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疆 大 盘 鸡
去过新疆的人都知道,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弹起我的冬不拉,跳起舞来唱起歌的一个民族。从我一个外地人的视野里来去看,新疆又是个风景奇旎和神秘,浪漫,轻松,阳光明媚,牛羊满群,美食飘香的一个地方。
我们都知道,在新疆境内,有那么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至少在2000年多年前,新疆就是丝绸之路在中国的重要路段。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和西方的商人就组成一支支商旅驼队,络绎不绝,来往于中原和印度,波斯乃至罗马之间。把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和造纸,火药和印刷术,中药等,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又把西方的棉花,食糖,香料和宝石,马匹等,也源源不断地运至到中国。所以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眼界开阔的市场,胸襟开放的民族。去新疆,我至今还是能感受那到当时的丝绸之路上的古驼铃声,古驿站,古城堡,古寺庙,古石窟,古屯田,古坎儿井等遗址上的曾经的辉煌。虽然它们都历经了历史上的沧桑,但仍然是我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
如果说,新疆的历史是骆驼背上的丝绸路上写就的,我以为也并不为过。有历史资料记载,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组织统一的防御体系,在打通了河西走廊之后,汉代先后设置了酒泉,武威,敦煌,张掖等,并两次向西延伸至长城,一直到了玉门关。此后的玉门关外也便有了“春风”,阳关之外也日益增添了许多的“故人”。难怪唐代诗人岑参,骆宾王,洪亮吉等人所创作的诗篇,都对新疆雄浑的大漠,壮丽的山川,奇特的气候变化,悲壮的征战奇观,有着朗朗上口的美妙绝伦的描写,并脍炙人口,经久不衰,也被中国的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的美誉。去新疆博物馆大家都能看到,龟兹石窟和高昌石窟中的以佛教为内容的壁画,琵笆,箜篌,鼓,角等西域传统乐器,都成了唐朝以及后世音乐演奏中的主要乐器,也显示了中外文化荟萃交融的特色。当然也能看到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尸,兵器,游牧的生活用品和果腹充饥的食物。
我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去介绍这一些大家都所熟悉的新疆悠久的历史,就是想引申出那只有短短数十年历史的新疆大盘鸡,一长一短,很有意思吧。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所出产的美食是全世界最好的,这种宇宙中心论的感觉,中国人是如此,外国人也是如此。俗话说;人在异乡,胃在故乡。很多时候,大家吃的已经不是仅仅是一顿饭,一道美食,而是那一顿缠缠绵绵的乡愁,一道见物思迁的挂念。甚至有人更绝对地说;一个人这辈子有两件东西是别人抢都抢不走的,一件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另一件就是藏在心里对他人的思念。
新疆的大盘鸡,又称之为沙湾大盘鸡,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新疆公路边饭馆的江湖菜。我在新疆的各个地区都吃过,都是用鸡块和土豆炒炖而成的,只是在色泽鲜艳,爽滑麻辣,软糯甜润,主辅料配比之间的差别而已。
80年代初,在新疆的沙湾县,有一个姓林的厨师在一条的公路边上,开了一家“满朋阁”的饭店,他最擅长烹制的是辣子鸡。有一天,一个建筑工地的职工来到店里吃辣子鸡,总虽然觉得味道不错,就是量太少,吃的不过瘾,就要求厨师将鸡加点辅料一起烧炒。可是烧炒好之后,却没有这么大的盘子装,于是只好将就地用拌面的盘子来盛上了,等他吃完之后大乎过瘾。于是乎大盘鸡便就传开了,建筑职工们纷纷来到此店,要求也来一份大盘鸡,大盘鸡由此而形成,也由此传遍了全国的大江南北。在上海也有许多家新疆维尔族人所开的饭店在卖大盘鸡的,我也试着去吃过几次,感觉总是差点什么,还是在新疆吃的大盘鸡入味好吃,也许是吃的氛围不一样吧。
其实,大盘鸡在家自己烹制也非常的简单和非常的方便,将鸡的鸡身和鸡翅鸡脚切成块,土豆和胡萝卜,青红椒,洋葱也切成块。将鸡煸炒之后,放入葱,姜,蒜,酱油,冰糖,八角,花椒,香叶,豆瓣酱,干辣椒,啤酒等后,大火烧开后,再转入小火炖熟。在菜上桌之前,再加入青红椒,胡萝卜,洋葱等来点缀即可。一盘垂涎欲滴的香气四溢的色香味俱全的大盘鸡就端到了你的桌上。它既有新疆人所喜欢的刚烈的辣味,又有四川人所偏爱的迷人的麻味,即能使路人直接充饥裹腹的一道美食,又能使宴请客人下酒的一道体面的荤素佐菜。
新疆的历史很长,古称西域,是我国西部的边陲。新疆的地方很大,南有昆仑山,北有阿尔泰山,中间的天山把新疆分成为南疆和北疆。南疆有塔里木盆地,北疆有准噶尔盆地,这就是所谓的“三山夹两盆”的新疆,也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的新疆。从吐鲁番到和田,从塔里木到伊利,一路走来,到处都是瓜田果树,使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花果之香中。当走进乌鲁木齐大巴扎广场时,或许还能欣赏到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姑娘和哈萨克族小伙为大家奉献的歌舞。新疆的美食也很多,手抓饭,烤羊肉,哈密瓜,尤其是大盘鸡等。有人说,请善待美食,请善待做美食的人。其实,生活就是一种品味味蕾的追求,就是一种精致得体的追求,也就是一种把爱与美食刻在记忆深处的追求。
新疆的大盘鸡很有名,但历史却很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