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降噪耳机作为一种功能性为主的产品,音质往往不是核心卖点,多数品牌对此也就不是太上心。为了解决降噪与音质不可兼得的问题,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有点(好像也不只是一点)“沙雕”的办法:戴一条音质比较好的耳塞听音乐用,外面再扣一副主动降噪耳机,只开降噪不播放。
我就是做梦也没可能想到,会有人真做了这样的产品出来。
是的,nuraphone就是因为这个有些“沙雕”的构造吸引到我的。但如果仅仅凭借模样“惊为天人”显然并不能够让文债累累的我决定下笔,之所以会有这篇文章产生,还是要感谢nuraphone并非哗众取宠的产品。
拔高业界平均水准的做工
nuraphone这副耳机,至少戴在头上的时候,卖相还是不错的。整副耳机一眼看下来只有金属与硅胶材质,几乎没有塑料存在的痕迹,不会显露出廉价感。抗过敏的硅胶零件做工也绝对优秀,找不出任何毛边水口之类的瑕疵,只不过因为硅胶材料较多的缘故,新机难免会有一些气味。
同样身为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看看满溢着细腻金属感的nuraphone,再看看隔壁用料开倒车的索尼WH-1000XM3,一声叹息。
不同于能够折叠的多数竞品,nuraphone在头梁与耳罩连接处采用类似森海塞尔MOMENTUM的结构。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全钢片的头梁能提供绝对让人放心的可靠性,不用担心折叠机构常见的转轴损坏或故障,而且连接点与耳罩之间以硅胶连接,使得耳罩能自由转动以改善与头部的贴合性。缺点则是不能通过折叠来显著缩小体积提升便携性。
也许是作为便携性的补偿,nuraphone随机附送了一只相当考究的便携包。这只便携包的做工丝毫不逊色于耳机本体,内外质感都很细腻,而且磁扣设计也远比一般便携包的拉链结构更加方便可靠。
我猜到会有人质疑磁扣是否会在日常使用中脱落导致便携包意外打开损坏耳机,但事实上我尝试抠着上下盖的缝隙把它生扯开都需要不小的力气,这样的担心可以说是多余的。
另外,便携包内还贴心地设置了一个易拆的磁吸配件仓。不仅是线缆,耳塞套也可以容纳其中。收纳包合盖的同时会遮住配件仓的开口,避免耳塞套这样的小零件撒得到处都是。
提到了线缆就不能不吐槽一下,nuraphone的充电/数据接口是专有的标准,也就是说随机线一旦损坏就只能再买一条售价高达179元的原装线,而官方推出的micro-USB、USB-C以及3.5mm立体声线价格同样是179元。
啧啧,这也太苹果了吧——最“苹果”的Lightning线控线更是要价349元。
至于nuraphone的佩戴,必然与常规结构的头戴式耳机存在明显的区别。耳塞+耳罩式的机构让nuraphone的佩戴感类似于同时佩戴了一条耳塞与一副头戴式耳机,但因为耳塞部分的支撑并非依靠被耳洞卡住而是固定在硅胶垫上,并可以自由调整角度,加之椭圆形的导管与塞套设计,耳洞处的异物感会比一般的耳塞弱一些。
另外nuraphone的硅胶垫要比常见的蛋白皮耳罩更柔软亲肤,贴合在脸颊上的封闭性也更好。所以nuraphone佩戴起来并不会让人有很奇怪或不舒服的感觉。另外硅胶垫内侧还填充了海绵,配合耳塞+耳罩的双重隔音结构拥有比一般头戴式耳机好得多的被动降噪效果。
——好到什么程度了呢,说起来还有一丢丢尴尬,我一度以为nuraphone没有主动降噪功能,因为在隔音效果已经非常明显的前提下,主动降噪开启或关闭的区别并不是很大。
要说有什么弊端的话,那就是硅胶看起来多少是要比蛋白皮更容易脏的,但至少nuraphone的硅胶部件清洁起来比一般耳塞采用的硅胶套要轻松许多,灰尘或皮肤粘上去的汗渍与油脂很容易擦拭掉。
让每个人都觉得好听的耳机
nuraphone的使用方式同一般的蓝牙头戴式耳机截然不同,耳机本体上没有任何的按键(非常“苹果”的设计,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买的LG Ultrafine 5K显示器),将耳机佩戴好以后会自动开机。首次启动时会用英文提示用户下载nura APP,蓝牙连接至耳机后便开始我最感兴趣的声音“定制”环节。
需要“定制”声音的原因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耳朵构造甚至同一个人的左右耳构造都是大相径庭的,对各个频率的敏感程度并不一样,这导致了我们对于相同回放器材的评价会有所偏差甚至截然不同——这也正是耳机发烧友间的讨论经常火药味儿十足的根源。
