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娱乐圈
当我们谈论“演技炸裂”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演技炸裂”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 幕间interval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0:11 被阅读21次

    不知从何时起,“演技炸裂”成了人人挂在嘴边的词汇,仿佛外放的、激烈的表演方式,已经成了衡量演技标准的重要指标。

    可是,“炸裂”真的合理吗?

    近期,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演员郝蕾,就在访谈里批评了这个用法:

    “所有的所谓的大的爆发力,都是你一个戏剧学院大二的时候应该做到的,我们今天一个成熟的演员,还要拿大学二年级,都不是四年级的一个成绩,拿出来炫耀和作为标杆吗?”

    “难道试图演一个疯子,就会显得自己有爆发力,或者是所谓的演技吗?不是这样的,它一定是有出处的。”

    起立鼓掌。

    尤其同意的,是她讲到的疯狂的“有出处”。

    早年,她在《少年天子》中的表演,不仅很有爆发力,而且具备合理的前因后果。

    她所饰演的静妃,起初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说些无伤大雅的耿直话,但慢慢的,缺点开始暴露,她挥霍无度,对宫女恶言相向,与皇帝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那份疯狂已经初见端倪。

    再后来,久居深宫的寂寞、竞争者的风光、他人的教唆,促使她的疯狂不断攀升,变成幽暗的嫉妒。

    等到事情败露,生活陷入窘境,她的服软和忏悔又让人格外心痛——她曾有多么不可一世,后来的低头就有多悲凉。

    而且她就连忏悔,也表现得非常暴烈,孩子气的纯真与人性之恶混合在一起,让人无限唏嘘。

    从中可以看到,演员每次释放出的爆发力,都是渐进的,各有各的出处,各有各的应得的位置,与故事融为一体。

    但遗憾的是,如今的影视作品中,爆发力,或者换个更流行的说法,“炸裂”式演技,正在无视出处地泛滥。

    表演类综艺也是如此。它通常只截取戏剧的一小个段落,前因与后果消失了。当故事是速成的、孤立的,无论演员的演技有多么高超,我们也只能体会到最用力、最表层的信息。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在电视综艺上看《孝庄秘史》的片段。舒畅和周一围分别饰演孝庄和多尔衮,他们的任务,是重现男女主角的一次争吵。

    那段表演很有气势,可我看完后,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后来意识到,其中缺少的是感情,平淡的、会在空气中脉脉流动的感情。原版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但在综艺版本中,感情被气势掩盖了。

    是演技的问题吗?未必。舒和周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各自有深入人心的代表作,让他们失手估计也不容易。在我看来,真正的问题是比赛的机制。

    当表演成为竞技,场地变成一块大舞台,聚光灯只能停留几分钟,演员就难免要抓住机会突出自己。当“炸裂”成为聚光点,本应百转千回的感情,就大大地流失了。

    《孝庄秘史》的原版段落里,男女主人公的争吵就是有出处的。

    他们少时相恋,有过深厚的感情,可惜随着年龄的增长,牵绊越来越多,于是,基于各自立场的不同,两人无可奈何地爆发了矛盾。

    过去看那场戏,觉得其中的感情很复杂,有深沉的爱,互相针对的痛心,人心易变的沧桑与感慨。

    而且在那个年代,我们通常沉浸在剧情中,不会跳出来暗暗思忖,这里演得好,那里的微表情不错。观众一旦把过多的目光投向演员(的发挥),实际上就已经出戏了。

    然而现在,无论演员还是观众,我们好像都把注意力用错了地方。故事本身带来的纯粹的愉悦,那些飘渺的、难以测量的、让人心潮澎湃的感受,正变得越来越少。

    “炸裂”的流行也带来了一些误解。不够强烈、不够“教科书”的呈现方式,都有可能被判定为技术低劣。

    《如懿传》播出期间,周迅的自然系表演,就被很多人形容为“面瘫”,毕赣的《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遭到网友吐槽,部分原因也来自于,慢节奏的、打破常规叙事的作品,越来越难获得人们的认可了。

    可是,艺术当然不能只有一种标准。就像我们观看歌手比赛时,会关注歌手是否跑调,是否能飙高音。但在实际生活中,受欢迎的音乐多种多样,我们并不总是听宏大的歌曲。

    而且“怪”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剑走偏锋的音乐人,他们的优势,可能恰恰是口音不标准,声调有偏差,编曲不走寻常路。在选秀中败下阵来的3unshine,依然能凭借先锋与可爱兼具的个性,受到很多听众的支持。所谓缺点,常常是可贵的个人风格的一部分,甚至能成为创新的前提。

    同样,表演也不应该有教科书。当我们习惯了“炸裂”,习惯了所谓的“飚戏”和“戏骨”,就会很容易丧失对平缓、日常、复杂、微妙的感受力,正如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会难以品出清粥小菜的美好之处。

    那将是很遗憾的事。

    或许,对“炸裂”式表演的盲目推崇,只是碎片化信息的其中一个缩影罢了。如今,随意打开一部影视作品的短评,我们就能发现,人们不再看重出处和全景了。

    过去的影视短评里,针对作品本身的言论较多,口吻也比较严肃,而如今,大家把更多目光,放在个别演员和戏外八卦上,越是犀利俏皮、鲜明武断的短评,越能受到欢迎。

    电视剧的短评区也变得很典型。这类作品的播放是一个长线过程,然而,仅凭刚播出时少数情节的安排,和细节之处的光芒或瑕疵,不少人就会下定论,至于伏笔、后续张力、主旨精神等需要慢慢感受的东西,被挤压到了不重要的位置。

    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依赖短暂又“炸裂”的信息。

    当然,“炸裂”不一定是坏的,有前因后果的适时的精彩,能带给人丰富的体验,我们没必要彻底拒绝,但至少可以冷静一些,多多注视它们之外的东西。

    尤其是,在我们不那么赶时间的时候,慢下来,在作品里找寻自己的感受。

    那或许比大口吞咽更舒适,更美妙,也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们谈论“演技炸裂”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av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