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⑦。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⑧;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⑩。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停顿】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道:名词,宇宙万物的本源与实质,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
2、道:动词,道白、言说。
3、常:真常、永恒之意。道:名词,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万物产生的根源与归宿,即老子所说的“道”。
4、名:名词,具体事物的名称。
5、名:动词,命名、称谓。
6、名:老子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7、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8、常无欲:即空虚,虚静而无思无欲之意。妙:微之极也(王弼),要也(河上公)。
9、常有欲:指万有和思虑。徼:归(河上公),归终(王弼),边际(陆德明),窍(马叙伦),皎、光明(敦煌本《老子》)等。
10、玄:《说文》“玄,幽远也。” 幽,深;远,指对事物远观则混沌难辨。
【疏义】
1、本章是《道德经》篇领性文章。“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老子哲学上的一个最高范畴,是指宇宙万物存在的本原和实质。但是“道”又不能用语言文字很完美清晰的表达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故“强字曰之道”。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河上公、王弼、严遵读“无名、有名”(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王弼注);王安石读“无、有”;缪尔纾说:“此以无有为读,然以无名有名为读亦可。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有两种读法:古人如河上公、王弼等以“常无欲”、“常有欲”为读;宋人司马光、王安石、苏辙等以“常无”、“常有”为读。
4、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帛书本作“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河上公注);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王弼注)。
【译文】
可以用言语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终极的“道”;可以用言语说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终极的“名”。
无影无形没有名称的状态,是天地万物的开始;天地万物形成时的本源状态,是孕育万物的源泉。
所以只有从“常无欲”的状态去观察天地万物的生成,才能了解“始物之妙”;从“常有欲”的状态即可了解到天地万物的最终归结。
“无”和“有”这两者本原相同而名称各异,但都体现了“道”的深远玄妙。
这不是一般的深远玄妙,是深远又深远,玄妙又玄妙。是宇宙间一切奥妙的的源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