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的工作坊结束后,我们跟老师一起吃晚餐,类似这样的聚餐不是第一次。我发现每次好像都是我在“组织”,每次工作坊结束,我就会一边帮忙收拾场地,一边问问在深圳的伙伴们是否想留下跟老师一起聚餐。
其实几天的工作坊下来,老师是挺累的,对于我“组织聚餐”,这次我做了一番觉察。首先,老师对我来说,是权威,我从小被权威打压长大,面对权威是有些害怕的。同时,我又渴望被权威看见和认可,自己是不敢单独约老师吃饭。老师以前也提过,平时工作忙,课后一般喜欢更多自己的空间可以休息。

我渴望靠近老师,又害怕被老师拒绝,所以就“拉拢”伙伴们一起,这样更容易跟老师聚餐。想想内心,挺害怕被拒绝,同时又是“求爱求关注的宝宝”,哈哈哈哈!从小太渴望得到妈妈的关注和关爱了,对老师也有部分的投射。
接着我们一起吃饭,这次吃饭人算比较少,整个过程下来,大部分时间大家都是默默在吃饭。只有我话比较多,我觉察到自己的内心,好像有话想说,就会制造机会去表达。接近权威成功,有话要对权威说,所以要表达出来,哈哈!

对我来说,类型聚餐,其实我底层有轻微的恐惧。如果是熟悉的,又能够放开聊天的朋友,我还好。如果是不生不熟的朋友,我就会介意。以前参加过不少朋友的家庭聚餐或朋友聚会吃饭,特别是人多,接近10人。
很多时候,我都是跟着一位很熟悉又能聊天的朋友,一直聊天,对其他人,简单打个招呼。如果没熟悉的朋友陪我聊天,那我宁可一个人在一边呆着吃美食。其实我参加人多的活动,会有轻微的头晕。我觉得自己不是那种“交际花”,跟所有人都能聊得来,都能把每个人招呼得很好。
只要到人多的场合,一般我会出现犯困或头晕,轻微的紧张。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为了“求证明自己”去做很多事情,参加很多活动,其实都是“撑着自己”去应付。不是那种很轻松,很享受的状态。

自从2018年开始,我就“厌倦社交活动”,基本上都喜欢“独居生活”,就是不再像以前下班后就要安排各种社交活动。甚至连上班,我都厌倦了,如果不是因为生活,我真的是不想上班。
在这两年的工作里,我确实没热情,只是为了工作去工作,在老师的线下工作坊里,也呈现了我的内心想法。在过去那些年,每份工作我都有负面情绪和受伤内在小孩的需求,还没全部清理。所以再次面对职场,内心真的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力感。
这两年来,我基本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了,有时会约好朋友小聚一下,就连朋友相聚的次数,都少了很多。在过去几年,太多的精力消耗,让我只要面对社交活动,都怕怕了。甚至我到一家公司上班,对于聚餐或旅行这样的活动,我内心都是抗拒的。我发现内在,还是存在很多需要被看见和疗愈的部分。

回归到跟老师的聚餐,在聊天过程中无意提到关于我的情感故事,当我听到老师说起,在其他伙伴口中得知我的一些事情。我内心很愤怒,甚至对那位伙伴有了“怨恨”,就像个案里那种“恨,毁灭”的能量。
我觉得自己被伙伴“出卖”了,我之所以跟她说我的故事,是我对她的信任,但她并没有按我说的本意传达到老师那里。传达出去,已经是另一版本!这种对朋友“恨”的感觉,曾经也发生过真实的事件。
在生活里,要么我对人就是很关闭自己,要么就是很敞开自己。这就会出现如果我很敞开的那个人,对我有坏心眼,这就对我很不利。这个事件的发生,让我对伙伴失望和愤怒,我觉得自己对她的信任,变成一种影响自己名声的炸弹。

我立刻跟老师说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一部分是澄清自己 ,一部分是害怕被权威冤枉,想保护自己。类似的场景,在童年也发生过,对妈妈和幼儿园的老师,曾经发生两件我被冤枉的事情。妈妈和老师,都不听我的解释,最后批评错怪了我,我非常的愤怒和怨恨。
我觉得如果是自己的丑事,例如像个案里面的呈现,也很残酷和丢人现眼,虽然我感到羞愧和害怕,我承认那些是自己阴暗的一面。但不是自己的本意,被朋友扭曲成另一件事情,还宣传了出去,我感到很愤怒。

过去我曾经很信任的朋友,有两位“出卖”过我,就是把一些,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隐私的事情,跟其他人说了。被我知道后,我立刻跟她们绝交了。在我看来,不帮朋友保密,到处说别人的隐私,是一件非常可恶的事情。这样是利用朋友的信任。
这让我回想起这次个案里面,“原因”代表也在提醒我,有的人不能太敞开,这样会不安全。我回想起自己,有时过于容易信任人,缺乏心眼,不太懂得保护自己。所以自从在个案被呈现,老师也提醒过我之后,我对于这个部分,再三提醒自己要多加留意。

说到这里,我发现“善良和信任”是需要在对的人身上,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回想起自己的经历,真的蛮多感慨。我对朋友一直都是“共度患难,两肋插刀,雪中送炭”,朋友有困难,基本上我都会尽力帮忙。一旦放心里的朋友,我都会很付出和用心。
曾经我对过两位好友很用心,结果被“出卖”,就是把我很隐私的事情告诉别人,在没经过我同意的情况下。我就狠狠的绝交了,我觉得自己的信任被利用了,对这样的人,我是非常痛恨的。
一顿聚餐,唤起我很多记忆,也在唤醒我,身心成长的路上,现在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被我看见的。例如“面对性”,我回顾自己的过往经历,当我看见个案代表对这个部分说个不停,老师给我一句回应的时候。我内心,是抗拒的,那种感觉,不是说不敢承认自己,是发现还有一部分是“不正常行为,我当作病症”。

在一年之前,也是个案后,老师让我去找一些资料,对一些症状有更多的了解。说真的,一年之前,我有看,看完的感觉就是觉得跟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相差很远。但这次个案后,我再回去查看那些资料,感觉自己其实很像,或者说很多症状我都有的。
所以说到这里,再跳出来回看代表的呈现说的话,关于“性和男人”,我看着她的呈现,大部分时候是抱着“看着一个病人在发病,不是正常人行为,不要掉进去”的心态。那并不是简单的,去看见一个人的需求和欲望,我总觉得有些不妥,但又说不出为什么,总之就是有种怪怪的感觉。

当我再次查看资料,我就发现自己符合其中的几个症状,“分离,恨,消费,性”,这些年来,这些行为都是同时发生的。不管外在我的行为多克制,内在的驱动力,都是存在的。从这个角度看,我应该庆幸自己,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最近听老师的微课,关于健康系列的。
老师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觉得自己有病,反而是没病,一个人越觉得自己没病,反而病得越重”。这句话,看得懂,你就会知道里面的内涵。我算是亲身经历了一遍,现在再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会发现原来我要觉察和疗愈的,真的有很大的功课。
并不是说,我要把自己当作“病人,不正常人”,是要对自己的觉察,有更深的认知,对自己的内心,有很深入的了解。那些“爱恨情仇”是我受伤的内心小孩,一边又一边的的呼唤我,我需要对她有更多的看见和关注,剧情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演绎,是有伤口还没有被看见和愈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