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乱解《论语》

乱解《论语》

作者: 成都独行侠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07:34 被阅读146次

            孔老夫子的《论语》已经被解得够滥了,且不说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圣贤,也不说南怀瑾这样的大家,即使现在也是于丹李零层出不穷。但是正如阅读莎士比亚时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对论语的解释。

            比如这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十有五而有志于学”,并不是说从孔夫子十五岁才开始读书。一个人十五岁才开始识字,要做到孔老夫子这样的学问,那是非常困难的。

            他的意思是说,到了十五岁就立下做学问的志愿了。因为古人的寿命不长,女孩子十五六岁就要考虑成家,而男孩子到了十五岁就要考虑自己下一步做什么,也就是立业的问题了。也就是选择经商、务农还是做学问的问题。不像现在的孩子十五岁岁还在撒娇,古人如果十五岁这个时候还立不下什么志愿的话,是会惹人笑话的。而老夫子的情况是到十五岁就立志做个学问家。

            “三十而立”,并不是说,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你就应该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应该有房有车有权有势了。他只是说,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应该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也基本能够在社会上立住脚了。因为我们看到,三十岁以下年轻人,多半工作都不是很稳定,处于不断的尝试和奔波之中。而到了三十岁,你的事业就应该稳定下来了,不应该再像个没头苍蝇似的瞎碰乱撞了。这里的“立”,不是鹤立鸡群的“立”,而是稳定下来立住脚的意思。现在社会上不能正确理解孔老夫子这句话,以为人到了三十岁就应该事业有成了。搞得许多年轻人看着自己并不风光的现状就觉得很沮丧。这是自寻烦恼。

            “四十而不惑”,并不是说,人到了四十岁就什么都懂了,没有疑惑了。这不可能!别说四十岁,人就是到了八十岁也未必能够做到没有疑惑。夫子只是说,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就应该有自己固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不应该再被那些毁三观的东西所蛊惑。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到了四十岁,三观也就大致定型了,这个时候你还想改变他,基本很难。所以奉劝那些做妻子的,如果你的男人到了四十岁,你还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他,这就是做妻子的不识时务,还是趁早放弃为好!

            “五十而知天命”,这个基本上没有什么歧义。就是说人到了五十岁,这辈子基本上也就这样了。这个时候你还想从头再来创业基本不可能,就连找份普通工作也没人肯雇用你了,因为你的剩余价值实在太小,资本家对你没兴趣。当然,也有例外。肯德基爷爷六十岁才开始创业,也做得风生水起。但是这毕竟是凤毛麟角的例外,大多数人还是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六十而耳顺”。这不是说人到了六十岁就自然而然地听什么东西都顺耳了,而是说人已经到了六十岁,就应该心胸开阔些,包容性强一些,对好多人和事要能够看得惯听得惯。人到了六十岁,就该退休颐养天年了,这个时候世界已经是年轻人的,如果你还是这看不惯那听不惯的,妄图对年轻人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就是自讨没趣自寻烦恼。可是就有些人返老还童,到了六十岁的时候反而倚老卖老脾气见长,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跟人吵架,听不得半点不同的意见。这就不是耳顺,是修养不到为老不尊,徒增笑柄。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不是说人到了七十岁什么都懂了,随便做什么都不会逾越规矩。人活到七十岁当然已经风烛残年,但也不可能连七情六欲都没有了吧?杨振宁八十岁还找了个小姑娘当老婆呢。“不逾矩”其实是很难达到的境界,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平头百姓是不是太过了点?我们现在经常看到中国一些老人到国外旅游时不讲文明的报道,这就是“逾矩”了。其实,老夫子的本意是:按照古人的寿命,人到七十古来稀,大多数已经没多少年好活了。与其干坐着等死,不妨从心所欲,该吃就吃该玩就玩,想干什么就去干好了,免得留下遗憾死了都不甘心。但是,必须记住一条:不要逾越底线坏了规矩,不能伤害或者妨碍他人,不然就会晚节不保身后留下臭名。

            这就是经典。经典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淘汰,反而能够穿越千年时光,历久弥新,继续给我们的人生以指导和启示。

    乱解《论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乱解《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it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