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怎么样,都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错误他的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说尽力去避免错误的发生。
既然犯错免不了,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去正确的对待错误。面对不可避免发生的事情,我们是要敢于面对,找到根源,克服困难,欣然接受,做好改正。
面对错误的时候要勇于认错,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错误。为了减少认知失调的痛苦,我们可以用四种方法来化解:首先把错误和人格区分开,然后接受现实,弥补错误,学会感恩,这样才是对待错误的正确姿势。
首先是把错误和人格区分开,我们为什么害怕认错呢?因为我们通常认为犯错就意味着愚蠢,愚蠢的人才会犯错,而且我们最怕的就是别人说自己蠢,但是蠢的反义词其实不是聪明,而是精明,聪明其实和愚笨是一对反义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绕?简单地说就是,做了蠢事并不意味着你智商就低,也并不意味着你人格就差,你从此就是个坏人了,这个一定要区分开。实际上我们一生当中总会做一些蠢事,也总会做一些特别精明的事,大多数的时候是做一些平常的事情,这就是一个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蠢事和精明事各占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为啥总是会对正确的事情抱一种盲目的崇拜呢?
把智商和错事区分开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单独的、客观地看待错误,犯了错就是犯了错,和你的智商、人格没有关系,就是单独地犯了一个错而已,只是针对这个错误说事就可以了。这种把错误单独拎出来看,就能大幅度地减轻认知失调的痛苦,让我们敢于面对错误。
其次是接受。接受可以分为被动的接受和主动的接受,主动接受咱们就不说了。被动的接受就是出了事心里还抱有一丝幻想,又不得不接受现实,处在抵触的状态里,这种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就好像是有人打你,你是躲着挨打还是迎上去挨打,你会说这不一样都是挨打吗?但是这两种挨打的方式给对方的信息可就不一样了,一种是无力的,一种是有骨气。
印度有一位哲学家叫做克里希那穆提,他写过了一本书叫做《生命之书》,里面就对接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接受可以换一个词来理解,叫做诚服,就像虔诚的佛教徒完全诚服在佛像面前的感觉是一样的。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首先需要完全诚服在事实的面前,接受眼前的任何事情,接受任何境况,不做任何的抵触。
诚服是第一步,改变是第二步,先完全地接受现实,活在当下,才能寻求改变,不然抵触现实的痛苦只会浪费精力,你不如把精力留在改变上。
再次是弥补。犯了错误肯定会耽误一些事儿,造成一些损失,伤害到一些人,这个时候就要拿出实际的行动去尽力弥补损失,你要相信当你真心拿出行动的时候,别人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说任何改变都是从接受开始的,接受了以后才能做出及时的弥补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就是最正确的方法。
最后是感恩。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善良与爱,一个学会感恩的人,生活才会变得美好。既然是犯了错误,那肯定是对某些人,某些事带来了困扰,这时候我们就要感谢那些人和事的宽容,感恩有机会要去好好修正,做个懂得感恩回馈的人,多看这个世界的美好,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伸出援助的手,这个世界只有善良才会换来善良。学会感恩,才会让自己变得温暖有人情味,学会感恩,你才不会为生活的蝇头小利,而去斤斤计较,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的都不容易,感恩别人的辛劳付出,带给我们生活的快捷便利。感恩所有人,你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美好。
总结,其实错误就是个错误,谁都会犯错,有的错大,有的错小,有的错能弥补,有的错弥补不了。不管怎么样,学会和错误相处,从错误中学习,把它当作生命中成长的契机,这也是成长中最原始、最笨拙,但是也是最有效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