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农历新年前的最后的一个集会。赶集的人说这是赶年集,更流行的说法是赶穷人集。
小的时候,喜欢赶集。每逢集日,都要去赶。总嫌集会太少,赶了本乡还要去邻镇。那时候赶集,基本是步行,走七八里的山路,途经山岭与河谷,却总不觉得累。后来有了三轮车,再后来有了面包车,现在又有了公交车。可赶集的热情似乎不那么浓了。
在我很小很小,还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时,就跟随她赶集了,记得那时赶集母亲总是先把揣着的一张十块大钞扯几尺的确良,把钱换开,然后再去买其他物什。有一次,我看到有个摊架上放着连环画,就翻着要,母亲问那卖货的女人需多少钱,那女人说要一块钱。母亲惊愕地不轻,说一本薄薄的没几页的纸就快顶过了做一条裤子的布钱。转身便要离开,我哭着不依,坐在地上撒泼,母亲终于妥协。
不知为什么,今天我就突然想到了这些。如今再来到这集上,却完全没有一丝的兴致。二十年过去,这集似乎还有当日的风貌,可看上去似乎不过只有买卖。那个卖肉夹馍的老汉似乎更老了,那只小狗不知是他养的第几只了,偷偷地偎在案板下啃骨头。当年令人垂涎的滋味还在风中飘扬,可无数人却似看而不见,只有几个快落光了牙齿的老人围在那里讨价格。
芹菜铺上,一个中年人在招徕行人。一个穿黄皮衣的男人说要个七八斤,中年人随手提起一捆八斤一两。黄皮衣的男人却说太多了,七斤就够了。中年人说七斤和八斤有啥区别,黄皮衣的男人说话就要走,中年人赶紧说你看这菜多好,就按八斤卖给你。男人说七斤五两七斤五两。中年人摇摇头说不说了拿走吧。
那边的摊位上,一对年轻夫妻正在往切板上抬半扇猪,男的转过头说,来吧,买了芹菜正好再买几斤猪肉包饺子。黄皮衣便停下来问价格,说那来点吧,女的说来三斤够不够,黄皮衣说够了够了。女的提了砍刀往猪肋骨上砍,称了称足足三斤。黄皮衣却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走了。男的在一边喊,黄皮衣说没钱了没钱了。女的唉声抱怨道,都切好了,看这人吧。
修鞋匠的摊位上没人,新鞋架处却挤满了人。他们一个个似乎都在忙着,我却似乎是闲着。
我觉得不该再这么耗时间,就转身走进了高高的办公楼,长长的红色横幅上写着斗大的正楷:欢迎在外乡亲回家过年,欢迎有志之士返乡创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