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点人情,才能更有人情味

作者: 34874ba23425 | 来源:发表于2016-04-15 19:35 被阅读540次

    你表现出来的客气在自己这里是所谓的礼貌,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是距离。

    在与世俗相关联的词汇里,人情这两个字尤其让我敬畏。

    小时候最常听到大人们给的警示是,欠债好还,人情难还。所以能不欠的,尽量不要欠。

    很多传统的家庭在教育上似乎都秉承如此,所以直到现在我仍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

    朋友带着自己年幼的孩子到另一个朋友家做客,小孩天生的好奇心,对于人家家里的摆设、好玩的物件十分感兴趣,东看看西看看,每看一下,都会回过头看看妈妈的眼色。

    如果妈妈微笑,默许,也许他才敢摸一下。很多表现乖巧的孩子很小就会这样克制。

    作客完,临走时,小孩被门口柜上的一个小摆件吸引住了,磨蹭着换鞋,眼神始终移不开。

    女主人看出了孩子的喜欢,于是心领神会,马上爽脆地说,喜欢就拿着玩吧!

    小孩立刻惊喜起来,真的吗?然后一脸开花的样子看着女主人。

    这时孩子的妈妈二话不说,抢过孩子已经抱在手里的摆件,放回原位,一脸义正言辞地说,不可以,妈妈说过不可以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喜欢也不能拿。绝对不可以养成这种坏习惯。

    孩子瞬间哭了,看着妈妈,再看看女主人,近乎央求,阿姨同意了。然后就是恩恩呀呀不好意思继续讲出口的话,通通化成了哭声。

    这时候无论女主人继续说什么,小孩的妈妈就继续立场不变,不行,不能惯坏他,绝对不能让他喜欢什么就拿什么。

    最后直到小孩挂着眼泪离开,妈妈继续拉着一脸羞愤,一路上免不了絮絮叨叨地说教。

    女主人拿着那个摆件,最后站在那个门口也觉得索然无趣,甚至未免失落。

    这种情况,从小到大,我见过的情形有无数次。发生在别人家里的,在自己身边的,甚至在自己身上的。以前我总会看着那个拼命哭泣的孩子,再听到孩子的父母严厉呵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觉得小孩根本无辜,大人们为什么要用自己世界观里的规则去约束他们成为所谓懂事的样子?大人们到底在羞愤的是什么?

    记得小的时候,大概七八岁。我们天主教信仰的家庭每晚上都会去教堂做祷告,我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自己去。一个人静静地跪在一个角落,默默地跟着教会的老人们诵经,祷告完,划十字架,跪拜完礼毕再起身回家。

    很长一段时间下来,教会里有个老爷爷注意到我。他问身边的其他教友,这个是谁家的孩子?

    那之后忽然有一天,有个阿姨跑到我们家,送来了一大袋零食,还有两套漂亮的衣服。那个阿姨跟我妈妈说,明伯伯交代我送过来的,他说你们家的孩子很乖,他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小这么虔诚的孩子。所以这些东西要送给她,算是表达一种喜欢和鼓励。

    那天我才知道,原来那个老爷爷已经默默关注我很长一段时候,他觉得一个小孩子能够那么虔诚信仰,每天晚上无论刮风下雨都固定去教堂,一个人乖乖在一个角落做祷告,是很难得的事。

    我妈也是第一次被这样的事情给惊懵了,她完全没意料到我这样一个普通至极的小女孩会被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那么喜欢。

    那天她接过那些东西,一直跟那个阿姨说谢谢,直到不知道再说什么好了,拎着东西看着人家拐过几个巷弄,直到不见人影。

    后来我知道,为了这件事,我妈还专门买了水果登门谢谢那个老爷爷。而我直到很大了以后回过头想,我妈当时一定是说不完的谢谢和表达不尽的过意不去。

    可那时候年纪小,只觉得有个喜欢自己的长辈送来零食和衣服,是一件开心无比的事,我趴在那些零食面前,脑袋想的全是吃的。可我妈不会允许我马上打开的。她还需要过她内心上的一关,接受别人的赠予,以及之后如何报答往来。

