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科学家们研发了多种新的肽,并发现了关于肽如何改善皮肤的新知识。化妆品中使用的肽类在不断增加。
本文总结了化妆品中所用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抗衰老肽及相关数据。其中一些肽已经被证明了它们的有效性。在文献记载的肽中,如铜三肽,目前仍处在研究阶段,棕榈酰五肽-4和肌肽是应用较成熟的成分。此外,还有更多的其他肽也逐步用于化妆品产品,但相对的研究结果很少,或者还没有发表参考文献或数据。
1. 肽和蛋白质是氨基酸聚合物
肽是一种短链氨基酸。“肽”这个名字来源于Pepton[Peptos:消化的(希腊语)]。天然存在的肽具有细胞通讯功能,如蛋白质调节、细胞增殖、细胞迁移、氨基化、血管生成和黑色素生成[1]等,从而发生多种生理过程,包括防御、免疫、应激、生长、动态平衡和生殖[2]。第一种关于肽的解释是由Emil Fischer和Hofmeister在19世纪初描述的。肽的第一次合成是由Fischer和Fourneauin于1901年发表的[3]。费舍尔将第一种肽描述为甘氨酰-甘氨酸,在他的演讲中解释了更多的肽结构,如二肽、三肽和多肽[4]。几年后,科学家们合成了新的多肽,也获得了更多天然的多肽,并对它们的功能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除了不断增长的对天然肽和合成肽的认识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不同的合成肽。甘氨酸-组氨酸-赖氨酸铜(Cu-GHK)是由Loren Pickard于1973年开发的。上世纪80年代末,铜肽被引入护肤品中。即使在彼时,肽的开发仍然缓慢,直到2000年初,棕榈酰五肽-4才合成出来,自此,科学家们开发出许多短的、稳定的合成肽,这些肽在细胞外基质合成、色素沉着、先天免疫和fl氨基转移中发挥作用。这些肽被用来刺激胶原蛋白、伤口愈合、达到“肉毒杆菌样”的皱纹舒展,以及抗氧化、抗菌和美白效果等。外用化妆品肽可分为信号肽、转运肽、神经递质抑制肽和酶抑制肽等几个主要类别。
化妆品中使用的肽必须具有一定的特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口服小分子肽的吸收途径有四种:质子偶联的小肽转运载体1(PepT1)转运途径,细胞穿越肽(CPP)细胞穿透途径、内吞途径和细胞旁路途径(Gilbert et al,2008)。
而外用小分子肽的吸收,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由于皮肤屏障的原因,肽的分子量应小于500Da,否则肽不能通过屏障。由于肽通常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和极性基团,很难透过脂质屏障,因此为了提高它们的亲脂性和渗透性,通常会给肽接上亲脂性的链,就是我们常见的棕榈酰xx肽(相当于给亲水性的肽穿件马甲或发签证)。易吸收的肽,其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适中对数应在1~3之间,熔点应低于200C,水溶性应>1mg/mL,应不含或极少极性中心[6]。更新的研究表明,较大的分子可以穿过皮肤屏障,特别是在干燥和老化的皮肤[7,8]的情况下。合成肽由氨基酸链组成,现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修饰,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增加皮肤通透性,增加特殊受体的结合力,增加稳定性和溶解性。目前有多种肽用于化妆品中,但鲜有体内功效活性数据[2,6]。此外,市面上有些肽的混合物,已在化妆品配方中进行了测试,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个别肽对皮肤的实际效果尚不清楚。化妆品宣称的有效性仅限于改善皮肤外观。改善化妆品功能可能会导致阳离子类从化妆品类重新归类到药物类,这往往是不可取的,也限制了其发展的可能性。多肽的研究应旨在鉴定多肽的作用方式,并将其用于化妆品和/或医药用途。有效活性物质的先决条件必须在使用前仔细确认,研究设计应该谨慎进行,并且应该获得最佳效果。用今天的方法,可以识别受体激活、功效的准确性机制信息。近十年来,活性肽的开发为化妆品和药用护肤品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2.触发信号级联的肽(多米诺骨牌)
