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因为加班,吃了一顿单位食堂的工作餐,实质上也就是一份盒饭。菜品有三样,包括烧三鲜、螺丝椒炒猪肝、土豆烧豆角,还有一份米饭,它们被装在塑料餐盒的四个独立的格子里。
第一眼看见这盒饭,尽管肚子很饿,但似乎不足以引起人的食欲。它颜色的搭配、对味蕾的冲击、鼻子对香气的敏感,让人的视觉、味觉和嗅觉,完全提不起兴趣。
说起来是有荤菜的,吃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丁点肉,素菜呢,吃了,如同嚼蜡,真不如整点传统的下饭菜来得更实惠一些,比如炒土豆丝或者西红柿炒鸡蛋之类。
吃完饭的感觉是,很难吃,真难吃,特别难吃,量少、质次、价高,有点糊弄人的意味,旁边的年轻人说吃不饱。
去过很多单位的职工食堂,南方的,北方的,同一个城市的,隔壁单位的,同样也是吃工作餐,人家的饭菜可真的不赖。他们的职工很多人中午不回家,基本都在食堂里吃,一到饭点,食堂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饭菜质量不错,至少名副其实。
难怪,咱这单位的许多职工,宁愿订外卖或者到周边的小饭馆吃饭,也不愿意去吃自个食堂的饭。越是吃的人少,饭菜质量也越差;质量越差,吃的人越少,陷入了恶性循环,而永远不能自拔。
当年刚进入这家单位,新员工就食堂饭菜质量问题,就曾多次向领导反映,好上那么一阵子,很快扭头便直线下降,反弹起来难度很大。没想到,这种对话会,竟成了传统,一代接一代。新生年年都来,领导也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地更换,每年新生来的时候,这类的对话必定要召开一次。新生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来直去,敢于提出他们的诉求,头头门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答应一定研究解决职工的实际难题。
一年又一年,新生变成了一届一届的老生,不再言语;当年的头头门,不知又调到了别的什么地方,继续高谈阔论。这食堂的问题,却也真成了半个世纪的难题,始终没有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