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灵感,诗和远方心灵之音
头衔,是虚名,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头衔,是虚名,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作者: 飞鸟朝蓝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15:14 被阅读0次

    前几日上课时,老师讲到周作人,令我印象深刻,很有触动的是一段摘取于《知堂回想录》封面下面的话:

    “我是一个庸人,就是极普通的中国人,并不是什么文人学士,只是偶然的关系,活得长了,见闻也就多了些,譬如一个旅人,走了许多路程,经历可以谈谈,有人说,‘将你的故事罢’。也就讲些,也都是平凡的事情和道理。”

    我初见这句话时,脑子里就很自然浮现出一个情景:一位脸上刻下岁月印记和填满风霜的老者正和周围的过路人心平气和地讲述自己的见闻。

    我还感受到作者周树人淡泊名利和谦逊的个性品格。我由此联想到之前听过一些老师说的话,他们也如此这般:“我没有头衔”。

    在形容茨威格时,一些人常常会引用这样一句话:“从未接受过一枚勋章,一个头衔,或担任某个协会的会长”。

    凡此种种,让我赞叹和佩服学者和老师的个性态度和情操。我也将这些见闻得出的感悟引申到自己:要向他们学习,未来的我,不要去追逐头衔和地位,不要标榜自己,不要被名声所累。

    我之前想过要当个“作家”,当“诗人”,当“老师”,而今受此启发和反省,我想,对于写作,我是在自说自话,恰巧有人路过,听到一些觉得有几分道理,便停下来歇歇脚,听听我的诉说。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个行走在纸上的人;我不要“诗人”的名号,我只是会在生活中采撷几分诗意,流落笔尖;我不要“xx老师”的身份,我只是分享我的知识见闻。

    可是,等我真正落笔想歌颂这些高尚的态度时,我转念一想,在这个人的社会里,这些头衔真的就如此虚浮吗?我们真的能抛却这些身份头衔吗?

    我想,在内心世界里,我们可以认为这些都是虚名,无论被冠以多少头衔,我们都要清醒地不被其所束缚;

    但在外在世界里,无论你想不想要,社会自然会给你一些标签或者一些头衔。我们就得切换身份,我们不以头衔作为目的,但是也不必排斥自己因努力而收获的头衔。

    在一些人看来,某某主任,某某高校的博士生,某某公司的总经理,某某高校的教授,某某奖项的获得者……多么功利和俗气,以至于越来越多人不约而同地将“头衔”视为贬义词,视为一些人角逐地位,满足虚荣心的虚名。

    但我觉得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头衔”应该是一个中性的词。是他人根据我们个人在社会的行为作出的评判和定义;对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成就表示肯定的方式;这些头衔也是一个人的信息标识,以便在社会中与我们相处共事的人更快速地对我们的过往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更广泛的视角来看,正是有头衔的标识,使得我们社会更加有秩序。

    另外,我认为一个“头衔”也意味着一种约束,一份责任,一种鞭策。

    看过一个新闻,2009年挪威诺贝尔文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美国奥巴马总统,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但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前秘书长在其回忆录表示,颁布这个奖项给奥巴马是为了鼓励他。奥巴马当然也明白这个奖励是变相的约束,所以后来没去领奖。虽然没去领奖,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头衔”的约束力。

    前几年,田家炳先生的逝世引发人们的深切悼念。田家炳先生生前在中国各地区不惜倾囊建立学校和教学楼。我所在的学校也受到老先生的惠泽,有一座“田家炳大楼”。老先生在自己捐助建立的学校或教学楼都以“田家炳”命名,他是为了一个“慈善家”的头衔吗?并不是,他说,以他的名字命名是为了时刻鞭策自己,让自己更多地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我所在的是师范院校,学校校长在开学时说的一段话令我难以忘怀。他说:“无论你们是不是师范生,你们以后毕业证书上都印着‘师范’二字,这将伴随你们一生。什么是‘为人师表’?老师,就是知识和品德都要走在前列,做好引领,做好典范的一群人。”我顿时对“师范”二字肃然起敬。原来,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为师矣。

    有句古话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头衔就是一顶王冠,无论是“欲戴王冠”还是已戴王冠,都要承其重吧。

    它是虚名,它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头衔,是虚名,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egy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