它们是从细胞外基质中释放出来的,也被称为基质素或胶原刺激物。有了这些肽,胶原、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糖胺聚糖(中性GAG和酸性GAG,酸性GAG即透明质酸)和接蛋白的增殖就会增加。因此,随着皮肤基质细胞的再生,光损伤皮肤的色素沉着和细纹及皱纹减少,皮肤弹性增强,皮肤看起来也就更光滑更柔和。以修复信号序列为模型的合成肽,如本节所述,已被开发用于恢复皮肤活力。
2.1.肌肽和N-乙酰肌肽二肽:
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活性,天然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中,浓度很高。肌肽是一种清除活性氧簇的物质,也是氧化应激过程中细胞膜脂肪酸过氧化生成的一种α-β不饱和醛。低分子量水溶性未经修饰的二肽β-Ala-His,对皮肤的亲和力很小,不会超过角质层的第一层,然而,亲脂肽棕榈酰β-Ala-His,可扩散到角质层、表皮和真皮皮肤层。在两个分别为期四周的双盲、随机、对照、半脸脸研究中,观察了女性(30-70岁)眼周皱纹的变化(研究1,42名志愿者;研究2,35名志愿者)。测试产品中含有烟酰胺、肽PAL-KT和PAL-KTTKS以及肌肽,可改善眼眶周围皮肤,增强光滑度并减少较大的皱纹深度[10]。一项双盲UV照射研究中,将现有产品中由不同活性成分(SPF50、光解酶、核酸内切酶、8-氧鸟嘌呤糖基化酶、肌肽、阿拉嗪和麦角硫氨酸)与DNA修复、抗氧化剂和生长因子成分组成的复合物与DNA修复、抗氧化剂和生长因子成分进行比较,发现该配方在减少人体皮肤活检组织中的嘧啶二聚体、蛋白质羰基化和8-氧-7,8-二氢-20-脱氧鸟苷(8-O-gua)方面有效。在持续紫外线照射后,该配方似乎还能增强皮肤细胞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完整性。因此,该配方可以潜在地降低了紫外线诱导的皮肤老化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风险[11]。在一项为期六个月的研究中,20名健康志愿者(照片类型II或III)接受了肌肽和N-乙酰肌肽制剂的实验。肌肽和N-乙酰肌肽单独在水溶液中与对照组相比,红斑的减少分别为3.6%和7.3%。两种多肽均表现出抗氧化能力,与载体联合使用可提高物质的皮肤穿透能力,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N-乙酰肌肽被认为是一种有趣的皮肤病用亲水性抗氧化剂[12]。
肌肽是唯一人体中存在的人同源肽,其安全性和功效是目前肽中最为可靠的一种。
2.2.超乙酰三肽-2
在两组半脸实验中评价了超乙酰三肽-2。其中一项研究通过硅胶倒模法检验10名志愿者(56天)颌部的抗皱和抗松弛效果;另一项研究是针对13名健康志愿者的皮肤弹性、(28天)紧致度的研究。根据研究,超乙酰三肽-2对皱纹、弹性和下垂有改善作用[13]。
2.3.三肽-10瓜氨酸
三肽-10瓜氨酸是一种装饰素样四肽,用于特异性靶向胶原蛋白。在对43名健康志愿者(年龄40-58岁)进行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平行研究结果显示,三肽-10瓜氨酸纤毛直径上表现出均匀性,并且由于更好的胶凝聚力而增加了皮肤的柔软度[14]。
2.4.棕榈酰三肽-1
又称PAL-GHK和棕榈酰寡肽,是胶原蛋白更新的信使肽。就其活性而言,它与维甲酸相当,不会引发刺激性。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的合成得到明显改善,表皮屏障得到加强,皱纹减少。提示该肽可作用于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可用于化妆品、抗皱护肤品和彩妆产品。在一项有15名女性参加的研究中,每天使用两次含有棕榈酰三肽-1的乳膏,持续四周,结果显示皱纹长度、深度和皮肤粗糙度在统计上显著减少。另一项研究将赋形剂和棕榈酰三肽-1同时应用于23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皮肤,为期4周[9],表明其能增加皮肤厚度(与单独使用赋形剂相比,约4%)[15]。PAL-GHK三肽和PAL-GQPR四肽的组合作为一种抗皱化合物上市,其商标为Matrixyl3000。
一项包含28名志愿者的双盲随机临床研究显示,在患者的半脸和一只前臂上每天两次涂抹包含该活性化合物的面霜,而面部另一半和另一只前臂仅使用安慰剂,添加该活性物的面霜可有效抑制皱纹和增加皮肤色调,改善皱纹深度、体积和密度,降低皮肤粗糙度和复杂性,减少深层皱纹占据的面积,提亮肤色[16]。
Matrixyl3000是抗衰老产品中使用最普遍的肽。
2.5.棕榈酰三肽-3/5
