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吧,我也觉得很奇怪,当我不知道日更该写什么的时候,忽然就想到了这两个字,缘于最近气温骤降,室外温度经常降在零度以下,采买我也懒得开车去附近的大超市,而会在小区小超市和个体靠墙特色店买些食材和生活用品。
这些时候,尤其是中午下班匆忙穿梭于楼下过往马路时,竟有好几次看到总有老人拄着拐杖,蹒跚着却像是要往哪里去?他们要去忙什么,大中午,又这么冷的天。这时我一边匆匆往家走,一边想:也许他们并不是想去哪里或者是想买什么,可能是出来晒晒这温度不那么热烈的太阳?哦,应该是这样的吧,因为天热时,中午是很少看到他们的,那时大概是怕晒吧。
这时,我也会想到异地的父母,他们也已年迈,但也没有和弟弟一家生活在一起,自己独住,好歹生活基本能自理,老俩口相互照应着,都有自己的退休金,一般情况下很少打扰晚辈生活,除非身体有恙,需要陪同去医院时不得不求助孩子们。
Yi情期间,大家经常会视频问候关照一下,尤其是我在外地,已经很久没回家探望二老了,这个季节,这样的气温条件下,他们会出门晒太阳吗?会不会也要借助拐杖才觉得走的稳呢,打个电话过去,总说还行,让我们放心,话虽然这么说,可我还会触景生情想到行动已不便的老人。
再来说这拐棍,以前从未细想过它,偶尔见到有人借助它的力量支撑自己的身体,达到能出来走走,吹吹风,晒晒太阳,说大点远点叫个锻炼之目的,都没有这最近想这么多,心想也许自己不再年轻,拐棍在某种意义上刺激大脑想多了,深了,复杂了,或者说理解体谅老人了……
再由拐棍说开去,身边的这些老人,谁不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他们也曾有过青葱年少,有过风风火火初生牛犊的无往,而今走过人生大半,在夕阳阶段不一定情愿,但无可奈何地借助这根拐杖帮助自己迈步抵达心中场所,也许它已成为老者的另一条腿,虽然这么比喻有失敬重,但话丑理端,现实如此,拐棍正是在自己困难时能真正起到作用的既实在又有用的力量。
其实健康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不一定时时事事都能独自往来地完成某项工作和任务,也需要借助一些力量,聪明智慧的人大都不会介意这个,能独立完成固然好,但能合理借力完成也不错,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正像历史上诸葛亮草船借箭一样被传为佳话,唯有智慧的人才会想到和作出这样的选择,让我们都当个勤动脑的人,做不到时别硬撑着,懂得借力也是让自己前进时步伐更稳的有效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