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书籍和电影,是我最喜欢的三种娱乐方式。
用音乐治愈不安,用书籍塑造人格,用电影感悟人生。
正是因为有它们的存在,才让我的心灵能够拥有前所未有的平静。
而我对于音乐却只是习惯了用耳朵去听,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在一本书上看见“音乐”,不是音符,而是真正的“音乐”,和它背后的故事,关于抗争,关于信仰,关于音乐人们的梦想。
它们让音乐的存在更熠熠生辉,也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哪怕不是走在音乐这条道上,也能给你以面对今后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全书讲述了1981年到1991年美国独立音乐运动场景,书写了十三组乐坛“颠覆者”——有音乐无畏吃饭的“黑旗”乐队,自诩为燃烧的火焰一般的“民兵”乐队,能弹出吵闹又咄咄逼人吉他声的“缅甸使团”,想要改变普通为不凡的“未成年威胁”乐队,跨越喜剧与悲剧界限的替代品乐队,等等,总计十三支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乐队,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在作者的笔下,我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空气中仿佛都漂浮着躁动和希望的时代。
人们走在大街上,耳边响彻着狂躁的音乐,随风摇摆,纵情歌舞,为了自己所热爱时代呐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没有人觉得奇怪,好像生活本该就是如此这般,今天很美好,明天很美好,而在后天我们都将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任何人一样。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乐队里,我最喜欢的乐队叫替代品。
这个名字就好像在说我自己,我随时能被别人替代,也在不自觉中成为别人的替代品。
我们努力活出精彩,过得标新立异,但又怕自己太过特殊,引人非议,我们以为自己与众不同,到最后发现也不过尔尔。
我们存在即矛盾,又存在即合理,一如这支乐队的诞生。他们脱胎于被人为延长的青春期,我们总说希望青春永不散场,但都知道这是奢望,那就用音乐把青春留下来,让人们听见熟悉的旋律,就能回想起青春的时光。
他们叛逆,他们愤世嫉俗,他们的音乐不谈政治,却是不愤怒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任性妄为,喝酒以后会把演出搞砸,会在舞台上互换乐器,会把乐器给观众演奏,会场俗气的翻唱,也会唱出令人一听倾心的歌词——“时代不艰难,就是挺乏味”,也会自嘲自讽自黑,把音乐当成自我救赎的工具,他们发自内心的得歌唱,唱给自己,唱给听众,唱给过去和现在,也唱给未来。
只是这支乐队的结局并不太美好,就像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甚至觉得有些人的出现就像流星的划过,被某些人看见,于是记住了一生。
而这本书就是作者把流星划过的时刻记录下来的过程,他暂停了时间,让我们看见那些过去的人事物,希望他们能在我们的记忆里重新活过来,让我们听见那些发自内心的呐喊和彷徨,然后勇敢向前走去。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