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菲的世界 导读 (斯宾诺莎 洛克 休姆 柏客莱)

苏菲的世界 导读 (斯宾诺莎 洛克 休姆 柏客莱)

作者: 逢源刘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21:39 被阅读0次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从古至今人们都一直在想,幸福是什么?

    最开始苏格拉底认为,人们要知善且行善才能得到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快乐而负责的公民,还有一种就是当思想家或者哲学家。人只有在达到黄金中庸是才能体会到幸福

    后来犬儒学派认为幸福不是来源于外在的稍纵即逝的东西,而是知足后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伊壁鸠鲁学派觉得幸福就是享乐,同时加以部分克制,牺牲小的幸福来获取大的幸福。

    上帝不是一个傀儡戏师傅

    再后来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斯宾诺莎。他觉得我们要抑制挣脱感官的冲动,不能被感情所控制。才能获得幸福。

    斯宾诺莎是犹太人,但是对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观点都是否偏激。可能是因为他的宗教观过于极端,所以被赶出故乡,剥夺了继承家中产业的权利(父亲为犹太商人)。他觉得宗教靠着教条与外在形式才得以存活,他还仔细研究了圣经的时间表,发现了圣经自相矛盾的地方。被驱逐的他后来靠给人磨镜片为生,偶尔兼职当个家庭教师什么的混混日子。

    斯宾诺莎最欣赏的哲学家是斯多葛学派的塞你卡,再前面提到过,斯多葛学派认为宇宙只有一个大自然。斯宾诺莎是个泛神论者,上帝存在于自然中,自然是上帝,上帝通过自然法则来控制这个世界。

    所谓的自然法则指的是天性。比如说我们出生的家庭,我们的容貌,我们需要吃饭睡觉。虽然我们被自然法则束缚,但我们仍然拥有自由,我们可以选择读书,学习,运动,让自己更加完美,但是我们不能改变我们不会飞不能不吃饭的事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没有自由意志,上帝是唯一有自由意志的。

    笛卡尔与斯宾诺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都提倡运用理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笛卡尔认为用数学方法思考哲学问题比较好,斯宾诺莎则认为用几何学方式有优势,其实两者在本质上为相同的。笛卡尔最先提出了思想和扩延的说法,而斯宾诺莎沿用了这两个词语。笛卡尔认为思想扩延存在于一体,斯宾诺莎却认为思想和扩延是分类事物的标准。可测量的实体是扩延,精神层面则是思想。这两个属性是上帝千千万万个属性中的两种,也是人所仅知的两种。

    斯宾诺莎和笛卡尔有不少共同点,他们都是理性主义者。理性主义者相信理性是知识的源泉,有些概念是与生俱来的。柏拉图就是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他认为人出生时忘记了完美理型。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回忆完美理型的过程。

    十八世纪时,这种思想受到批判,出现了经验主义者。这次的主人公洛克就是经验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着干,洛克则与亚里士多德站一边。他们认为,我们心灵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来源于感官。

    带点理性主义的经验主义者洛克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用交理性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用科学的眼光把哲学问题放到显微镜下审视,一些不完整的哲学思想因此被剔除,只留下现实的东西。这个如图淘金的过程中,一些词语被保留了下来,一些经验也被保留了下来。

    洛克仔细审视这些观念,并研究概念从何而来,他还在思考,人们是否可以信赖感官的经验。

    洛克提出的白板学说,他认为人生来如同一张白纸,后来我们开始经验一些事物,接受到了单一感官概念,我们把这些概念加工就有了思维。一连串的感觉形成了复合概念。而那些不能还原为单一感觉的知识都是假的。(这里就要问了,上帝的存在怎么还原呢?)

