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好老师
——读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有感
教学闲暇之余,我有幸拜读了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作者自言:“这本书适合这些老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老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
随着工作年限的逐年增加,有关教学的负面情绪也随之增长。我们有时候甚至不想去上课,不想去见那些令人头疼的学生,不想做一切与教学、与校务相关的事……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职业倦怠吧。
而当我拜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想法。“我敢肯定,大部分教师在29岁之前就进入了中年期!”书中原文如是说。读到此处,我不禁一颤:按此说法,现在的我,恐怕都进入老年期了!太可怕了!那该如何拯救呢?我继续读着。值得欣慰的是,帕尔默教授告诉了我们挽救的方法,也是促使我们成为好教师的途径:
途径之一:教育要与自身认同相结合。
书中是这样说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教学比起依赖于那些教学方法而言,更依赖于对自身的了解和相信,并愿意将这种自信运用到教学中,且敏于接受这种自信教学带来影响的程度。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特长,找出自己的自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才能是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老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有的老师整堂课滔滔不绝,有的老师上课却惜字如金;有的老师遵循教材,有的老师却天马行空驰骋想象;有的老师带鹦鹉上课,有的却带教鞭;他们各行其是,然而却都是好老师。由此,我发现好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教学不好的老师,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置身于所教的科目之外,从而也远离了学生;而好的老师则在教学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紧紧结合起来,使学生们喜欢上这位老师,喜欢上这门学科。
途径之二:明确自己的社会身份,找回自己当初的信念。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信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某些学科,乐于帮助别人学习等愿望的激励而成为老师的。但年复一年,随着教学生涯的延续,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这种信念的力量。我们变得不再那么有激情、有活力,我们灰心、泄气。部分原因在于,教学是每天都进行的、是随时让人挑毛病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当我们试图把自己、学科与学生相结合时,我们会使得自己、学科都容易受到漠视、评判、嘲讽的伤害。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说“教师只掌握技巧,却不关注学生的灵魂。”
所以,我们更应该明确自己身份,记住我们是谁,找回自己当初的信念。在此,借用习大大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怎么样才能找回初心?帕尔默教授给我们的几点建议还是很好的:独处静思,沉思默读,野外散步,坚持读报刊,找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总之,要尽可能的学些“自言自语”的方式,走进自己的内心。“只有我们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才有资格说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
途径之三: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帕尔默教授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认为师生关系是一个“潜藏的整体”,不可分割。他还用自己的亲身事例得出结论“我了解到我作为老师的天赋是与我的学生共舞的能力,只要我对学生本性保持开放信任和期望的态度,就可以长久发挥这种天赋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谓良好的师生关系,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地位平等;授受关系;心理相容;教学相长。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好的老师,就必须创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我们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途径。至于如何去创建,我想只要是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中都有记载,此处就不再多言。
途径之四:与同事切磋,开展教学研讨
帕尔默教授认为,“关上门的教学”是失败的。只有“打开门,走出去”聚拢在“伟大事物”的周围,才是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的几条不多的途径之一。“世界上没有优质教学的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另一个则是由教师同行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
通过教研学习,我们可以从彼此间找到资源来帮助自己教得更好。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向外科医生或者法庭律师学习。律师在其他的律师面前争论案件,在那里,所有人都能清晰的看见他们的技巧和知识的差距,水平高低一目了然;外科医生在专家的注视下操作,要是在做手术时手颤抖一下马上就会被人发现,使这种不当的行为不大可能发生。而我们当中有的教师借口教学工作很忙,无暇参加彼此间的听课。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多参与教研活动,多做一些交流,我们将会对彼此有足够的认识。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得百花方可酿成蜜,否则就会固步自封,甚至夜郎自大。
在此,我觉得,教研必须是扎实的、有效的,绝不能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内容上就是冷冷清清、趣味阑珊。每次的教研必须有明确的东西,还有明确的目的,期望所能达到的高度。不能为了教研而教研,不能走形式走过场,要把教研中所能达到的效果放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要带着问题去教研,发挥教研的实效性。
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本书能促使我深沉地思考自己的教育人生,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