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彭老师主讲《微习惯》的收获
【时间】:2022.6.28
【姓名】:周昱妍妈妈
感恩彭博士开展的思维棋“亲子赋能课“之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微习惯》之行为习惯的养成。解决了家长从“知道”到“做到”的桥梁。能够让孩子们一个个好习惯,从“微习惯”开始轻松启动,且容易执行,容易坚持。这种大道至简、化繁为简、受益无穷的行动计划和详案。对于家长和孩子看似是非常简单,实则为家长行动执行的“珍宝“和“指南“,相信有远见的家长和老师是也都是如获至宝。
对于本次针对我们老学员享受的“微习惯“福利课程,我的两点体会如下:
一,对“微习惯”的理解:
1.好的习惯,让人一生享受“利益”
坏的习惯,让人一生背负“债务”
2.改变习惯目标需要足够简单轻松。(不消耗意志力、最困难时能坚持)
A适宜3-4个“微习惯“项目
B3-4个在10分钟内完成
C制定量化表(包含小结/备注)
D随时记录,睡前检查(检查“今日微习惯执行表)
E“微习惯”日日新。“微习惯”不适合可更换;列入督查;“微习惯”中项目成习惯后可替换新的“微习惯加入。
二,“微习惯”的自我赋能。
“微习惯”的自我赋能是动力定型的自我暗示。执行者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增强自我效能感。
1.“微习惯”策略是一个巧妙的“期待值管理”。每天小目标小成功,一直能够达成且坚持,一步步一天天提升自我效能感。
2.“微习惯”设定的是不可思议的小目标。每天轻松完成,有成就感;且随意可超额完成,有成功感,自我价值感提升。(超额完成任务对于很多孩子是很难得的体验)
3.可视化奖励机制。可视化成就,行为嘉许的仪式感。执行“微习惯“过程中可以有更好的自我提醒、心理暗示,能更积极自明自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