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班委大大们,你们好!我是五班学委燕子,很高兴能有机会在咱们的班委群里做分享。
首先呢,我想感谢前面进行分享的各位班委们,你们的每个故事我都认真聆听了,也深受启发,每位分享者分享后大家的反馈我也认真拜读了。
我深深觉得,我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带着家学的味道,特别爱看满满肯定味道的点评,每一份点评都带着暖,带着爱,是一份流动的能量。
最开始,我听了优秀的分享,吓得不敢说话了,这样优秀的群体,我何德何能进行“分享”呢?何况,我学习以来,状态起伏不定,我会不会带给大家不好的感觉呢?
在这样的忐忑中,我一点点感受越来越多的分享者,每一个分享者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特色,你们背后的心情,我似乎也体会到了。我终于明白,分享,体验的是当下的感觉,是互动的过程。不同的分享带来不同的价值,并不是为了评判谁更加优秀。
在这个过程里,我更加懂得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硅步千里的道理。在女儿的书桌前,我写下了“过程更重要”这句话,提醒自己,也是鼓励自己。
的确,我不能算是一个可以自信展示自己的妈妈,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经常处在犹豫状态。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犹豫,让我不放弃自己的学习,难道这不正是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问题吗?相信,我会越来越自信,那么孩子肯定也是的。我越来越优秀,这个优秀,是跟自己的比较,而不再是竞争。
进入家学,我更加喜欢沉思,也喜欢探讨。就像昨天八班的班长分享的,我们的学习需要留白,需要给自己一个消化的过程。我因为这样的原因,跟同事的交流不知不觉多了起来。
今天我跟小同事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那个看起来什么也做得好,也非常热心的同事,跟大家的关系却是疏离的呢?这个同事做事很努力,也懂得很多,往往在你困惑之时,她能够轻而易举的点透问题症结,思想意识也常常处于潮流的前沿。
难道我们是嫉妒她的优秀吗?这么优秀的她,说话做事,看起来也很自信阳光,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同事说,你看,她说的哪句话都对,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我高明,你们都不如我,鹤立鸡群的味道呢?
我一琢磨还真是。细细感受,在她的表述中,虽然没有一句说你想的不对,你说的不对,却又处处让你体会到你的见识很低。这样的感觉是不舒服的。
我们当时走在路上,有时你在前,有时我在前,说话的时候,随时关注着对方的神情,一瞬间,我明白了什么是同行。同行,彼此尊重,有界限,这时我们的心门是打开的。
这时我突然越来越靠近同事,做出要把她逼到墙角的样子,边走边问,你说是不是这样?一边说,一边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想要灌输给一个人观点时对方的感受。
我做出这个动作,是我意识到,在我平时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我就处在高高在上的状态。那时我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是高的。而孩子就是错的,她需要俯首称臣。这样的形势,孩子怎么可能心服口服地接受我的观念呢?
想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肯定对方的意义。因为肯定,我们在此刻是站在同一层面的,这样的基础,才有了交流的可能性。
也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更加明白,黄老师课程里说优秀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身份认同。可以说,很多人正是因为对于“优秀”的追求,逐渐的迷失了自己。正因为如此,聚焦自我,才是我们成长的关键。
其实自信,并不源于我们有更多的知识,或者我们有更加优越的条件,虽然这可能会是我们自己,或者孩子在跟人比较之后产生自卑的隐患,但是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是,我们如何在上三层,下三层让自己真正的立足,真正的安在。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