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5传播学
《交流的无奈》——一部传播思想史

《交流的无奈》——一部传播思想史

作者: 15冯子逸 | 来源:发表于2017-05-21 00:19 被阅读23次
《交流的无奈》彼得斯的传播思想史

说句实话,这本书我看得也很无奈,里面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宗教神学,哲学,对经济学也有一些阐述,有很多地方实在很难懂,这可能是因为我一向很恐惧看思想类,哲理类书籍。

Communication

“交流”是一个历史丰富的词汇。communicare的拉丁语意思是告知、分享、使之共同。这个词在14-15世纪进入英语。其词根为mun~(not uni -),和英语的丰厚(munificent)、共享(community)、意义(meaning)以及德语的礼俗(Gemeinschraft)等词有联系。拉丁语的munus和公开奉献的礼物及职责有联系——包括角斗表演、献礼和祭礼。在拉丁语中,communicatio不表示符号所指的人际联系,也不暗示互相承认的某种希望,而且丝毫没有心灵之所指的意思:一般地说,communicatio和具体的可触摸之物有关系。在经典的修辞理论中,communicatio是一个表示风格的术语。凭借这个手段,演说家假装对手或听众的声音;从性质上说,communicatio不是很正宗的对话,而是由一个说话人模仿的对话。

和拉丁语的communicare一样,英语里的communication的第一个意义分支,和“给予/告知”(imparting)有关系,这个意思和对话或互动的观念风牛马不相及。其意义可能是参与,比如communicant的意思就是参与者(领圣餐)。“communication”在这里的含义是通过某一种行为来表达社会团体身份。在领圣餐中吃面包喝酒,就是要表明和今古圣者属于同一个教会,这种活动主要不是发送信息的活动(除非把它当作使人高兴的仪式或把它当做给自己或上帝的信息。)而且,“communication”在这里是接受信息,而不是发送信息。更加准确地说,这是借助接受信息来发送信息。还有一个与此相关的观念,是学术交流的communication(论著),这个观念的communication是讯息或通告。这里没有交换信息的的意思,虽然在它暗示之中有那么一个模糊或分散的受众。“communication”还有连接或联系的意思。在19世纪的美国,steam communication可以用来指铁路。在霍桑《七堵三角墙的房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她走到门边。这扇门把房子和花园连接在一起,她习惯从这里进出。(she approached the door that formed the customar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house and garden.)在“联系”这个意义上,communication还可以指性交。奇怪的是,communication曾经含有intercourse的意思。而intercourse曾经用来指我们如今所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Communication另一个主要的意义分支是迁移或者传输。物质传输——如热、光、磁性或礼品的传输意义,这里交流没有双向的意思,只是单向对的传输。

第三个意义分支是交换,也就是说是双向的,是两次的迁移,在这个基础上,它包括交换,情感共享的意义,是一种礼尚往来,交换的性质可能因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异。

从词源看,从技术物质上看,从情感上看,关于“交流”都有不同的定义,我认识到所谓交流,我们现在普遍定义为双方(人与人或群体)之间的一来一往,获得信息并及时反馈,才能达到交流的真谛,但是在认识“交流”的过程中,学者还是走了很多路。

对话与传播

对话可能是霸道的,但是单向的撒播可能是公平的,对话失真的情况,使传播可以跨越文化、空间和时间,使我们和死人,远方人,异邦人的交流成为可能。这里运用了《费多篇》和《福音书》,以基督教的观点看,交流是广播的学说,提倡的是单向行善,不求回报,在完全平等的情况下,爱是难得之事。对话勾勒了心灵对心灵的直接交流的梦想,又勾勒了它转换成新媒介而崩溃时的噩梦,柏拉图忧心其繁殖能力,但是苏格拉底提出了文字是思想脱离人体,因而造成各种幽灵般的爱欲联系和精神联系,我认为灵魂最直接的表达是人体接触,媒介越发达,人体接触越少,人就会越孤独,所谓“分离封闭式”,当媒介取代接触时,交流方式会本末倒置,使人孤独,这与现在手机控,低头族,媒介越发达,感情越淡漠的现象是吻合的。但是作为无神论者,我还是不太懂其中的“撒播”到底是什么含义,难道他们相信上帝的庇佑和帮助属于交流吗?感觉有点唯心主义的意思。

用黑格尔的辩证法看交流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交流是共享的意识,首先没有什么内容是脱离本质的,他从经验的路子去把握原理,几乎靠直觉把握它产生的条件和背景,他的哲学方法是具象分析的方法,他认为,交流是主题问题和客体问题的统一,交流的任务不是一个主体和另一个主体的融合,而是要建立一套历史体系,主体之间客观上可能具有的能力,英美文化中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只有坏人或者法西斯才相信精神的客观性。与此迥然不同的是,黑格尔的精神观念更加理性地说明,人如何建立共同的文化世界,人何以能够“交流”.黑格尔要我们接受这样的观点:主题与客体纠缠,自我与他者纠缠,意义是公开的,而不是具体的。我觉得黑格尔是真正地将交流的意义落地化了,提出了“共享”的观念,也叫我们客观地看待“交流”的本身。

相关文章

  • 《交流的无奈》——一部传播思想史

    说句实话,这本书我看得也很无奈,里面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宗教神学,哲学,对经济学也有一些阐述,有很多地方实在很难懂...

  • 传播思想史——《交流的无奈》

    “语言是指代性的,它并不是事物本身,因而使用语言时会出现反映事实的差异。……我们使用的符号本身会限制你的表达,但是...

  • 一本怪书丨交流的无奈

    《交流的无奈》讲述了传播思想史,这是一本怪书,这本大谈“交流”的书,居然断言,“交流”是不可能的。人与人之间不能够...

  • 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一一传播思想史》读书笔记

    《交流的无奈一一传播思想史》读书笔记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非常感慨,因为我发现甚至无法同作者交流,本书涉及的几...

  • 交流的无奈因何而起?——读《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有感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就被这个书名吸引了,我在想为什么作者会认为“交流”是“无奈的”,还能从“交流的无奈中”进行传播的...

  • 交流的无奈

    慢慢的开始接触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这次选的书«交流的无奈»对自己来说就像是看天书,乍一看大堆大师的名字让我有点喘...

  • 无奈中的无奈交流

    和哥们聊天时,聊到一些平常的小事情而闹成大事。唉!真的,碰到糊涂双方,就按糊涂方法解决。也许这是最好的方法而成为完...

  • 《交流的无奈》——放弃交流?保留辩证!

    彼得斯的《交流的无奈》出版于1999年,有一种较为有趣的说法让我印象深刻,说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1899...

  • 人类思想史的无奈和悖论

    有一首诗,你可能听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文化(三)

    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和平式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包括经商贸易、宗教传播、互派使者、学术交流、体育竞赛、书籍译介等。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交流的无奈》——一部传播思想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hm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