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
出伏了!
马上就要从高温的煎熬中走出来了
三伏天终于过去了
然而,
我们将迎来非常凶险的34天
从出伏到秋分(9月23日)
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饮食起居多注意,才能秋冬不生病!
『蕾善』百和组合套 『蕾善』百和草本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才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了。 出伏后的四防 勤增减衣物—防感冒 闷热天气渐行渐远,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切记多调整、增减衣物,预防感冒、颈椎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因为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与贪凉有关,所以,要记得通风开窗,注意保暖,不可贪凉。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春捂秋冻”一下更“皮实”,不易生病。而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的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的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饮食润一点 — 防肺燥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10种滋阴润燥的食物
1. 冬瓜
2. 萝卜
3. 藕
4. 洋葱
5. 海带
6. 蘑菇
7. 木耳
8. 芹菜
9. 香蕉
10. 苹果
晚上睡早点 — 防秋乏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
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蕾善』安和草本套专家介绍,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错过这个时间段,睡眠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一般最好10点半就应该上床睡觉了,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比较大的损伤。
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通风勤一点 — 防霉菌
出伏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出伏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出伏养生八大误区
1、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2、不能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3、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不能无肉不欢
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5、不宜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6、不能重“进”轻“出”
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7、不宜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
8、不是越贵越好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养胃、气血不足、高血压、白发、过敏、泡脚、脱发、薏米、贫血(补血)、咽炎、养胃、脾虚、洗澡、口腔溃疡、口臭、宫寒、薏仁粥的功效、调理脾胃、感冒、咳嗽、打嗝、失眠、怕冷、手脚冰冷、腰痛、喉咙肿痛、祛湿、补肾、身高体重表、蔬菜搭配禁忌、裸睡、手指按摩、痘痘、颈椎病、心血管病、祛斑、补血、瘦腿、安全期、胸部自检、体寒、痛经、减肥、两性问题、内分泌问题、妇科问题、健康测试、体质测试、标准三围测试(三围)、身体质量指数自测、标准体重
诊断:手诊、舌诊、望诊、肾阳虚、肾阴虚、
穴位:肾俞穴、睛明穴、人眼穴位图、眼部穴位、足三里穴、云门穴、解溪穴、天柱穴、太渊穴、关元穴、涌泉穴、
扫一扫 有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