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终于把商传所讲的《永乐大帝》听完了。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的商传,与作为中学高级教师的纪连海所讲的《清史》相比,我感觉自己更加倾向于纪连海。
但不管怎么说,又弥补了我历史知识方面的迷茫与欠缺。尽管在汲取知识方面,听与读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总是比不探知要好得多。毕竟现在眼睛出现问题,我的尽量减少用眼。
作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二十二年,期间,他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积极经营边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外交上,他派郑和七下西洋。文化上,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营造北京及紫禁城。他创造了“永乐盛世”,但是也因为与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之间的王位之争,又让他的人生“毁誉参半”。
听了整部《永乐大帝》,感觉一个帝王的奋斗史,也是一个家国存亡的春秋史。建文帝的仁厚里,存着太多的不善治国的诟病,所有,他被取而代之也只是早晚的事情。我觉得,即便没有朱棣,还有其他人会揭竿而起。
不是仁心宅厚就能够做帝王之位的。政治上的谋略,非一般常人所能够驾驭。所以,朱棣就是朱棣!
以史明鉴,谈古鉴今。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团队,必须得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的智者引领,这个国家,这个团队,才能够赢得光明赢得胜利,并且走向最终的辉煌。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无与伦比的毛泽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