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邦八个异姓王的下场,只有一位善终

刘邦八个异姓王的下场,只有一位善终

作者: 东东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19:01 被阅读0次

    刘邦占领天下,前前后后一共封了八个异姓王,这八个异姓王的经历,也让刘邦立下了:异姓不称王。刘邦觉得这八个异姓王不靠谱,其实这八个异姓王也叫苦连天,觉得刘邦对不住他们。接下来一一诉说这八个异姓王的结局(只是简介,对于重要的异姓王,以后单说)

    赵王张耳

    张耳曾为信陵君魏无忌的座上常客。年轻时流亡在外,被一位丧夫的富家女看中,认为是一个有出息的人,下嫁张耳。张耳因此有了资本交游名士,以此显名。

    秦末与陈馀一起起义,一心想建立赵国,后来与这个亡命的好兄弟陈馀分道扬镳。秦朝被推翻后,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后来投靠刘邦,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得封赵王。

    张耳这人总起来说老实巴交,这个性格也是他在刘邦初期剪除异姓王的时候,没有被抓住把柄,因此得以善终。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去世。儿子张敖继位。这个儿子后来没能摆脱被废掉王位的命运。这个张敖遗传了他老子的性格,也是本分之人。虽然没了王位,但是小命还在。

    楚王韩信

    这位韩信大家都很熟了,只是此韩信并不是下面的这位韩信,这个韩信只做过齐王和楚王。并没有做过韩王。在此不再啰嗦了。

    韩王韩信

    这位和上面的重名。史记为了区分,称之为韩王信。这位韩王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后人,正宗的王子王孙。在秦末韩国原来的底盘被收复之后,被封为韩王。刘邦跟项羽争天下的时候,站在了刘邦这一边。汉朝建立,继续封为韩王。

    韩王信的封地处于战略要地,北面有匈奴。为了战略的考虑,封地迁到太原以北,直面匈奴。这位韩王信到了封地自后,可能是之前打战打厌倦了,屡屡向匈奴求和。刘邦因此怀疑这位的韩王的用心。韩王信害怕刘邦的猜疑,结果真的造反了,直接投靠匈奴,枪口调转直指大汉。

    韩王信的投降直接引起了连锁反应,还诱导了后面的陈豨(xi)叛乱(这位仁兄比较有意思,之前一直没出现在史书中,好像是突然蹦出来的一个人物,先是代国的相国,叛乱之后自立为代王)以及白登之围。白登之围差点让刘邦一命呜呼。

    韩王信投降匈奴之后,再也没有回到过汉朝。曾经有人去诏安,韩王信很明白自己的处境,认为回去之后对不起祖宗(刘邦原来就是一个地痞,自己可是王子王孙,回去向刘邦磕头,怎么对得起祖宗),而且自己必死无疑。后来韩王信在进攻汉朝的时候,被杀。

    韩王信自己虽然没有善终,但是他的儿子韩颓当在汉文帝的时候回归汉朝,封侯爵。在后来的七王之乱的时候,还立了很大的军功。爵位顺利传给了儿子,儿子传给了孙子,孙子没有子嗣,爵位被废除。

    淮南王英布

    英布,猛将一个。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英布后来也叫做黥(qing)布,因为人家在秦朝的时候受过黥刑,黥刑就是在脸上刻字,人家不觉得这丢人,而且算命先生说,受了刑之后会走运,会封侯。后来果然应验。

    英布显示追随项羽,被封为九江王。英布一直觉得自己的功劳很大,被弄了个九江王,有点委屈。在刘邦说客的劝服下,反叛项羽,投靠刘邦。刘邦会笼络人心,大方。给了一个更大的淮南王。

    在诛杀韩信和彭越之后,英布害怕了,担心这种事情轮到自己身上。英布虽然是猛将,但人家还是粗中有细的。认真分析了形式,认为韩信和彭越死了之后,天下再也没有能打败自己的将领了。而且刘邦病重,也不可能来攻打自己。如果这个时候起兵谋乱,那天下真是唾手可得。

    英布还是太大意了,刘邦拖着病体,御驾亲征了,结果大家都知道,英布兵败,被长沙王吴芮的后人设计杀死。

    梁王彭越

    彭越,今天山东菏泽巨野人,起于草莽。彭越这人虽然是猛将,但是彭越初期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甚至都没有明确的归属。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愣是把这个有几万人马的彭越给忘了。彭越的军队没有归属。直到自立为齐王的田荣跟项羽开始干仗了,彭越才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后来刘邦和魏王豹一起进攻楚国,彭越才勉勉强强的表明了立场,攻下了楚国十几个城池,刘邦封了彭越为魏王的相国。

    可能彭越觉得这个相国太低了,而且后来魏王豹也死了,刘邦又与项羽处于胶着状态。彭越明面上支持刘邦,可是一直处于打游击的状态,并没有真刀真枪的干,史称“彭越扰楚”。

    还是张良看出了彭越的心思,在垓下会战的关键时刻,让刘邦给了彭越一个梁王,况且人家本来就平定了梁地,之前还追随魏王,现在魏王没了,应该给个梁王的封号。(魏国的都城是梁,因此魏又被称为梁)。

