义,可见其渊源。同时不难理解,别具一格的“各性”其实也应该是“各”性而不是“个”性。
后来,落字分化出“降落”之义,“雨各𩂣雨”被落雨取代,“洛水”特指河流的名称,以至于甲骨文的“各”读音变成了“GE”,而“雨各𩂣”字竟然从常用字中退隐了。
本是“落木如雨下降”,现在竟然是“落雨如草木凋零”了,堂堂甲骨文“雨各𩂣”字就这样“落草”入葬了。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千年甲骨文竟然被“落后”之“落”字后来居上,把“𩂣雨各”雨的“𩂣雨各”字硬生生取而代之,可见落草的“落”更容易贴近群众。
岁月如筛,往往筛去了阳春白雪,群众文化终究还是草根的文化。
留取汗青的阿房宫烧得完,野史都不记的茅草屋却烧不尽。顺便多说几句。有人说项羽因为是贵族所以败给了耍流氓的刘邦,那是因为他不知道阿房宫不仅是皇宫,更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院。那厮将国之宝物付之一炬,就注定历史要抛弃项羽。——这“鬼雄”比刘邦不仅更没文化,关键是火烧咸阳说明他没有胸怀天下。
至今思项羽,可惜没文化。
汉人说汉语,应将汉王夸。
回首历史,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充其量只能叫“落草”;项羽天赋异禀,从军可谓别具一格;唯有汉王,先入咸阳只取“图典”,堪称胸怀社稷,天命所归。
同样是“落”,来处不同,归宿迥异。
𩂣雨各雨,望文生义,天上来的甘霖;落雨,一眼看到头,免不了混作春泥了。
倘若“𩂣雨各”字盛行,𩂣雨各花𩂣雨各木,就算宋朝有了“𩂣雨各草”之说,最多默化了奉旨填词的风流柳永,不大会潜移出梁山伯的草莽英雄。
一个“落”字,害死多少好汉。就在项羽的故乡,谐音的“骆马”湖,依然是有些人的梦魇。
真希望,“𩂣雨各”字归来,为汉字多一丝诗意。
让“𩂣雨各”字归来,从此“𩂣雨各雨”及身,人们仰面迎雨,不至于低头落跑。
若“𩂣雨各”字归来,再看樱花盛开,让人少一分伤感,不再扼腕娇花落草,就“𩂣英缤纷”的一字之差也是慢一秒沦落的安慰。哪怕“𩂣雨各”花流水,也不再有草木同流的颓废,平添了几分花慕水性的回归。
以后,看到“雨各𩂣”字归来,不要批评我写错别字,骂我没文化啊。
为甲骨文回“雨各𩂣”而不是回“落”,我愿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