棕榈酰三肽-3/5模拟细胞外基质蛋白血小板反应素-1(TSP-1)的作用,TSP-1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活性的分子。在动物模型和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培养试验中,TSP-1局部起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并且被认为在皮肤结构的发育中非常活跃[17]。TSP-1蛋白的短序列Lys-Arg-Phe-Lys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刺激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反过来导致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的I型和III型胶原的数量持续增加。棕榈酰三肽-3/5(SYN®-COLL)在体内外的研究中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进胶原的生成。动物实验表明,棕榈酰三肽-3/5可促进胶原合成。体外研究表明,棕榈酰三肽-3/5还可通过抑制MMP1和MMP3防止胶原降解。棕榈酰三肽-3/5似乎促进胶原合成,并减少胶原分解。更多的数据显示,棕榈酰三肽-3/5在减少皱纹方面的效果大约是空白对照的3.5倍[5]。通过Primos表面粗糙度测量,棕榈酰三肽-3/5(10-25ppm)乳膏配方的人体结果中对皱纹减少显示出剂量依赖性[18]。在一项对60名中国志愿者进行的研究中(84天,每日使用两次),棕榈酰三肽-3/5的抗皱纹和降低皮肤粗糙度效果优于对照组、安慰剂和含有PAL-GHK的面霜[6]。
2.6.棕榈酰三肽-38
棕榈酰三肽-38在皮肤中的再生是通过角质形成细胞的持续增殖和分化实现的。表皮和真皮干细胞是皮肤持续更新的基础。成人干细胞是皮肤组织更新的唯一来源。用含有苹果干细胞提取物、尿素、肌酸和棕榈酰三肽-38(序列:PAL-Lys-Met(O2)-Lys-OH)的皮肤美容产品涂抹面部,每天2次,连续28天,并对32例出现鱼尾纹的女性敏感皮肤进行临床和仪器评估。结果表明,既不能明显增加真皮的密度和弹性,也不能起到抗皱的作用。抗衰老精华改善了老化的皮肤体征,一周后取得了第一个明显的效果[19]。
2.7.棕榈酰五肽-4
棕榈酰五肽-4(Matrixyl)是一种高度特异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具有刺激弹性蛋白、粘连蛋白、氨基葡萄糖多糖(GAG这点也是玻色因的主宣称作用)和胶原(特别是Ⅰ、Ⅲ和IV型)的合成,支持细胞外基质的功能。KTTKS结构与I型胶原(或I型前胶原)前体有关。KTTKS对I型、III型胶原和粘连蛋白的刺激作用似乎主要与生物合成途径有关,而不是输出或降解途径。KTTK分子量为563.64Da,PAL-KTTKS为802.05Da。在一项采用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中,每天在右眼周应用PAL-KTTKS(0.005%)制剂,为期28天[21],结果表明,皱纹深度、皱纹厚度和皮肤硬度分别减少了18%、37%和21%。这些结果在另外两项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中得到证实(分别为42名和35名受试者),研究对象为中度到明显的眶周皱纹[10]。
2.8.棕榈酰四肽-7
棕榈酰四肽-7(Rigin)是免疫球蛋白G的一个片段,棕榈酰四肽-7在基础水平上减少IL-6的分泌,并可对抗UVB照射后的损伤。通过反射共聚焦显微镜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棕榈酰寡肽和棕榈酰四肽-7的混合物可增强细胞外基质结构[24]。另外60名健康的光老化志愿者(年龄45-80岁)用含有棕榈酰四肽-7和另一种活性成分的制剂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测试,可以减少面部皱纹。
2.9.棕榈酰六肽-12
棕榈酰六肽-12是生物肽-EL中的肽,在皮肤真皮中产生反应,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连接蛋白和糖胺聚糖合成。据信,它通过减少关键皮肤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来发挥作用。IL-6是一种促进弹性蛋白合成的分子,反过来会加速皮肤基质降解,从而促进皱纹的发生,并导致皮肤的弹性和弹性的丧失,因此,IL-6是一种促进DNA胺化的分子,从而导致皮肤基质的加速降解,从而导致皮肤皱纹形成并皮肤失去的弹性和紧致性。在对10名年龄在32-56岁的女性志愿者进行的一个月的双盲研究中,受试者每天两次涂抹含4%棕榈酰六肽-12的轻质乳剂或安慰剂,结果显示可改善弹性、紧致度、皮肤疲劳性[26]。
2.10.乙酰四肽-9/11
