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组长问我可愿参加外出学习,我毫不犹豫的说愿意。我在教学上是新老师:刚加入小学教育的行列,无教学经验;又赶上推行使用新教材,怎么教?教什么?我都是一头雾水。小白级的我能有这样学习的机会,真是梦寐求之!
学而思第一课是郁秀敏老师上的《歌声》。听完课,最感慨的是郁老师的功底深厚,整个教学过程不显山不露水的把孩子们带到文本的世界里。我一直觉得我们学校老师上课水平很高。今天听郁老师的课,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是沉下心来学习。首先是语言这一关。她说的每一句话用词都很精准,丰富的词语变换,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听的多了,慢慢的就会说了,整日受到这样熏陶,语文素养自然会提升。第二就是教学设计关。我教的是低年级阶段,主要学习的就是低年级教学,听过高年级的教学不会去细思。不能从整体上把控低年级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而郁老师的教学设计既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又教出了语文课的学科性。她在字词句上都有方法。一个“播”字,告诉我们汉字是有生命的,它是鲜活的。我在平时的教学生字时,是给学生范写,提示孩子注意笔画,结果孩子还是出错,效率低下。如果我们每个字都能追本溯源,汉字教学将会很受欢迎。词语的教学放在句子中,难理解的词语让孩子想象,前后文联系。尤其对“绝望”“拼命”的理解,水到渠成。一年级时,我们会做一些句子排序题,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在课文里引导孩子学习,每次都是遇到试题就试题进行讲解。今天看到郁老师标注的①②③,我突然就明白了,句子的逻辑关系就在课文里,只是我视而不见。
学而思第二课是章健文老师的《触摸春天》。章老师开文就是让学生质疑。上课前听到介绍说她是上海语文课本方面的研究员,那高度不是一般的高。从她的问到孩子的答,也看出了她的无奈。教学的设计体现了她对语言的敏感,孩子含糊不清的回答其实也说明了两个地区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偏差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孩子提问题,这个偏差就更为突出的显现出来了。她的教学设计在她的地区展示应该是没有问题,但在这儿就出了状况。孩子们很积极,想表述自己的见解,但往往是词不达意。好几个孩子的问题诉说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后面和写结合起来的教学,孩子们更是一头雾水,不能领会老师的意图。让学生说写作的时候,他们能说出一些大道理来。这就是我们大多数老师的教学成果。老师的教学设计很精彩,但这节课上的算不上成功。我们听二年级的《歌声》时,我们的孩子还能跟上上海老师的节奏,到《触摸春天》,我们已经被甩开了。但温水煮虾,我们毫无察觉。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基础教育共有九年,单单语文,两年的时间,差别就显现出来了,那别的学科呢?
学而思第三课是章健文老师的讲座《依托文本 训练习作》。她根据学科的阶段性,详细介绍了每个阶段老师应该教授及训练的重点,满满的干货。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到语文应该这样上,我的思路也清晰了。回来在那琢磨我刚上的《传统节日》,这是一篇识字课。我和几位老师交流过这一课,大家上的都很嗨。认读生字,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故事,老师说,孩子听。老师学生都热情饱满。在学生听的津津有味,老师说的激情四射的时候,下课铃响了,师生都意犹未尽。现在回头望,我教会了孩子什么?细思极恐!
学而思下午学了两课,陶宏春老师一直强调基本功的磨练。这样比较,不禁感慨:比我们优秀的人都是这么努力,我们有什么理由安逸!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希望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多学习,多琢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