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 写作
谈写作牛人堂 | 由内而外,从快乐写作走向高效写作

谈写作牛人堂 | 由内而外,从快乐写作走向高效写作

作者: 神经小迷妹 | 来源:发表于2020-07-22 00:05 被阅读0次

谈写作牛人堂7月19日晚邀请到的是王小麦老师。她分享的主题是:从快乐写作到高效写作。

一、什么是快乐写作?

王老师提倡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写作,也确实能让我们分享自己的快乐,排解内心的忧伤;同时,这种快乐也是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来,是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

快乐写作,意味着把写作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让写作之路走得更远,让自己从写作中得到真正的愉悦。

那么,如何让写作快乐地持续下去呢?王老师提供了两点建议:

1. 保持一颗敏感且多思的心。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加,也许有些人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得习以为常。但,对于写作者,恰恰需要破除这样的“习以为常”。老师鼓励我们要像孩子那样保持一颗好奇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追问简单事物和事情背后的原因。

在老师的眼里,生活中处处都充满写作的素材。出门游玩、吃饭、乘坐交通工具这些普通的事件也都能够化为笔下有意义的文字。比如,雨天偶遇的一只小猫咪、地上淋湿的落叶,都能成为触发故事的灵感。

她列举了一些由日常生活触发灵感的案例。

比如,莫言曾有一部名为《透明的红萝卜》的作品,其创作灵感就来源于生活。有一次,他偶然在田地间举起一只红萝卜,这只萝卜在阳光下竟然是透明的,他的创作灵感由此诞生。

类似的还有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她从自己生病打针的经历中体会到了爱情和生命的真谛。她这样写道,

脉管里注满了阳光——而不是血液——在一只深棕色的手臂中,我独自一人,对自己的灵魂,满怀着巨大的爱情。

2. 遵循由心而发的原则,丰富自己的内心。

老师认为,我们通常说的保持写作的状态不是指每天都要“写”些什么,而是指我们应该一直保持对写作的思考,对自我的审视。

正如,里尔克曾在《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这样写道,

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

只有由心而发,带有作者反思和感情的文字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那些没有经过自我思考、体悟的写作只是肤浅的泛泛而谈,没有意义,甚至会消磨写作的热情。

因此,在没有写作灵感时,不妨停下来,多读书,多体验一些真实的生活,对写作会更有帮助。

那么,如何从写作者的角度更好地读书呢?王老师分享了泛读、精读和重读相结合的方法。

泛读,是指写作者要尽可能多读书,广泛涉猎中外名家作品,扩展自己的视野。只有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书是好书,进而发现自己真正倾心的作家。

精读,是指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有针对性地阅读。阅读风格相似的作品,吸收精髓,化为己用,这比任何的写作套路都有用。

在泛读、精读基础上,多次重读也很重要,其目的是把书读懂、读透。在重读时,可以用写作者的视角拆解一本书,揣摩书中的情节设置、人物描写、整体架构等等。

除了读书,在写作的间隙,我们也可以让自己放松下来,投身到生活中。写作来源于生活,一个好的写作者,其生活必然是丰富的。

这种丰富有两层含义:

一是外在生活的丰富。有些作家的外在生活可能和普通人不一样,比如我们法国作家杜拉斯。这种丰富的外在生活具有个人独特性,可以成为独特的写作素材。

二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有些人也许外在生活波澜不惊,但其内心丰盈、善于思考,比如《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这种丰富的内心也会给作者带来更有深度的文字。

其中,内在的丰富对于写作者更加重要。王老师也提供了三个提升内在丰富性的方法,即观察、体验、挖掘。

好的写作者似乎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倾听的耳朵。他们能从世间的相同中看到不同,能够观察到生活中易被忽略的事物。

比如,印象派画家莫奈就曾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不同光照的情况下去细致地观察一个麦草垛的不同变化。正是基于这种细微的观察,他画出了一系列经典的《麦草堆》作品。

莫奈笔下的麦草堆

在观察的基础上,写作者也要关注内心的体验。体验是基于经验而来,但不是所有的经验都能转化为体验,只有加入自我的思考和体会才能被称之为“体验”。

比如,史铁生,他能从身体的疾病中看到整个人类的残疾。这就是将经验转化为体验的很好的例子。

最后是挖掘,即从事物的表象挖掘到深层次的内容。写作者,可从挖掘自我开始,多回忆自己的过往和童年,从那些难过、伤心、快乐的时光中寻找自我的独特性。

也可以挖掘自己身边人、大自然和社会。写下身边人的故事,思考社会表层现象下更深层次的内容,这些都可以成为丰富内在的好方法。

二、什么是高效写作?

老师认为的高效写作并不是指写作的速度和数量,而是指高质量的写作。如何评价写作的质量?王老师认为可参考以下两个指标:

一是有深度。即写作的内容可以被深挖,让人得到深层次的启发;这是一个“纵向”的评价指标。

二是有内容。即文字有可以延展的空间,能引发读者想象和共鸣。米兰昆德拉曾说,所有的小说都是未完成的。这种“未完成”可被无限延展的状态是“高效”的一种体现,这是一个“横向”的评价指标。

对于写作者,如何做到高效写作呢?王老师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1. 深入了解人性的复杂性

高尔基曾提出“文学即人学”的见解;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说过,“人是一个谜,我在研究这个谜,因为我想成为一个人。”

对人类本质的探讨、疑惑的书写、可能性的追问是写作永恒的主题。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需要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人?怎样写好一个人?人是非好即坏的吗?