nuraphone在“定制”过程中会由低到高循环播放不同频段的声音来获取你的听力数据(听起来特别像某些外星人电影或几十年前老科幻电影里惯用的音效),而后据此对耳机的声音进行调校,生成一个专属于你的个性化配置,并保存在服务器中。
官方对于其原理的解释为,在耳机向耳朵发射这些声音的同时,耳朵也会反馈会非常微弱的声音信号,响度比进入的声音小约10000倍,nuraphone内置的超高灵敏度麦克风会记录这部分声音并生成用户的人耳数据。
另外nura APP还会根据你的听力数据模拟出一个颇有点科技感的彩色图像,测试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这个图像逐渐形成的过程。关于这个图像怎么看,官方说法是以12点钟为最低频率向顺时针方向逐渐升高,也就是把示意图中X轴的两头接在了一起,线条距离中心越远说明用户对此频率的敏感程度越高。
测试完成后你可以在个性化和默认的声音当中进行切换,来感受其间的区别。为了验证这并非随机生成的骗人把戏,我又重新测试了若干次,虽然因为佩戴上的细微差异、耳道舒张状况的不同等原因,几次测试下来的图像和声音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的变化特征和图像轮廓是大同小异的。所以ZAEKE知客建议购买了nuraphone的用户多测试几次,选取其中最满意的一组。
仍心存疑虑的我在冯老师授意下把nuraphone强行扣在了同事们的头上,分别测得新的配置,果然生成的图像与我自己的没有任何共同点,而且在我听来极为别扭。
所以nuraphone的这个功能可以确信是货真价实的“私人定制”。而且无论我个人的体验还是同事们的反馈,定制后的声音的确比默认状态下更好听。
实话说,默认配置的nuraphone虽然能量分布比诸如索尼WH-1000XM3这种格外强调低频的要健康一些,但也谈不上很讨人喜欢,仍让我感到通透度稍差线条感有些许模糊。
而在切换到个性化配置以后,能够感觉到耳机的低频有了明显的收敛,紧凑感和速度感获得了不小的提升,同时高频能量感更充沛线条感更清晰,人声的密度显著增强且距离感缩短了很多。个性化配置下整个耳机的音色与空间感都比默认配置自然、健康,当然也好听了很多。
ZAEKE知客编辑部其它同事反馈给我的频段变化可能会有所不同,但结果都指向了更高的人声清晰度、更鲜明的线条感等共性特点。
音色校正的另一个好处是,更加自然的能量分布与空间感让默认配置下被遮盖的部分音乐细节显露了出来,换言之发挥出了耳机真正的素质。结合比较自然平衡的音色,nuraphone对比一般的蓝牙降噪头戴式耳机能够胜任更广泛的音乐类型,从寻常用户喜欢的华语、欧美流行乐、轻音乐到摇滚乐甚至更小众些的金属乐都没问题。
而且个性化配置是存储在耳机中的,即便断开nura APP或者是重启耳机,配置依然生效。
其实类似的产品此前并不是没有出现过。AKG的N90Q就号称依靠TRUNOTE技术根据用户的耳道调整发声,从而实现让每个消费者听到完全相同的声音的效果。但是N90Q作为售价超过万元的耳机,即便是调整过的声音,在多数人看来仍不能满意。而且比较奇葩的是,N90Q作为一副有线耳机,其在内置电池没有电的情况下并不能发声。
nuraphone的定位就依然是两三千价位蓝牙降噪头戴式耳机这个比较大众化的产品类型,不同之处在于nuraphone把声音作为核心要素而非以功能性为主导的产品。这一点跟我盛赞过的上一款蓝牙降噪耳机惠威AW-85比较相似,但二者又存在明显的区别:AW-85的出众音质依靠的是惠威深厚的声学积累,而nuraphone则通过“黑科技”将声音分别优化到每位用户都会喜欢的样子。
另外,nuraphone的中高频是从耳塞部分发出的,耳罩部分则内置了一颗低频单元,为用户提供了可调节的“沉浸模式”。此模式的体验跟某些游戏耳机内置的震动单元比较类似,能为用户提供额外的震动感——对于游戏或观影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沉浸感,聆听音乐的时候强烈建议把震感调到较低,不然腮帮子被震得发麻很毁听音乐的心情。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nuraphone的主动降噪功能也是通过耳罩里的这颗低频单元实现的,因而主动降噪开启产生的耳压会被耳塞隔绝,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使用舒适度。
