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阳后记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3-10-24 06:53 被阅读0次

10月23日是重阳,这天就做了两件事。上午爬高榜山,下午去桥东寻找买糍粑。

前一天爬莲花山回来晚睡得也晚,即便取消了闹钟,早上七点刚过也就醒了。躺床上把爬莲花山的流水账写了一下。出门来时已是九点多了。

天高气爽,九九重阳,不冷不热,这样的天气再好不过。爬山登高望远成为重阳节日的主要活动之一,想必也是跟季候如此相宜有关。

本来想爬红花嶂,但路不熟,时间有限,就放弃了。不如就近爬一下高榜山。

有意从北坡来爬。早前,北坡山脚下还有不少人家,一大片菜地。现在建了三大殿,人家基本都拆迁走了,那片菜地自然也没有了。

北坡有两条路可以上山。右边的一条较缓,今年管理方开放右边这条路上山,下山则要由南面红花湖那边。这样安排真是莫名其妙,难道非要人翻山绕走一圈?说为了所谓的安全管理,却不替市民意愿方便考虑。左边的一条路是所有上山的路中最陡的一条,全由小砖砌成的台阶,没有平路,脚脚上,步步高。我正喜欢这样的路,这样爬山才有感觉。况且,大家都走右边的路,走左边还可避开拥挤吵闹。虽然是封闭的,但并没有封死,可以从栏边的豁口进入。幸好保安没有阻拦,不然就扫兴了。

砖砌台阶两旁草木葱茏,自是幽静。才爬三分之一的样子,见一位两手拄着旅行杖的男人一步一杖地走下来。隔着十来米我就问他,你是从哪里下来的?他告诉我说,从红花湖那边,那里人太多了,这条路好,就怕人多吵闹。真是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不由哈哈一笑。

快到顶上时,下来一位老人。老人肘上搭着一件外衣,步覆从容,头发虽稀,但朝后梳得条丝不乱。我猜是一位退休干部,不是普通的农民。可今天是重阳节,身边似乎缺少儿孙家人的陪伴。

爬到顶上,才二十多分钟,不消半小时,而且走得慢,不着急。这条路虽陡,但实在有点短,爬得才起兴时就已经到顶了,适合平常来爬一下,跟登泰山黄山不能比。而高榜山就好在在城区中,很方便,不高也有不高的好处。惠城有高榜山,打个不恰当的比放,犹如家有一老。

顶上有一座微波站,院墙靠小路这边有两棵枇杷树。已经在开花了,只是偏瘦。在冈上俯瞰城市,以西湖为中心,正是区政府、飞鹅岭、江北、老城繁华的主要区域。不记得是那一年,最早的一次爬高榜山,那时红花湖绿道还没有开发,挂榜阁也还没有建,曾在这个冈上拍小城的照片。十多年过去,建桥修路盖楼,一定有很大的变化。但客寄的身份,关注和感受都不够深切。

坐在冈上,淡淡的阳光,并无人打扰,那一刻感觉还不错。即使生活平淡,但能健康平安的来爬爬山,应景重阳,也是一份难得的享受和幸福。只是,常常被心底的忧伤而冲淡。

发现高榜山上也有油柑树,结了小小的淡黄色的油柑果实。我原不认识,就在前一天爬莲花山时东江大哥指认告诉我的。山油柑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健脾,消食之功效。这山油柑,还有山稔子,大概是当地人小时候常吃的野果。这就相当于家乡山楂是我们小时候的野果一样的吧。能认识这些草木果实,不仅是长见识,也增添了一份趣味。

