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中莹;舒瀚霆
【出版社】
【收获】
1、例如,我们以三年为限,试着问问自己:三年后,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身份)?拥有怎样的人生?当我们想好了自己的“身份”,就可以往上一层,思考在这个“身份”下,我们需要具备何种信念、能力和行为……循着理解层次,我们可以一级一级地策划下去。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就是一份有效的人生策划。
·身份:三年后,我将是一个怎样的人,想要有怎样的人生?譬如,三年后,我会成为公司主管。
·信念、价值:拥有怎样的信念和价值观,最能帮助我获得这个身份?譬如,我要成为公司主管,什么是最重要的?我需要在工作中坚持什么,放弃什么,遵守什么原则和纪律?
·能力:为实现这样的信念和价值,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做法?譬如,要做主管,我可以做什么?我不可以做什么?需要掌握怎样的能力?学些什么技能?采取怎样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职场生存策略?
·行为:我要怎样做?第一步做什么?设计出一个时间表及行动计划。譬如,我要成为主管,必须具备很好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我必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此,我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完成哪些绩效,做好哪些工作?为了提升管理能力,我需要进行自主学习,且需要参与公司的专业培训……
·环境:我认识的朋友或同事中,谁能帮助我达到这个目标?我可以利用哪些条件?什么时候最适宜开展计划?在什么地方开展?譬如,我想成为公司主管,我可以向上一任主管请教和学习,可以和同事处理好关系,可以维系好与客户的关系,可以利用公司的专业培训……
一份有效的人生策划,必须从“身份”入手,一步一步规划和落实,最终在“行为”和“环境”上寻找机会。而一份无效的人生策划,则往往是从“环境”开始的,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环境:我在××公司承担××工作,上级是不讲理的人,每天遇到的顾客都骂我(描述现在的情况)。
·行为:我每天努力把工作做好,虽然没有乐趣可言,但如果能把工作更快完成,也许会少挨点骂(在那些环境框架划定的界限中活动)。
·能力:我会去学习更多的技巧以应付环境的需要(没打算跳出来,而只能更适应那些框架界限而已)。或者,我不知该学些什么才会有用。(向框架界限投降了)。
·信念、价值:再学也没有用,世界就是如此艰难。或者,做人应该安分守己。(信念)改变要冒太大的风险,万一失败怎么办?或者,平稳最重要(价值)。
·身份:我没有这种命,我的运气不好,我接受一个平淡的人生。
2、调整态度法,就是让我们关注自己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态度,从而在根源上改变我们解决问题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1)1. 我认为问题是什么
2)怎么才能解决问题
3)我是谁,我有什么资格去解决问题
3、生活中,一个人的“身份”是我们有没有资格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会决定我们的信念,在潜意识里暗示我们该这样做,或者不该这样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