音质功能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把声音作为核心”并非nuraphone轻视功能性的意思,对于这种科技感满满的产品,丰富而强大的功能当然不会缺席。
nuraphone没有可动的实体按键,戴上自动开机并播放欢迎提示音,并会告知当前耳机正在使用的听力档案用户名称与剩余电量,语音提示默认为英文,nura APP内可以下载中文语音替换。摘下nuraphone的同时它也将自动关机,避免待机空耗电量的情况。
与索尼WH-1000XM3的“快速提醒”功能或惠威AW-85的“透明模式”类似,nuraphone具有将环境音放大返送回耳机内的“社交模式”。只需在nura APP中将“社交模式”配置到耳机的触摸按键上,即可在需要时一键开启。
nuraphone的触摸按键设置在耳罩与头梁的连接点上,可进行单击与双击操作,两侧按键共可以配置四个功能,除了“社交模式”外还可以选择播放/暂停/接挂电话、上/下一曲、音量加/减以及“沉浸模式”。相比其它产品的手势操作来说可同时配置的功能数量少一点,但是触发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并且有震动回馈。
如果说以上的功能并没能体现出nuraphone对竞品有什么明显优势,那么它的蓝牙连接体验绝对是让人惊喜的水平。支持aptX-HD高清编码算锦上添花,可连接多设备在蓝牙5.0日益普及的今天也不算很稀罕,真正让nuraphone的蓝牙体验优于绝大部分产品的优势,在于nuraphone没有可感程度的延迟,用来观影或游戏不会出现音画不同步的情况,丰富了耳机的使用场景。
唯一的问题,nuraphone与常规主动降噪耳机相比最大区别在于,其降噪效果主要来源于独特的耳塞+耳罩结构。nuraphone开启主动降噪后虽然在对比之下能听出部分低频噪音变少,但实话说变化不算明显。
同WH-1000XM3这种降噪效果一流的“传统产品”相比较,nuraphone对低频噪音的滤除略显弱势,优点则是出色隔音令其对全频段的噪声都具备比较稳定的削弱效果。一定要分个高下出来的话,佩戴宽松且耳压不明显的WH-1000XM3体验会更舒服一点。
变革梨子,需要亲口吃一吃
nuraphone是一款很酷的产品。它造型简洁到没有任何实体按键,纯黑色的磨砂外表质感细腻内敛,耳塞耳罩结合的结构让人不明觉厉,甚至连便携包都做得比别人家的耳机更精致。
但必须承认的是,nuraphone的“头戴式耳塞”造型在很多人看起来颇为“沙雕”,怪异的结构会让人对其产生不信任感。大家不免要怀疑:nuraphone的聆听体验能否与真正的头戴式耳机相比。
这其中隐含了一个误区,即认为头戴式耳机的音质一定好过耳塞——至少对于采用封闭式结构的绝大多数蓝牙降噪头戴耳机来说,这个观点完全不适用。诸如索尼WH-1000XM3和BOSE的QC35II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型号,论解析力、层次感与音色面对同价位的耳塞都谈不上是强项,nuraphone在声音个性化定制功能加持下的音乐性相比它们要好不少。
可是话说回来,这一优势并不像外观工艺、降噪效果以及社交模式等功能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或图片直观了解,甚至我们都没有办法去验证不同人听到的定制化声音是否一致。所以说,nuraphone的核心特色功能相当依赖于实地体验来获得肯定。
nuraphone品牌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以这样的形式鼓励用户向亲朋好友推荐nuraphone:每推荐6个人成功购买,即可免费获得一副全新的nuraphone。点击nura APP界面顶部的第一个按钮即可向亲友推荐,并提示你已经向多少人推荐了nuraphone。
不过推荐入口并不包含国内常用的社交软件如微博、QQ、微信等,分享链接也指向nuraphone英文官网商城,对国内用户来说可操作性很低。
在ZAEKE知客看来,左脚“黑科技”与右脚“沙雕”之间其实只有一纸之隔,区别无非在于消费者对品牌是否信任、愿意去深入了解产品。nuraphone作为在国内基本没有声量和口碑积累的新生品牌,更应当将产品铺往广大的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零距离体验产品的机会,让潜在用户们感受到“黑科技”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