据报道,乙酰四肽-9/11能刺激I型胶原和荧光素的合成,临床研究证明,使用乙酰四肽-9(17名女性志愿者)或乙酰四肽-11(19名女性志愿者)会增加真皮层厚度。这两种肽都比安慰剂更有效[27]。
2.11.四肽-21四肽-21
又名GEKG,由ECM蛋白衍生而来。其氨基酸序列为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体外研究表明,该肽在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上增加了I型胶原的产生,增加了透明质酸合成酶1的产生,并显著增加粘连蛋白(GEKGconc)的表达。0.001%)。在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中(10名女性/8周),测量了胶原(COL1A1)、前胶原、透明质酸和fi连接蛋白的增加,以及皮肤弹性。对30名受试者进行了一项安慰剂对照研究,以分析GEKG对面部皱纹的影响。GEKGfi可显著降低皮肤粗糙度。在一项有60名受试者的GEKG与PAL-KTTKS的对比研究中,GEKG在8周内每天两次治疗后弹性增加了41.3%,而PAL-KTTKS则改善了35.6%[28]。
2.12.四肽PKEK
四肽PKEK,具有美白皮肤的作用。用PKEK——处理人角质形成细胞,可显著降低UVB刺激的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最重要的是降低促阿片黑素原皮质醇(POMC mRNA)的表达。在一项随机、双盲、载体对照的研究中,10名健康志愿者在四周后接受了PKEK测试,可抑制中波紫外线诱导的皮肤区IL-1α、IL-6、IL-8、TNF-α、POMC和酪氨酸酶基因的上调。第二项研究是对39名高加索女性进行半脸测试,将PKEK与抗坏血酸磷酸钠联合使用6周后,面部色素斑点明显消退。
2.13.六肽-11
六肽-11(Pentamine-6)最初是从酵母发酵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但后来因纯度问题而采用合成工艺。一项对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的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在四周内每天使用两次,皮肤弹性和紧致度得到改善[6]。
2.14六肽-14
六肽-14可促进胶原合成及成纤维细胞增殖。一项对29名志愿者进行的为期12周的研究显示,棕榈酰六肽-14可以减少细纹和皱纹。与维甲酸进行比较,未表现出刺激性[6]。
3.转运作用的肽(搬运工)
载体肽可传递或稳定创伤愈合和酶促过程所需的铜、锰等微量元素。这些肽参与铜或锰向皮肤细胞的运输。此外,它们可通过将铜与三肽结合而获得的[32]。
3.1.铜三肽
铜三肽(Cu-GHK,lamin®)配合物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多肽之一。它在细胞外基质中发挥作用,并在伤口或胺化中释放,以促进愈合。作为信号肽和载体肽,铜三肽可促进有规律的胶原、弹性蛋白、蛋白多糖和糖胺聚糖的合成,并参与抗氨基化和抗氧化反应。在化妆品应用中,Cu-GHK用于抗衰老、抗皱纹、晒后、皮肤更新、皮肤保湿、促毛发生长产品[33]。Cu-GHK能够刺激细胞调节分子,促进再生,修复皮肤和其他组织。经GHK处理的干细胞再生并表达更多的干细胞标志物。GHK和Gly-Gly-His(GGH)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细胞因子IL-6[34],从而确保促进伤口愈合。
Cu-GHK能刺激头发生长。铜三肽复合物可确保毛囊扩大,其效果可与米诺地尔相媲美[36]。头发移植的结果显示,在应用铜三肽产品后,毛囊并不能得到显著改善[37]。但外用Cu-GHK产品可刺激头皮胶原合成,强化现有头发,促进头发生长[38]。与维生素C、维甲酸或褪黑素相比,铜三肽诱导的合成明显优于维生素C、维甲酸或褪黑素。
3.2.锰三肽-1
除了研究较多的铜三肽外,还有一项针对锰三肽-1的临床研究(序列:GHK-Mn2+)。这项研究评估了锰多肽复合物在治疗各种皮肤光损伤中的作用。在为期12周的时间里,受试者使用含有锰肽复合物的面部精华制剂,每天两次。结果此案时,受试者的皮肤光损伤等级从中度转变为轻度。色素沉着的改善最为显著。
4.神经递质抑制剂肽工(鸠占鹊巢)
