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扑在自己的小项目上,计划读完的书都一本本束之高阁了。这个月对规划这件事深有感触,计划其实是把双刃剑,不规划就不能从全局掌控进度,太有规划又容易引起心理不适。对于一个人要完全规划好自己的每一天来说,在计划和执行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计划不能贪多,事情只能一件件做,重要的不仅是执行完每一个计划,而且过程要走心。人的情绪其实就跟这个世界一样,存在非常随机的变化,计划和情绪对应不上的时候,执行力几乎为零,能把情绪的流动和规划结合起来,让自己能沉浸在每一个小计划的片段中确实是艺术。计划太有条理就容易僵硬、乏味,而人心是柔韧的、是好奇的、是喜欢变化的,按照长期的总目标不变,在每一个小阶段掺入一点随意、留一些空白,或许更能充分并持久地发挥人自身的机能。
孕育无印良品的“思考”与“话语”
孕育无印良品的“思考”与“话语”在图书馆仓促借书的五分钟里,偶然发现了无印良品这本装帧极简的新书,封面仅仅黑白两色,字体对比排版就是整个设计,给我刚好想改的网站主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参考,一眼就觉得,没错就是这个感觉!这还是第一次看无印良品的出版物,新一任社长述说了这家企业的未来愿景,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是一家如此珍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企业,在企业的文化里不仅仅是商业,在思考人类之间及其与世界关系的过程中,创造能够重构良性关系的事业和产品,以为他人起到一些作用为目标,来打造整个商业生态,重塑生活价值的转换,而商业获益变成了附属价值。“高度发达和稳定的社会被视为常态”,“生存的喜悦和动力,正在一点点消失”,或许在经济十分发达的地方,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心声,如何定义生活和工作也成了每个现代人自己的课题,这两句话无时无刻都在敲打着我的内心,激发我去思考如何能更充实地生活、如何能更有价值地工作。
无印良品管理笔记
无印良品管理笔记要能把一件事做到成功,就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这是从这本书里再一次深刻体会到的道理。但要做好这种觉悟谈何容易,在攸关生死的时刻,或许能够拼死一搏,但日常情况下我们并非只有把一条路走到黑的唯一选择,如何给自己营造出非他不可、不留退路的心态要有一定技巧和方法。拿我来说,向来就习惯于给自己准备Plan B,似乎任何时候都保证了退路,尝试目标失败到一定程度或许就会放弃转而奔向其他目标,这或许是一种稳妥的、能够避免风险的决策。但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隐形逻辑?那就是想要达成目标的决心不够坚定。这又牵扯到每个人的特征,尤其是爱好,如果爱好单一,那么很容易把目标锁定到唯一,爱好太过广泛就需要抉择,而往往人并不能预先知道哪种选择是最有利的,总是熊掌和鱼都要兼得,这反而造成对任何目标都不够确定,不确定就不能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实际上,熊掌和鱼确实能够兼得,但只是时间线安排的问题。在大方向上可以做不同规划,但在实现阶段目标的时候,要忘掉其他所有的选择,强行把自己放入一个没有选择余地的境地,如果自己不能假装没有选择,那就真的让自己去到一个有限的真实空间,许多人一到家里反而不能专心朝着目标努力,就是让自己处在了一个选择太多的空间,该对自己狠的时候还是要狠下心来,这一点也是我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原则
原则桥水基金从上一次金融危机中脱颖而出,成为从那次危机中全身而退的鲜少的企业代表,本书的作者,也是桥水基金的创始人,他活得就像一个商业玩家,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一游戏玩得淋漓尽致,他毫无疑问就是无印良品所归纳的工作者中的player。作者总结出来细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给跟他一样想在商场上拼搏一生的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可惜的是其中大部分原则我都用不上,所处层次上的差距和长期目标决定了高级管理人员需要站在制高点上规划全局,而不处在高层的人如果用了不适合这个层次的方法或原则,很多事并不能像所预期的那样正常运转。按照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来说,我并不想成为像作者一样的商业玩家,不过其中一些普遍的原则还是值得赞同。
童年的消逝
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概念是被人为创造的,这对我来说是个新颖的观点。任何细微的事情,只要沉下心去探索,就会发现很多违背人们常识的真相。在没有童年概念的时代中,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矛盾似乎并不明显,很显然的是在有了这个界限之后,儿童和成年人却处于很多冲突之中:儿童想要进入成人世界,成人奋力封锁将儿童拒绝在外。非常印象深刻的是正好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展示了目前国内一些出版物的“悲惨现状”,一些专门为儿童打造的电视节目或读物却屡屡遭到家长投诉,最终被列为禁品。被投诉的理由无非是包含了关于打斗、死亡、浮夸生活之类的片段,这里不对这些事件进行善恶对错的讨论,只是从这些举动我们可以得知成人期望限制儿童世界的野心。矛盾的另一面是,成人一面限制儿童接触到的信息,一面又在把他们培养成微型成年人,如果想让儿童保持天真,难道最适合儿童的生活方式不就是与同龄人游戏、探索世界又时而无所事事么?成人秉持着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早早地让儿童接受各种社会训练,但对这个世界的本质组成只字不提,儿童们学习到的技能形式并没有任何真实理想作为支撑,这到底是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还是满足成人的私心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