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简友广场想法
疫情之下普通人的日常,让我对育儿焦虑有了新的理解

疫情之下普通人的日常,让我对育儿焦虑有了新的理解

作者: 雪屋随思 | 来源:发表于2022-05-26 18:02 被阅读0次

    最近有一篇叫做《浙江100多份流调报告里,3个被忽略的细节,说尽了成年人2021年的悲欢》的文章,在朋友圈传播甚广。

    我本身是不大愿意看这一类的文章的,因为太过真实,那种沉甸甸的真实,仿佛一记重锤砸在心头,让人感到难言的艰涩。

    但是朋友圈转的人多,我便也点开看了。

    果然是让人鼻酸的故事,但鼻酸之外,我突然对中产的育儿焦虑有了新的理解。

    2021年大家过得都不容易,但人与人的不容易是不同的。

    大家所看到的中产的不易,也许是年底奖金被砍了,全家的旅行计划只能被迫搁浅;也许是今年的普调没有了,明年孩子上补习班的额外支出不知道从何而来。

    可是流调里那些真正的普通人的不易呢?

    是出租车司机一连多天从清晨6点,一直开车到凌晨2点;是游乐园的阿姨全年无休,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他们都是扛着整个家往前走的人啊,那么拼命却又那么无望地在生活的泥沼中挣扎。

    与他们的不容易相比,所谓中产的不易便像是小资生活中的无病呻吟。

    总有鲤鱼会跃出农门,也就总有中产要向下滑落。

    所以才会那么焦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比大部分人容易一点,比大部分人不普通一点,这样,以后生活的苦大概也会少一点。

    毕竟,俗话说“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总要吃生活的苦”嘛。

    少年时的苦,不过是少些玩耍游戏的时间,可成年人的累,却是日日夜夜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的日常。

    如那句话所说“少年们大声哭喊的都是梦想,中年人无声泣诉的却是人生”。

    所以,我们那么害怕,我们都是在生活中跌打滚爬过的成年人,我们用尽全力去推着自己的孩子向前走,走得快一点,再快一点,爬得高一点,再高一点,仿佛就能离那些芸芸众生的“苦”远一点。

    可是,真的可以吗?

    我们的孩子只要站得够高,爬得够快,就能逃离生活的苦了吗?

    那要多高才算高,多快才算快呢?

    经济环境不好时,那个被公司裁员的顶尖学校毕业的高管,爬得不够高吗?可依然在面对房贷车贷的压力进退维艰时,只能选择从屋顶一跃而下。

    张国荣年少成名,早已名利双收,他走得不够快吗?可依然在抑郁症的折磨下早早结束了生命。

    生活有多苦,并没有一根尺子可以量。

    因为是苦还是甜,不取决于生活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生活。

    正如有人觉得坐在高端写字楼,朝九晚五,不必风吹日晒,哪里还会有苦;

    也有人觉得每天打卡上班,坐在方方格子间,上班之苦无异坐牢,更别提还要和讨厌同事斗智斗勇,听烦人领导说三道四,工作之苦,苦不堪言。

    同样一件事,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不同。

    总有一些人,只能接受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生活稍有不顺,便感万念俱灰;也总有一些人,生活给了再大风浪,也能借着那漏下的一点点阳光开出灿烂花海。

    期待孩子吃过读书的苦,就不用再吃生活的苦,不过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我们所能为孩子筑起的最坚实的港湾,是一颗能够苦中作乐的勇敢的心。

    一个能把生活的苦酿成最甘美的酒的人,一个能在生活的泥淖中闻见花香的人,一个能把波折看作历练的人,才能真的不吃生活的苦。

    因为那些坎坷于他,都是体验,是经历,是生活本身,又怎么是苦呢?

    有三个看,可以帮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更勇敢,更坚定,更不以生活的波折为苦。

    向内看

    幸福来自于价值感。

    若把自己的价值感寄托于外物,那自然汲汲营营,不懈求索,最终难免成为欲望的奴隶。

    若将自己的价值感寄托于他人的评价,那自然对他人予求予取,围绕着他人奔波,难免迷失自我。

    只有自己认可自己,自己看见自己,自己赋予自己价值,自己定义自己生命的意义,才能拥有稳定而取之不尽的力量之源。

    我们要给孩子以无条件的坚定的爱,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自我评价体系。

    让孩子能够因为沐浴过无条件的充分的爱,而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坚定地相信“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向外看

    引导孩子学会跳出自己的四角天空去看待这个世界。

    不只是孩子,我们也一样。

    当我们跳出自己的小小格子间,去看待今天和领导的争吵,就会发现,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平常的两个人,今天的争吵也不过是我们漫长人生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瞬间。

    也许,在这个格子间里,我们是上下级关系,可若是放大视角来看,我们便是两个平等的人类。

    这样的视角变化,会让我们更平和、更豁达,让我们不会对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得失那么耿耿于怀。

    “太阳底下无新事”的认知会让我们意识到,生而为人,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所以为苦不堪言的经历,不过是许多人也曾体会过的日常。

    向当下看

    看太多过去,会让人无助。

    看太多未来,会让人踌躇。

    真正对我们有意义的,只有当下。

    人生,便是由无数个“当下”构成。

    不对过去所留的遗憾念念不忘,不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数战战兢兢。

    只是认真的,问问当下的自己,现在的我是怎么样的,我可以在这个当下做些什么。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些遗憾,难以避免;我们对于孩子的未来,有些期待,无可厚非。

    但我们始终要记得,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过去,不能定义我们的孩子;未来,也并非当下的我们可以预判。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认真看到,孩子当下的需求,孩子当前所处的阶段。

    陪伴孩子,认认真真,向当下看。

    享受当下的每分每秒,认真体会每个当下对你的意义,就是人生最充实的模样。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不确定性之多,让我们防不慎防。

    我并非反对孩子要“吃些读书的苦”,我只是以为,在如今这个时代,期待吃过读书的苦,就不必再吃生活的苦,恐怕多半要失望。

    与其期望孩子过上一帆风顺的生活,不如予他一颗不把逆境当作苦楚的勇敢的心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疫情之下普通人的日常,让我对育儿焦虑有了新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qp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