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语文教育,任重道远

语文教育,任重道远

作者: 虫仔_0b72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20:42 被阅读0次

      关于如何搞好语文教育的问题我们必须针对目前的现状来就提论题。首先要搞好一门课程最关键的是要重视这门课程,而目前的语文教育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就如漫画中的那般。

    语文教育,任重道远

    而存在这种现象也是有原因的,我们都是从高中过来的学生,我们在高中的考试中会发现,大家的语文成绩都不会有太大的差距,而且语文也并不是能很明显地提高总体的成绩,这样老师们就把重心过多地移动到其他的科目上,认为语文不需要学,甚至觉得,只要识字就能学好语文。其实他们所认为的“学好语文”并不是真正的“学好”,只是“考好”而已。这种带着极强的功利心的教育甚至让学生自己都觉得学语文没用,不如多花点时间学学其他的科目。长久以来,大多数学生只会做语文习题,而并没有真正学好语文。因此,解决语文教育问题的关键就是提高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

            第二,上周上课的时候,老师放的视频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教育的问题都在教育之外”我是这样理解的,教育本身都没有问题,但如何教育,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教育才是问题所在,我们再看下面这幅图。

    语文教育,任重道远

    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现状,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在进行教育方面的改革,但我们心里都很明白,长时间形成的教育模式很难改变。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现在回忆起高中的语文学习,我脑子里只记得《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游褒禅山记》这些古文,为什么印象这么深刻,因为高中三年我们语文课上几乎没有学过现代的小说和散文,因为高考的时候只注重考文言文,古文的理解和注释,所以现在回忆起高中的语文课程是无比枯燥和痛苦的,每天5点多起来就要捧起书背这些自己既不理解也不喜欢的古文,所以大家抱怨的都是“古人怎么这么悠闲,没事写这么多文章干嘛”,显然,我们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不仅不理解,而且深恶痛绝。这是中国学生对本国文化精华应该持有的态度吗?当然不应该,但也没有办法,都是被逼的,都是无可奈何,现在回头再看这些文章,真的写得很好,也真的可惜没有在最好的时候理解它们。这就是现在语文教育的悲哀,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只知道怎样能拿高分,能读一个好大学。其实,如果你的品位,你的眼界无法到达一定的高度,上了再好的大学你也是毁了。因为很多东西学校给不了你。所以我希望的语文教育是真的教给我们语文,教给我们生活。至少要让我们知道我们在学什么,为什么学。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标准模式,固定思维。而语文教育最惧怕的就是把学生的多样性扼杀。这种现象在语文写作上体现得最明显,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却能取得很高的分数。为什么教育会变成一种固定的模板,固定的思考范围,固定的想法,这不是教育,是反教育,是教育自身扼杀了教育。我觉得语文最大的意义在于发现学生的可能性,让每个人都能说真话,写真事,而不是满纸谎言却心安理得。我记得高中时候语文老师在讲作文选题立意的时候,说,“虽然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我要求你们在写给出材料的作文时只能读出一个哈姆莱特。”这话我现在想来还觉得背后发冷,语文教育真的已经走到死胡同了吗?这样还不如不学。所以我所希冀的语文教育是允许更多新奇的想法以及真实表达的存在。不要把语文教育装在方格子里,没有规矩才有奇迹。

            最后我想说的是语文教育中的形式化问题,现在很多中学都特别流行小组交流讨论。

    语文教育,任重道远

    在外界人看来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通有无,也能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协作的能力,但作为受过这种方式毒害的我来说,没有真正深入其中的人根本想不到这其中的弊端。在高中的时候,只要是小组讨论,大家就会乱成一锅粥,在一起也是没有任何讨论成果,老师也不能顾及到每一个讨论小组,一节课下来,其实没有任何收获,而真正的知识还要老师来进行填鸭式教育,这种形式换汤不换药,而且没有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在我上次看的视频里有一个内向的演讲者说到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内向的人来说只能起到更坏的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激励区域,而小组的形式只会让内向的学生更想隐藏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在改革教育的时候不能治标不治本,要从根本的问题上去反思。而不是形式。只要语文教育的方向是对的,什么形式都可以有好的教育。

            语文教育,任重道远。我在这里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以前有人问,这个世界会变好吗?我也想问,我们的语文教育会变好吗?如果在教育中注入我们新时代教师的力量,应该还是很可观的。所以,会变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教育,任重道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qj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