使肌肉收缩是另一种减少常见衰老迹象的方案。神经递质开始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神经递质负载的囊泡与神经细胞膜融合,膜电位中的局部阳离子触发钙离子通过终末进入神经元,当这些离子进入突触末端时,含有乙酰胆碱的囊泡加入神经元的其他部分,释放乙酰胆碱。这一过程是由SNAP受体蛋白介导,该蛋白包括囊泡相关膜蛋白、膜相关蛋白Syntaxin和突触体相关蛋白。这些蛋白质通过SNARE复合体直接调控囊泡的对接和融合。陷阱复合体捕获囊泡并将其与膜融合。一旦这些囊泡发生融合,乙酰胆碱就会释放到肌肉和神经之间的突触中。乙酰胆碱与位于肌肉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导致肌肉收缩。模拟突触蛋白SNAP-25氨基酸序列的局部合成肽被证明是神经分泌的特异性抑制剂。因此,这些肽也被称为神经递质抑制肽。这些肽能穿透皮肤并放松肌肉,导致皱纹和细纹减少和皮肤软化。
4.1.乙酰六肽-3
乙酰六肽-3(Argireline®),据报道可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继而具有抗皱、保湿作用。它似乎能改善皮肤的光泽和色泽。乙酰六肽-3是突触体相关蛋白25的复制体,参与竞争SNARE复合体中的一个位置,并在不破坏其任何组成部分的情况下阻止其形成。此外,它还抑制儿茶酚胺的分泌[42]。多肽浓度的增加和多肽的渗透,以及离子渗透系数的降低,受到许多参数的影响,这些参数可以优化以实现有效的多肽透皮输送[43]。在一项安慰剂对照研究中,每天应用两次乙酰六肽-3(10%)与安慰剂乳膏(10名女性,30天),显示使用乙酰六肽-3的皮肤区域的皱纹改善了30%[44],同时抗皱效率为48.9%,而安慰剂组为0%。
4.2.五肽-3
五肽-3(Vialox®)来源于蛇毒。它是乙酰胆碱受体的拮抗剂,阻断突触后膜上的神经,导致肌肉松弛。临床研究显示,经过28天的治疗后,皱纹减少了49%,皮肤粗糙度降低了47%[46]。
4.3.五肽-18
五肽-18(Leupasyl®)模拟脑啡肽的自然机制,抑制神经元活动和儿茶酚胺的释放。它的作用可以被描述为具有肉毒杆菌样的效果;在一项研究中,43名妇女将含有五肽-18(0.05%)的乳膏与乙酰六肽-3(0.05%)以及两种肽的组合进行了比较。五肽-18、乙酰六肽-3及其组合的抗皱效果分别为11.64%、16.26%和24.62%。研究显示五肽-18与与乙酰六肽-3[6,47]结合,有协同作用。
为了进一步评估抗皱效果,设计了一项体内研究,对象为22名女性,平均年龄为51岁。志愿者在眼眶周围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并进行局部治疗,每天两次,持续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乙酰六肽-8和五肽-18所诱导的谷氨酸释放分别减少20%和11%,而两者联合使用则减少40%。
4.4.三肽-3
三肽-3,也称为二氨基丁酰苄基酰胺二乙酸酯或SYN®-AKE,模拟斑点蛇毒中发现的一种肽Waglerin-1的作用。三肽-3作用于突触后膜,是乙酰胆碱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三肽-3已经在不同的制剂中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该制剂后不久,就能平滑皱纹和细纹的外观[50]。当使用4%的局部溶液时,三肽-3可以在28天后减少皱纹52%[46]。一项为期三个月的研究(37名女性志愿者)的结果表明,三肽-3制剂治疗可以立即和长期改善细纹和粗糙皱纹的外观[51]。
4.5 芋螺毒素超家族
根据芋螺毒素基因及其前体蛋白信号肽的保守性,可将芋螺毒素分为A、O、T、M、P、I等多个超家族。α、αA、κA属于A-超家族,ω、δ、κ、μO属于O-超家族,μ、ψ、ΚM属于M-超家族。O-超家族芋螺毒素(半胱氨酸模式C-C-CC-C-C)主要作用于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又称电压敏感性通道),包括Ca2+离子通道、Na+离子通道和K+离子通道等。作用于Ca2+离子通道的只有O-超家族的ω-芋螺毒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成员保守的半胱氨酸骨架,结合其药理学活性,将之进一步分为若干个家族,按其作用靶位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α、αΑ、δ、ε、γ、κ、λ、λ/χ、μ、μO、ρ、σ、ω、ψ等若干个家族。例如:O-超家族,包括ω-、μO-、δ-和κ-芋螺毒素;T-超家族,包括τ-和χ-芋螺毒素;A-超家族,包括α-、αA-和κA-芋螺毒素等。另外,还有一类不含二硫键或者仅一对二硫键的芋螺肽(conopeptide),由于数量少且种属的分布相对稀少,通常直接在其名称后面直接加一个或两个字母来表明其种属来源,如contryphan-R,conantokin-G等。而δ-、μ-、μO-芋螺毒素作用于不同亚型的钠通道,分别属于O、M超家族,统称为钠通道芋螺毒素。δ-芋螺毒素延缓钠流的钝化速度,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μ-芋螺毒素分为作用于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与不敏感型(TTX-R)两类,尤其是TTX-R型μ-芋螺毒素,序列短,活性高,选择性强,已证实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5.酶抑制肽直接或间接抑制酶。