    那一年暑假,我和小伙伴两个人去看望这位老爷爷,他惊喜得很,拿出很多糕点和饮料,一直问我喜欢吃什么。然后带着我们两个人去商店里,各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们。

    回来后,我很开心地跟我妈说了这件事。没想到我妈一脸责备,跟我说,你看你们去了一趟,让人家破费,这怎么好意思啊。

    我所不知道的是,她一个人站在书桌前看着包装精美的那支钢笔,眉头皱了又皱。

    之后开学,这个爷爷又托人送来礼物和一个大红包。

    这下我妈开始不淡定了,记得很清楚,那天她认真跟我说,这些礼物和这个红包太贵重了,以后我们可能都无以为报,这个人情太重,还是不要欠的好,你把这些拿去还给人家,礼貌地跟人家说谢谢。

    她交代一大堆话,说实话我的脑袋根本记不住,满脑子的委屈,内心想的都是为什么不可以接受?

    她作为大人,自己的孩子被人家喜爱,她为这份意外受宠若惊,但同时感受到的是压力,是这份收受自己无法同等偿还的压力。

    什么是人情,人情就是受了别人的好,我就一定要偿还。这种传统价值观下的执念,让他们始终惧怕亏欠。

    那天我去还东西,额外拎着我妈买的一大堆营养品,那几乎花了她大半月的工资。

    我一直杵在那个爷爷家的楼道门口很久,流了眼泪擦干继续站着,我不愿进去,因为我满脑海是妈妈灌输给我的一大堆人生道理,从这个爷爷第一次送东西开始,我们就背负上了人情债,我不应该接受那支钢笔,不应该给人家添麻烦,更不应该让人家破费……我开始意识到那根本就是一份沉甸甸的债,是经由我欠下的,除了还上这些,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我根本无能为力。

    我站在那儿无比伤心,觉得自己错了,又觉得极度委屈。那是第一次感受到人情原来是这么个沉重的东西,我根本无法承受。

    也不知道在那站了多久,直到那个爷爷出门才发现站在楼道的我。我一脸阴郁地将东西给他,根本无法开口说出我妈妈教给我的那些话,然后就跑了。

    那之后一段时间,我每每去教堂都不敢正眼看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份复杂的情绪,每次看到他就赶紧避开。

    有一天,我听到他跟其他长辈说,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是看她乖巧很喜爱她,可她见到我就躲,也是奇怪了……他们又说了什么,我听不清了。但我一直记得他的语气,深深受伤又莫名其妙有些气愤。

    我的内心里有千百个声音都在说,不是这样的,是我妈妈让我去还的,是她让这样做的,她说这样接受人家的东西不好,她怕无以为报……

    可我根本不会说出口,我只是装作没听见,然后更加不好意思看到他老人家。

    那之后,他再也没送过我东西,也没再表现出对我的关心。

    这件事过去很久,却像一个种子一样,在我心里埋下了不好的根源,我怨恨过我妈所表达的人情世故,觉得大人的世界实在太复杂,这些我根本不想要,也无法消受。

    可我妈却觉得轻松了。

    直到现在状况好了,这份好我妈仍惦念着,逢年过节还会去拜访老人家,给老人送点礼物。老人和他老伴后来和我妈还成了经常往来的朋友,但当年我那份莫名其妙的拒绝,以及失去的那份被特殊宠爱和关照永远无法解释,也永远失去了。

    其实,小孩子不需要那么懂事的。

    就像他非常想要某一个玩具,大人跟小孩讲你就拿去玩吧,父母这个时候还要义正言辞地说,不行不行这样会把他惯坏的,然后任由小孩大哭,再坚决把他拖走,拖不走就蹲下来再继续讲大道理。大人们的面子和心理是满足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一定是好的嘛?

    前年的《爸爸去哪儿?》里,Kimi过生日的时候,想起之前林志颖老爸说要送给他奥特曼的蛋,但当天没收到。那天从参加活动到结束,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奥特曼的蛋,一路哭一路心心念念。最后还是节目组帮忙实现后才破涕为笑。

    这是小孩的天性,他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大人能够做的一定不止当场阻止,然后立刻说教。那些无数的“不能要这个东西”的理由,大人们概念里所谓的教育的最佳时机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满足于大人自己?