在文学作品中,人的好与坏通常没有截然的区分。人性的复杂性、丰富性决定了写作者要更加全面地去了解真实的人。

那么,人性的复杂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写作者又该如何描写?王老师举了一些可以借鉴的例子。

我们可以从道德和情感两个维度去解析一个人物。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其行为需要合乎道德;但读者更关注的还是人的个体属性,即在情感层面上是否能够打动自己。

比如,从现实道德的角度去看小说中的两个人物——《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和《安娜卡列琳娜》中的安娜,她们无疑是不合乎道德的。但从情感的维度看,她们又能到人们的理解,她们的故事深深感动着读者。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弗洛伊德提出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之分,马斯洛也提出了人类需求五层次的理论。

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和分析人,加深对人性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真实、深刻的文字。

2. 专注灰色地带,破除“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

王老师指出,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需要多站在黑白中间的“灰色地带”来看待问题,并进行表达。

在写作中,如何触摸到这些灰色地带呢?王老师给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运用自身的共情能力。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件事,所处的立场不同,看到的所谓“真相”就不同。作为写作者,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甚至是多人的角度看问题,才会对事件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也才能为读者还原一个更加真实、可信的世界。

二是学会“展示”,而不是“讲述”。

契科夫曾言,“别告诉我月亮在闪闪发光,给我看看碎玻璃上闪烁的光”,即提倡写作中不要直接将一件事物原原本本地讲述出来,而是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自然体会到。

写作,就像用镜头拍照和拍电影一样,用文字要把自己所见的东西都放在那里即可,给读者留下自己判断和感受的空间。

比如,我们想要表现一个人的美,不用直接写出“美”这个字,可以从外貌、语言、衣着、行为举止(正面描写)或他人的反应(侧面描写)等多个细节来表现。

三是保持写作者的客观性。

写作者需注意避免任何主观任何性评价,只要客观表达人物和事件即可。评价过多会潜在左右读者的感受,引起读者的不适感,也会妨碍文字的真实。

四是收敛情感、懂得留白。

即写作者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感,行文不可太满。比如,作者内心极度悲伤,但采用淡淡的叙述,会给读者造成一种反差感,更能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留白通常体现在结尾处,恰到好处、点到为止的留白,会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令文章回味更加悠长。

3. 积累独有的知识和体验,构建写作者独特风格。

每个成熟的作家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行文体系、底层逻辑。这些属于作者独有的风格也会更容易被读者记住和识别。

陈忠实曾在创作完《白鹿原》之后写了一本书,名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里所说的“句子”不是文章里的某一句话,而是作家对历史和现实世界的独特体验,用一种独特的、最适合自己的语言完成叙述。

4. 启示存在的意义。

何谓启示存在的意义呢?王老师以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为例进行了说明。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探讨了生命中该如何平衡轻和重这对矛盾的关系,对读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后,王老师指出,这四个方面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高效写作要能够为读者启示一个新的世界。

在她看来,好的作家最终能够通过文字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有独特的评价标准,全新的逻辑体系;并且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和认同。

比如,《红楼梦》所构建的就是一个虚幻感、梦境感的世界,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红楼一梦。这样的独特感受让读者久久回味。

三、如何从快乐写作到高效写作?

如果说快乐写作是更关注自我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那么高效写作则需要写作者超越自我,更多地关注外面的世界,关注人性的共同点。

从快乐写作到高效写作,实际上是由内向外的过程。正如,在电影《一代宗师》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话:

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不仅是习武的三个阶段,也是写作和人生的三重境界。

刚开始写作的我们大多是在写自己,写作为了表达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当自己的内心更加明晰、透亮,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功底之后,就开始更多地探索外面的世界和芸芸众生;想要通过文字为这个世界和他人做些什么。

这就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也是由快乐走向高效的必由之路。

那么,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王老师也给了三点建议:

一是要进行读者群体和写作内容的定位。与单纯面向自我的写作不同,这个阶段的写作更多的是为读者而写,需要找到自己想写的内容方向,明确读者群体。

读者群体不同,对写作的要求就不同。喜欢纯文学和通俗网络文学的读者必定不同,那么,相应地,从事这两种写作的作者也需要考虑不同的文字风格。

写作者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精确自己的定位。不论是哪一种定位,都没有对错之分,找到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是要从阅读种汲取相关的写作资源,向优秀的作品借鉴和学习。

三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反思习惯。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帮助自己持续输出;自我的定期反思有助于成长和进步,帮助我们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方向。

因此,从快乐写作到高效写作,是写作者由内反思,向外探索的一个过程。时刻保持对自我的反思,对生活和世界的探索,也是我自己永恒的追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写作牛人堂 | 由内而外,从快乐写作走向高效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bqu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