大豆寡肽、蚕丝溴肽和大米肽作用于皮肤细胞。上述肽抑制tTAT-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刺激透明质酸合成酶2。这类物质的机理和临床研究还有待完善。
5.1.大豆多肽
大豆寡肽是从大豆蛋白中提取的,由3-6个氨基酸组成,大小主要在300-700Da之间。大豆低聚肽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外用大豆寡肽数据可显著增加紫外线照射包皮表皮中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环丁烷嘧啶二聚体阳性细胞、晒伤细胞、凋亡细胞、p53蛋白和Bax2蛋白的表达。局部使用大豆寡肽似乎能保护人体皮肤(9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免受UVB诱导的光损伤[52]。
5.2.丝素蛋白肽丝素
溴肽是从家蚕中提取的一种丝素多肽。在小鼠模型中,tTAT-超氧化物歧化酶可穿透各种细胞和组织,并发挥抗氧化活性,从而抑制氨化并增强其抗炎症活性[54]。但目前还没有人体数据可供参考。
6.结构蛋白消化肽
含有基于角蛋白的多肽的配方宣称具有止血、保湿、促进修复和潜在的辐射防护特性。一项体内安慰剂对照研究(9名患有III型至V型皮肤的健康女性)在外用护手霜与安慰剂进行比较,测试了基于角蛋白的多肽(分子量<1000Da)(3%)与去离子水(3%)。使用角蛋白多肽的结果表明,皮肤的保水能力、水合能力和弹性都得到了改善。结果还显示,以角蛋白肽为基础的霜可以防止表面活性剂暴露相关的一些损害效应[58]。另有研究显示(6名和16名健康女性),使用基于角蛋白肽(3%)的两种不同配方(水溶液/内羊毛脂质体悬浮液),可改善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和保水能力。
7.总结
在20年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认为开发局部治疗的合成或天然相关肽用于美容会有如此显著的功效。随着技术的升级,研究人员通过鉴别肽的序列,使得这些肽可以针对具有美容意义的重要皮肤层。
自2000年以来,多肽在化妆品中的使用急剧增加,这也突显出深入了解不同分子以及其使用背后的生理原理的必要性。目前,多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开发或修饰,以获得溶解性好、透过性好、受体活性高等优点。所选择的多肽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所收载的肽清楚地表明生物活性肽在改善皮肤及其特性方面可能有广泛的局部美容应用。同时还表明,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还有很多额外的研究尚待进行。虽然许多合成肽在皮肤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其中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是通过使用含有肽和其他活性成分(如烟酰胺和维生素C、E)的制剂,或在有基础保湿剂存在的情况下获得的。这些临床活体试验没有区分上述肽的特异性与其他活性物质在制剂中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结果不能明确地表明所使用的肽对增强皮肤舒适性和改善皮肤外观的效果。此外,还有更多的肽虽然在临床研究中证明了他们的效果,但并未在专业性杂志上发表。一些临床研究的参与者人数很少,或者只通过一项研究进行。
另外,已报道的许多肽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另一个阻碍肽创新和发展的因素是,新开发和研究较少的肽没有出现在中国化妆品成分国际命名目录上,这对进入中国市场构成了明显的障碍。仍然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如何穿透皮肤屏障,促进这些肽的渗透,从而提高在真皮中的目标部位的浓度。新的问题将促进新的研究设计,希望有新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文献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