本想由另一边下山,独乐乐,也再与众乐乐,不想那边路只能上,可我单车还停在南坡山脚下,只好由原路返回。

几天前,我就在想:不知道哪里有卖糍粑吃的?便问东江大哥。他告诉我说,水东南路上有卖。这不,从高榜山下来,就骑车去找找看。过水门桥来到桥东,来到水东南路。

这里是老县城所在地。有铁炉葫明清老街,原白鹤峰即现在的东坡祠就在不远。

水东南路自然不是一条现代繁华大道,多是一些三五层的老房子,靠街的许多门脸也显得简陋,所卖的货品也不时尚,完全是一个小镇一角的模样。有挨连着几家卖小吃的,问到糍粑,告诉得知前面巷子里有一家。进去一看,阿姨说卖完了。拿着一个盒子问我说,就剩一小块了,你还要吗?我看那一小块并不与我想要买的糍粑相同,也就失去了兴致。算了,心想,他乡没有家乡的糍粑呀。没有糍粑,感觉重阳节就没有那个味道了。于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我的家乡,重阳节一个主要的习俗就是打糍粑吃糍粑。

这已是少儿时的记忆了。由于我天生愚笨,懂事晚,小时候只晓得吃,其他的印象都没留下多少。只依稀记得家里做糍粑:先蒸一大锅糯米饭,糯米是当年自家新下来的,蒸熟了,迫不及待要先盛一小碗光吃,香喷喷,不用菜也吃得下。盛在盆里,用面杖或用手握成拳去揣。待糯米饭粘结成一块,撕扯不开,再切成巴掌大小的方块,蘸上制好的粉料,就可以吃了。粉料一般有两种。把黄豆炒熟磨成粉加上盐,这是咸香味的粉料。或是黑芝麻磨成粉加沙糖,制成甜味的粉料。蘸粉料吃不仅增加了糍粑的滋味,也防止粘成一块。

在过去,我们家乡重阳节家家都要做糍粑,这跟过年打豆腐、蒸米粑一样,成了习俗。如今,家家做糍粑成为历史,很少有自个家做的了。于是,街上出现了专门做糍粑来卖的店家。由于量多,不是用手和面杖揣,而是用大木棰来打。两个大汉,各执一木棰,你一下,我一下,咚咚地朝大盆里的糯米饭打去。打一下,蘸一下水,直至揣打粘烂成一团。吃法相同,但总觉得没有小时候自家做的糍粑好吃。

除了打糍粑吃糍粑,登高也逐渐成为家乡人过重阳的一个喜爱活动,主要流行于年轻人。至于重阳祭祖的习俗,家乡是没有的,佩茱萸更不用说了。重阳戴茱萸是李白的家乡山西那边的习俗,只是不知道现在这个习俗有没有留传下来。但重阳思乡,我想大家都是差不多有的吧。

相关文章

  • 手机里的重阳节

    用手机视频当轮椅推爷爷 巡游校园讲同学趣事 逗爷爷重阳节笑成儿童节 【后记:农历九月九日,这是我国传统的重阳佳节。...

  • 读书后记——重阳节

    昨晚高速六个半小时回到家,一早又出发去普陀山,早上睡醒看了看手机时间,上面显示今天是重阳,九是阳,九九重阳...

  • 精读打卡44:后记,传承

    阅读时间:2023年2月15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打开一颗心》 阅读范围: 《后记》 本来没有想单独...

  • 题红菊 (原创)

    把酒东篱苦作歌, 清秋自古寂寥多。 霜菊不忍增愁色, 学作牡丹妆浓抹。 后记:重阳归家,一路萧瑟,唯庭中红菊,色耀...

  • 垃圾食品解药

    吃方便面后记得吃个苹果 吃火锅后记得吃点柚子 吃烤串后记得吃烤红薯 吃皮蛋后记得吃点豆腐 吃香肠后记得喝点绿茶 吃...

  • 新的希冀(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2023 两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匆匆而过,在更文方面...

  • 斗罗大陆 第三部 龙王传说

    后记看完,癌症了解一下 龙王传说后记 ...

  • 我说重阳

    我说重阳 文:天涯诗丐 谁说重阳到, 我说重阳早。 谁说重阳好, 我说重阳老。 谁说重阳登山高...

  • 《重阳》

    记得重阳 父母在远方 忘了重阳 父母在远方 而今重阳 父母记得我 忘了重阳

  • 对生命说是

    后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重阳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gxd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