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分享的第二个工具是说话的艺术:要vs不要。
简单的来说,如果不希望孩子做这件事情,请明确告诉他”要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因为“不要做什么“有太多的其他可能性;其次大脑对”要什么“指令会更迅速反应,而对”不要什么“的指令还需要分析一下那究竟要做什么呢?最后大脑也会对这个”什么“更有印象,无论是”要“还是”不要”。
菲菲给孩子们举的例子是,当日下午回家孩子们吃完的零食包装就扔在了饭桌上。然后菲菲告诉孩子们:“请把吃完的零食包装扔进垃圾桶,好吗?”然后孩子们就都照做了。但是如果告诉孩子们 “不要把零食包装扔在桌子上。”那么孩子有可能把包装都放到地上 (因为只要不在桌子上即可)。那么这种的结果不是家长所希望的,家长可能会很恼火。但是明明就是自己的指令不清晰,造成了各自误会和纷争。
哥哥自己分析:“所以以后我希望弟弟不要动我的这个玩具,我不要说不要动这个,而是应该说弟弟你玩那个玩具吧。”
菲菲”对的,正如刚刚你不希望弟弟在你的床上玩,然后你告诉弟弟不要在你床上滚,他可以在你床上躺着,或者坐着;你觉得你应该怎么说?“
哥哥”我应该说弟弟你下来吧。“”没错。”
分享后的第二天,哥哥很兴奋的告诉菲菲,今天试了一下“要什么”的小工具,效果不错。“在和弟弟一起泡澡的时候,我不想弟弟玩我的恐龙,我就对弟弟说你玩这个鲨鱼吧,结果弟弟就很高兴的接受了鲨鱼;如果是以前,我说弟弟你不要玩我的恐龙,弟弟多半会说给我给我,我就看一下玩一下。”这种情景菲菲很熟悉,如果兄弟俩某一方情绪不好就开始抢玩具大战了,现在完美解决!
想不到父母的小工具还能帮助兄弟俩解决纷争的小工具!菲菲觉得真的很有必要继续跟孩子们分享呢!
大家还可以玩一下两组指令游戏。想几个希望对方做的动作;然后说出“不要”指令和“要”指令;让对方跟着做;最后分析一下指令的区别已经和发生指令者原本希望做的动作。比如说“不要张开眼睛”和“闭上眼睛”;“不要把手放下”和“把手举高”等。弟弟很喜欢玩这个游戏;玩这个游戏也能让人知道要传达准确信息请用“要”指令。
这个简单明了的方式大家看懂了吗?立刻用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