    这一次封王,算是对了彭越的心思。彭越跟当时为齐王的韩信一起会师垓下,灭了项羽。

    刘邦问鼎天下之后,彭越继续当着梁王。在上文提到的陈豨谋反的时候,刘邦让彭越出兵,彭越称病,只派出了一个部将,刘邦很生气。派人责备彭越。彭越很害怕,打算自己亲自上阵,这时候彭越的一个部下,劝说彭越不要去,这要是去了,就直接承认之前有病是假的了。彭越觉得这个家伙是废物,说的话不靠谱。这个部下就担心自己被彭越杀了,提前跑到刘邦那,告诉刘邦,彭越其实是想谋反。刘邦疑心太重,相信了这位仁兄的话,派人突袭逮捕了彭越。一番审理之后,认为彭越谋反事实清楚。估计审理的人,已经摸透了刘邦的心思,认定刘邦是想将这些异姓王统统铲除。但是彭越这时候哭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刘邦心软了,只是将彭越废为平民,发配蜀地。

    彭越的运气不好啊,在去往蜀地的路上遇到了吕后,吕后假装要帮彭越洗刷冤屈,就带着彭越一起去见刘邦。见着刘邦之后,吕后跟刘邦说:彭越是个人物啊,不能放虎归山啊,这是养虎为患啊。得杀了他。刘邦默许了。结果彭越被枭首示众,夷灭三族。

    长沙王吴芮

    吴芮,今江西人,据说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有名望的江西人。秦朝官吏。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率先响应。后来响应项羽,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英布。人家吴芮跟英布是亲戚,要不然怎能诱骗英布,杀掉英布呢。秦朝被打败之后,项羽封了吴芮为衡山王。

    吴芮后来认识张良,在张良的劝说下转而跟随了刘邦。刘邦后来封了吴芮为长沙王。

    张良辞官之后,到吴芮府上住了一段时间。吴芮接受了张良的建议。开始韬光养晦。将自己的封地大多让了出去,而且将自己的主力军队都给了刘氏家人。这些举措之后,吴芮才让刘邦放心,吴芮也成了唯一一位得以保全的异姓王,一共传了五代,直到后代没有子嗣,封地才被免除。

    吴芮不容易啊。多亏了张良。

    燕王臧荼

    臧荼跟着燕王韩广在秦末起兵,后来被封了燕王,老燕王反而被封了辽东王。后来燕王臧荼灭了辽东王韩广,统一北部边疆。在韩信攻城略地的时候,臧荼害怕了,被韩信的一封书信劝降。从而投靠了韩信,也就是投靠了刘邦。刘邦问鼎天下之后,继续当燕王。

    刘邦剪除异姓王的时候,臧荼也害怕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一搏。臧荼也谋反了。刘邦亲征,灭了臧荼。臧荼被杀。臧荼死后,刘邦立了卢绾为燕王。

    臧荼一门没有就此结束,臧荼的孙女臧儿生了个女儿姓王,后来嫁给了汉景帝,称为汉景帝的第二任皇后,这位皇后生了汉武帝。

    那会还真是开放,如果按照后面的中国文化,王皇后的这个出身,怎么可能被封为皇后。

    燕王卢绾

    卢绾,刘邦的同乡好友,刘邦最信得过人。甚至是穿一条裤子的兄弟。楚汉之争的时候,就得以封侯,官至太尉。刘邦灭了臧荼之后,卢绾继承燕王。瞧瞧这关系,刘邦的同乡哪一个有这关系。甚至萧何、曹参都比不上。

    按理说,这位卢绾应该感恩刘邦,要不是刘邦,还在乡下务农。可是这位卢绾大人为何谋反呢。还是因为害怕。

    陈豨谋反的时候,卢绾派人进入匈奴,希望劝说匈奴能够帮自己一起灭了陈豨。但是这位使者遇到了臧荼的儿子,这时候流亡在匈奴。这位儿子就劝说卢绾的使者,希望卢绾能考虑清形式,不要与匈奴修好,要一直战乱,这样子才能体现异姓王的价值,否则天下太平了,异姓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即使跟刘邦关系再好,也不会有好下场。

    卢绾分析了一下形式,这时候刘邦病重,吕后专权,即使刘邦不杀自己,吕后也会灭了自己。卢绾就开始消极怠战了。刘邦派人招卢绾入宫,卢绾也称病不去,担心是要杀了自己。

    通过各种因素的考虑,刘邦判定卢绾真是谋反了。刘邦很心痛,因此下了: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的命令,史称“白马之盟”。这也算是刘邦的遗嘱吧。

    这时候的刘邦已经不能御驾亲征了,病的很重。派了樊哙去讨伐卢绾。这时候的卢绾还希望刘邦能原谅自己。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想到刘邦面前请罪。还没等到机会,就听说刘邦驾崩了。卢绾担心吕后灭了自己,带着全家老小去了匈奴。汉惠帝元年,死于匈奴,时年63岁。

    卢绾的下场真的说明一句话:与君王交,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刘邦的八个异姓王就此全部结束。只有吴芮自己自始至终得以保全,算是完满。张耳早死,自己算是逃过一劫,但是自己的儿子并没有逃过被剪除王位的命运。

    写到这,突然感觉,这八个异姓王的下场,跟刘邦八个儿子的下场好相似。刘邦的儿子,只有汉文帝一人得以保全,而且保全的方法也是韬光养晦,老实巴交。再就是大儿子刘肥,早死,自己得以幸免,这跟张耳类似。历史是何其的相似啊。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报应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邦八个异姓王的下场,只有一位善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ti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