    第二个重要问题,我们感觉到的世界真的就是这样的吗?洛克提出了主要性质与次要性质两种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感受的到的一样的性质就是主要性质,这个性质比较客观,属于摸得到数得清类型。而看见的和尝到的那些可能与他人产生歧义的性质就是次要性质。

    刚刚的问题,涉及到笛卡尔所谓扩延的事物如何判断真假,对于上帝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问题怕是洛克无法用经验主义思想来解释。他不得不承认一定有些事物是人不要通过感官,而是通过理智可以理解的。他最终和理想主义者一样认为人可以凭借理性得知上帝的存在。

    对于两性问题的看法,洛克比亚里士多德要高尚许多。他提倡两性平等。,在两性平等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政治方面他也卓然有成,最早提出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立,这个理论很大地影响了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微胖圈主教伯克莱

    伯克莱是英国的爱尔兰人,活跃于十七十八世纪,工作为主教。是经验主义哲学家,提出重要的灵的概念。写过三本书,但是最有名的可能还是给加州大学的一个分校命了名。翻译可能不一样但是你一定听过,就是那个很厉害的伯克利分校啊。

    伯克莱十分排斥唯物主义,他认为唯物主义对宗教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使人们对保护创造我们的上帝渐渐失去信心。但是他的经验主义十分彻底,不像休姆的经验主义掺杂了部分理性主义。

    伯克莱的经验主义自成一派,洛克完全相信感官,认为我们可以感知物质的主要性质和次要性质,从而得知物质的观念。伯克莱认为我们所感觉到的并非物质或质料,而是灵给予你的感觉。比如说你被开水烫了一下,开水是不一定存在的,你刚刚的烫的感觉来源于灵,是这个万能的主给了你这个感觉,而不是开水。

    在他之前崇尚经验主义的人都一致肯定真实世界,而伯克莱对此充满怀疑。他认为,我们无法查知感官所得到的刺激,是否来源于真实的物质,所以,世界是事物还是感官幻想就无从知道了。

    作为一个主教,他不留余力地宣传宗教思想。天主是我们所有感觉的来源,他造就了我们的所有对这个世界的概念。我们和感觉到的一切都在天主的心中。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的生活可以写一本书,那么天主是书的作者,他想让这个世界发生什么都可以。苏菲其实只是存在于少校的心中。少校就是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他制造出了种种幻象提示苏菲去质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席徳是这本书的读者,如果说,少校是上帝,那么席徳就是天使了。

    伯克莱一直怀疑这个世界的真实性,这种怀疑的不轻信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休姆。使他开始思考能够回到单一感官的事物到底存在与否。

    划界限爱好者休姆

    休姆与伏尔泰,卢梭为同一时期的人,他曾著有人性论一书,28岁出版,但是据他说,在15岁时就有了出书的想法,但是一直没有付诸行动。15岁啊,我还在干嘛@_@……

    休姆是一个经验主义的哲学家,而且他也对妇女儿童很感兴趣。他认为儿童体验生命的方式是最好的。我们应该回到像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有自发性感觉的状态,对日常生活加以深思,把哲学家提出的行为准则领悟出来。

    休姆认为,人有两种知觉,分别是印象和观念。印象是及时的,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所体会到的。观念是对印象的回忆,但是没有印象那么强烈。

    对于我的看法,休姆觉得没有不变的自我。德谟克利特斯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佛说没有什么东西属于我也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休姆也认为人是一直变化的。

    洛克认为,无法归溯到单一感官的事物就是不存在的。休姆则提出,有些事物可以归溯到单一感官,但也不一定存在啊。有些我们想象出来的事物都是由各种事物的部分拼凑起来的。休姆就提出了,如果这个拼凑符合现实,那事物可能存在。但是这个符合现实的标准是怎样的就要问他自己了。

    但是,身为一个经验主义者,他还是认为无法回溯到特定感官认知的经验不能接受。

    休姆还是一个不可知论者。对于别人的提问,人死后是否还有生命之类的回答都模棱两可。他认为感官之外的生物都有待证实。然而宗教和信仰不属于这个范畴。人们的理性还不能解释宗教的东西。也就是说,他给宗教和理性划了一道很深的界限。

    不但是宗教和理性,对于感情和理性,他也划了一个界限。休姆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决定都是由感情决定的,但有时是理性决定的。只凭借其中一个通常会使人们做出错误判断,所以我们应该两者结合进行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菲的世界 导读 (斯宾诺莎 洛克 休姆 柏客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gs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