    孩子喜欢某一样东西,得到别人赠予的肯定时,他内心上的惊喜和外在变现上的感谢已经足以表达他对一份收受的感恩,大人们何必再将它沉重化?

    很多时候,人情不复杂,复杂的是人人都抱着一颗不愿亏欠的心,不想要欠人情的心理往往还裹挟上一层教育孩子的目的,伤的其实是孩子,以及他对于人情的误解。

    情商的定义里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对他人情感的感知能力,另一个是反馈能力。

    我常常觉得我们从小其实并不缺乏感知,缺的是学会如何反馈。

    拒绝不是反馈的唯一方式。就像有些人情就该是用来欠的。

    《琅琊榜》里,左右能逢源,各路高手都愿意依傍的梅长苏为靖王出主意时,最经常说的是:“不如我好好策划一下,为他们点制造麻烦,让殿下去帮个忙,也好多攒一点人情。”

    人情是什么,是麻烦出来的,是人之常情,是要乐善好施,长于交往。

    可我们往往是那个从小就被教育着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好的孩子,即便不明白为什么,也会默认这种理念的正确性,我们往往成为那个进入企业后,当人家说,我带了什么特产,有一个什么好物,你要不要来一个,然后你赶紧忙不迭摆手,不了不了,谢谢啊。还显得很不好意思(Why?)

    朋友间的吃请是拒绝的;能一个人做的事,绝不想要麻烦别人;得到一个东西,很快就会想着用另一个东西马上偿还。总想着短线就赶快解决完麻烦关系,就像一个随时要跟别人切断一切可能性的人。

    久而久之,即便没有敌意和冷漠,但确实会造成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当下接受一块饼干,彼此就能瞬间拉近的距离的事,因为一份不懂收受的表达而再也没有改变的契机。

    人情是最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它也是需要存储的,存得越多,时间越长,回报才会成为可能。

    人家请吃,有些是大可不必拒绝的;有人帮忙,有时候是可以无条件地接受的。否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何拉近?

    人际关系里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那些惧怕欠人情,无形之中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是否想过,谁会愿意跟一个始终摆手,不沾点人情味的人持续接触呢?

    《小王子》里面有一句话说,因为你用心浇灌了你的玫瑰花,在它身上花费了时间,所以它在宇宙中变得独一无二。

    为什么你跟我的关系会更近一步,分量会显得独一无二呢?因为你是我亲手浇灌出来的玫瑰啊。所谓的人情是什么?是我付出了真诚,我愿意和你产生一种彼此需要的驯养关系。

    而为什么你还要扭捏,不能坦然接受?

    我不否认这个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变异化的人情,也存在着多面多刀,虚情假意的人,人情几乎成了他们的幌子。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关系曾成在人情,也坏在人情,温暖在人情,也扭曲在人情上。

    但人心换人心,正如你能感知到一份不真诚一样,那些只是停留于人前热闹的寒暄客套,你一定能辨识出。那些不够智慧,包藏私心的虚假人情为什么要成为自己否定人与人之间基础养成彼此需要的情感关系?

    那些对于人情亵渎的,用金钱和关系,以及一切物质形式去掩饰真实目的的,为什么我们无法学着擦亮眼睛去戳破它的脆弱?

    好人情不是一笔沉重的欠账。好人情是彼此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大智慧。

    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写尽了人情练达,他通过一个个人物去解读世间的人生百态,很多红学家研究它,很多作家去表达和揣测每个人物的背后,为的一定不是读古书,搬弄知识,而是希望自己能够深入洞见,明白人情世故究竟。

    相比人情,这世间的一切情势,更加复杂丰富,我们需要通达的各种情理何其多,人情的深刻洞察何止一个短线关系。

    木心说,淡淡地浓,浓浓地淡,人情味就是这样的。

    嗯,这是一门需要把握度的精深学问,不欠点,如何习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欠点人情,才能更有人情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pn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