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留言:这段时间心里很是烦躁,为什么呢?我认为都是他们的习惯,行为才让我有了情绪,才让我有了反感。
内心越想对他们好,表现越是抵抗,不想说话,不想交流。和婆婆并没有多大矛盾,但感觉距离很遥远。
我说:你要反思,如果换了一个他们,你会是谁?烦躁会消失吗?这些问题都属于外在,当变成内观,问题就不存在了。关系就像一面镜子让你认清真实的自己。外在是在不断的变化,今天这个人的习惯影响了你,那么明天就会换成另外的人。
变化不仅指的是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也是一切的发生。这个世界不会有第二个你,同样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明天的你都是不同的。就连样貌也在发生变化。如果烦躁,戾气就会在脸上显现,燥生戾气;如果内心安静,柔软就会从脸上呈现,静生智慧。
当想对别人好,首先要对自己好!抱怨自己,又想对别人好,就有了对抗;你感觉和婆婆的距离遥远,在于和自己的心很遥远。
当和心产生了连接,才会觉知起心动念,在情绪未发之前让它止息,而不是让这些起心动念主导自己。觉知之前首先了解这些念头如何而来?它们是直接的反应,属于潜意识,而不受意识的控制,比如别人的习惯让我有了反感,这个反感就是条件反射式的。如果没有觉知,情绪就会随着这个反感陷入下去,让自己无法出离。
记得克里希那穆提说过:如果你观察过它,你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潜意识,也不过是种族,文化,宗族以及自己的企图和欲望的残渣。它是潜藏在底层的。而意识心则充斥这日常的例行公事,比如上班或性行为等。
所以条件反射式的烦躁,愤怒,焦虑,比较都属于潜意识,也就是受过的教育,记忆,经历。特别是原生态家庭的影响。如果父母对你的表现出不耐烦,烦躁。就会种下潜意识,那么成人后,就会对别人表现出不耐烦,烦躁。
如果不去内观,会认为是外在引起的,总想改变外在的一切,那么离着实相越来越远,抱怨越来越多,烦躁越来越多。你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自己变了,外在的一切都变了。
有的家庭教育里经常出现“因为爱所以批评”,这本身是矛盾的,当爱存在的时候,批评是不会出现的,这是失序的开始,一种二元对立的状态。爱是柔软,耐心,接纳,平等;批评是控制,厌烦,对抗,以上对下。
正像克里希那穆提说的: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如果教育者能积极关注这点,他不仅能深入了解孩子,还会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才会通向自由,任由外在千变万化,我始终如一。没有权威,没有教条,没有结论,没有依赖,没有执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