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我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但却花了我很大的力气,因为它太厚重。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从0到100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这本书只有寥寥数字,插画也不复杂,所以虽然外表又厚又重,像是大部头书籍,而实际上要看完它,只需要十来分钟就可以。而它的厚重并不只有外表,更在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海克·法勒,当她看到刚出生的可爱侄女时,突然萌发了创作灵感:写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作为礼物,让侄女知道即将要面对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诞生的来源。
插画由获奖无数的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创作。
作者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集合成了这本从0到100岁的故事集。
她采访时只有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采访后她意外发现,许多背景差异很大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世界的理解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
19岁时,会经常讨厌自己。
36岁时,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去甚远。
43岁时,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51岁时,接受了父母的样子。
75岁时,学会了遗忘。
80岁时,感到生命有限,更加珍惜当下。
92岁时,接受了人终会死亡的事实。
当我逐年、逐页地顺着一生的时间,去看那些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小事情时,有些地方确实引起了我的共鸣,更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
0岁时:你第一次在生命中微笑,也感受到他人的微笑。
我0岁的事情并不记得,而我共鸣这个年龄,是因为我最近刚生了0岁的宝宝,的确如此。
8岁时:你变得越来越自信。
我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四岁以后上学前,我明显的感受到了在我们那个小山村里被邻居们瞧不起欺负的难堪,所以比较自卑,当那些大人在的时候,我不敢和他们家的小孩玩,害怕被他们嘲讽。父母也经常对我们说“好好念书,将来书念成了,有出息了,就不用受村里人的这种欺负了”,然后我上学以后,学习成绩比较好,邻居们确实对待我们家人和我的态度变好了。而我,也变得越来越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唱秦腔,展示我画的画。(我小时候,村里七岁开始上学。)
18岁时:还有一件事让人意想不到:你突然爱上了喝咖啡。
让人意想不到爱上喝咖啡这件事,我确实经历了,但不是18岁,而是10岁的时候。我不确定爱上的原因是味道还是它带来的影响。或许那时候只是因为它在我们那个环境里是稀有的外来物,让我被同学们关注,引起了他们的好奇,我有种被重视的良好感觉吧。
33岁时:你学会了因为孩子忍受睡眠不足的烦恼。
这件事情我是29岁学会的,也就是现在。和33岁差不了多少。
所以,不管你正处在人生哪个阶段,这本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或此阶段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
这本书没有教我们具体怎么去经历人生,但是却让我们懂得一些人生的必然,从而使我们能够从容的经历自己的一生。
打开这本书,看看你的人生到了哪一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