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常礼举要
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原创 2018-01-21

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原创 2018-01-21

作者: 荷荷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20:10 被阅读0次

    《常礼举要》

    (寅)处事篇

    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约占我国人口比例的6.21%。我们偶尔会与残疾人碰面,但是却常常不知所措,在这样的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常礼举要》(寅)处事篇“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一起来学习。

    何为格外恭敬?

    格外:是另外的、特别的,在心态、做法上全都不一样。

    错误的格外:尽管残疾人与普通人生理结构不同,但我们也不应该用特别的态度来跟他们说话。

    许多人心中认为残疾是一种坏事、不好的,就会不由自主的体现出拘谨、嫌弃、甚至是厌恶的神情,有些人特别标榜残疾人是我们励志的对象,就特别强调地去鼓励和宣传他们的残缺美,这都是不正确的,都会导致残疾人感觉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反倒会伤害到他们。

    知见上的错误认识,有时显得比生理、病理上的缺陷更残疾。

    正确的格外:格外不是让残疾人觉得与众不同,而是让残疾人觉得对方真诚地在为他设想,为他做事,是真诚而平等的去与他沟通交流,当作一个普通的朋友,让他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这样他内心就可以很舒服、坦然地接受。

    敏感而希求平等的心态

    其实,残疾人也想把身体功能发挥到极致,也想尽其所能做一些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与一般人同样尝试着过自己的生活,不想与众不同,他们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很可怜,他们不需要特别的怜悯。

    其实,对残疾人不适当的善意表达,反倒是一种暴力。

    从伤痕实验说明,有伤痕的人很注意外界对他个人的反应,他的心眼比较细,就会很在意,当人们跟他说话时有没有一点点看不起他,或把他看得比较低,他都会敏锐地捕捉到。

    他们只是活得跟我们有点不一样,没有什么残缺。

    做法上的讲究

    善心能够帮助别人,可是没有智慧和礼仪的善心却往往伤到人,好心要量力而行。

    残疾人有自己的生活哲学。他们是需要帮忙,但在帮忙之前,先要了解清楚怎么样帮得上忙,使得上力。要培养敏锐的觉察力,感知力,第一时间了解对方心里在想什么,我们的言行才能更好的照顾到别人。

    孔子对待残疾人是如何表征格外恭敬的?

    师冕是眼睛看不见的乐师,孔子在这里充当他的“眼睛”为他引路并介绍在场的宾客,最重要的是孔子通过礼仪上的引荐,还暗示师冕有特别的“某些人”在场,有些话不能讲。这是充分照顾到了师冕看不见人的情况,让他心里透亮,避免说错话,也让在场的“某些人”不会感觉到难堪,可见孔子非常可见孔子非常能够通达人情世故。

    “见冕者与瞽者,虽亵, 必以貌。”孔子认为冕者、瞽者看不到,虽经常见面,还是要很有礼貌,很恭敬。虽然他们看不到,但心里比谁都灵敏,心知肚明。并认为,“恭而无礼则劳(徒劳),慎而无礼则葸(胆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说话尖刻)。”

    我们学的是礼节的到位,是让人舒服的,让人们完全能接受我们的心,而且觉得很美好,双方可以达成共识。如果礼节上的进退应对没有把握好,会让人嘲笑、厌恶。

    服务对象引申

    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体察,去体察普通人的需求。社会中的老弱妇孺、受伤的人,也很需要被格外照顾。但一般人的心态、喜好比较难找到,要慢慢练。通过学习,和细节的把握,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学而思

    结语

    我们要用心地去体察残疾人等他人的需求,营造一种和合的气氛。通过《论语》等经学的学习,提升内涵和见地,表达人与人的厚道、关怀,是学礼的一个重点,不是表面的形式,是一种心理,是一种群众心理学,个人心理学,讲究的是情,在人微妙的心理上的讲究。学礼,学真情,有了情之后,借用动作、言行、举止来表达,在细微处讲究恭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原创 2018-01-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dg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