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概听说过一个荒岛测试,假如把你流放到一个荒岛,随身只许带一本书,你会选哪一本儿呢?
对中国人来说,恐怕《红楼梦》的得票率会最高。
作为中国人,如果这辈子你只读一部中文长篇小说,我觉得这个配额也应该留给《红楼梦》。
为什么一定要读《红楼梦》?
因为这本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而且,不管你在什么年龄段打开来读,永远会有新收获。即便小说描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00年,它也没有成为过去时,依旧是活泼泼的正在进行时。
它活在当下的语言里,看到新鲜事儿,我们会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遇到爱使小性儿的姑娘,我们会说她像林黛玉,吃到工序复杂的美食,我们会想起贾府的那道“茄鲞”,虽然那个鲞字难写得不得了。
它也活在今天的舞台上,从昆曲到越剧都搬演过,电影和电视剧也拍了好几轮。
甚至,它持续活在高考题目里,据说江苏省已经连着考了11年了。而且,从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教育部新版的统编教材里,高一学生要整本阅读《红楼梦》,注意,不是以前的节选某些回目阅读,而是整本阅读!
但现实生活中,真正读懂过这部大书的人并不多,有些人是在情窦初开的青少年时代囫囵吞枣地读过;更有很多男性读者,年少时错过了,成年以后又总觉得没有闲心再读。
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首先,这是一部宏大的族群心灵史,字里行间埋着太多谜题。
具体来说,一部《红楼梦》,儒家为它提供了深情,道家提供了灵性,佛家提供了悲悯,而儒、道、释三家,正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系最重要的构成。也就是说,《红楼梦》是全部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精华版、一个小说版的呈现。
但难就难在,这部小说,既有显性文本,又有隐性文本,作者根本是一位建造迷宫的高手,书里埋着环环相扣的象征符号。通俗来说,这就是一套体系完整的文化密码。
举个小例子,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潇湘馆、贾探春的秋爽斋,三处庭院都种了同一种植物——芭蕉。
这个细节你也许根本没注意,或者就算读到也没多想,但在课程里,我会告诉你,它跟佛学有深厚渊源,作者把它们安排在这里,目的是直指《红楼梦》的主题。
再比如,林黛玉的贴身丫鬟,一个叫紫鹃,一个叫雪雁,其实这两个名字都是林姑娘命运的象征和预言。
其次,《红楼梦》还是一部中国人的族群生活史。
小说的信息密度极高——你在红楼里读到的贾家,是一个百年大族,公爵之家,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奴仆杂役。
你会看到种种复杂的人性冲突:宝黛钗的爱情冲突;家族内部的伦理冲突;更有类似职场关系的主仆冲突。
同时,这部书还是一部中式生活美学的百科全书,怎么吃才有文化,怎么穿才有风格,空间如何布置,园林如何营造,人情往来、四时八节书里都有详尽的描述。
最后,《红楼梦》还是中文魅力的顶峰。
几千年汉语文学的魅力,到《红楼梦》这里,像是作了一次总的集成和绽放。
在我看来,《易经》《诗经》《论语》、老庄、唐诗、宋词、书画、音乐……这些数千年来的文化酵母,跟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春夏秋冬揉搓在一处,才发酵出了《红楼梦》这坛汉字美酒。
刚才说荒岛之书,其实我觉得,《红楼梦》更适合作中国人一辈子的枕边书。
这么了不起的小说,实在需要有个人在精彩处大声赞叹。
可以毫不含糊地说,《红楼梦》是一部世界巅峰水平的小说,是一部人类文化遗产级别的小说!
再说下去,真有点不读《红楼梦》,枉作中国人的感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