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人」的羁绊

作者: 克洛伊ee | 来源:发表于2020-11-20 10:43 被阅读0次

    我们都能直觉地感受到沟通——他人的陪伴——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缺少与他人的接触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最残酷的惩罚。
    ——《沟通的艺术》

    她曾是一个相当愤世嫉俗的人,坚信着人性本恶,即便是现在也如此。

    也不是没有朋友,只是她更愿意享受一个人自在的时光;耳机一戴,书本一摊,谁也不认。所以每当有了新的社交场合,她总是关系发展得最慢的那个——“从头认识了解一个新的人多麻烦呀,那一套问题还得重复说,有这功夫还不如自己看看书,或者跟原来的朋友打打趣。”这个念头一度主宰了她的学生时代,具体表现为聚会不参加、下课就回家。

    到了人际关系更加灵活、不再有班级的大学后,她迅速发挥自己容易吸引“好眼缘”的特质,和寥寥数人成为朋友或熟人之后就“点到即止”,回归了拒绝主动社交的那个她。特别是当周围的人变成嗨在骨子里的美国人后,那些聚会的负担变得更大了。有的时候需要和同课同学交流,由于双方话题的不相容,也只能夏然而止。对于这点,她从不觉得遗憾,总之认识几个人就够了。

    第一次转变是在大一的暑假。那时她和自己的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约好下江南,本以为三个人的行程后来变成了五人——初中同学把他的两个大学同学也叫来了。她回忆道,如果那时只有她自己,很可能会拒绝;但由于还有高中同学在一起“撑腰”,多两个人也没什么,既不用自己去主动社交,还能更热闹。

    这次旅行是可以预料的快乐,旅途中也不知不觉和那两个和自己相性很高的人走近了,甚至成为了好朋友。这是她第一次体会到社交的乐趣。

    第二次的境况类似,大二暑假和大学闺蜜二下江南,顺便落脚了另一位大学同学的故乡。不知道现在是流行聚会一定要叫上自己关系好的老同学还是怎的,那位大学同学带来了自己的高中同学。

    这次只有短短两天,但有了上次的经历,她慢慢地不再怯场了。又是一次相当愉悦的旅行。她后来告诉我,其实她暗恋了那位初次见面的高中同学长达一年之久。

    再往后就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即将毕业时变得忙碌了,也没有再出游的机会了。

    现在她回到了北京,进入职场一年。一开始觉得同事和老板都很好,人不多,办公室人际关系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糟心。就在两个月前,她很焦虑地和我抱怨人际关系的问题。

    现在的她早已不是当初,也有可能是经历了“社交荒芜”,终于意识到与人交往的必要性。她说,一开始认为处处是优点的人很少的公司,反而带给她不小的社交焦虑。她深切地意识到和人在一起,和优秀的、能带动自己的人在一起,才有可能继续往前走。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她喜欢一个人,可那是因为她是有选择的。学校那么大,她大可以去参加社团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在课上主动与人交谈。而现在的公司,没有能够吸引她的人,没有足够优秀的人,和每个人打过交道之后,她确定这里没有能带动自己向前的人(老板可以,但总不能跑去找老板聊天?)。

    她近乎忏悔地说,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以前就该多认识些人,以防有这种情况时能有更多人去吐槽;想进步的时候也可以有不同优秀的人帮助自己开拓眼界。

    或许是她有了足够强烈的社交意愿,和在同一所大学但算不上亲密的北京同学约了几次饭后,又像前两次那样,认识了他的初中同学。现在,几个人之间互相都是朋友了,甚至因为住的近建起了一个长期的约饭群。在这个社交迷宫里,她终于看见了出口。

    这个周末,她又要和三个彼此是初中同班的朋友们见面了,虽然自己本质上完全是外人,但她一点也没有不自在的感觉。现在新鲜的社交对她来说是全新的探索,她爱上了这种进入新圈子的感觉。她说,原来人类本质上还真是群居动物啊,不管自己有多喜欢宅,这种和外界还有羁绊的感觉,令人感到无尽的安心!

    我现在在想,那些说“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感觉”的人,都只是自己的选择吧?他们都有着另一种“不独处”的选择,只在必要的时候才那么选罢了。如果是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选择,只能一个人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为「人」的羁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ltd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