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希望培养一个自主的孩子,自主不等于自由随性,自主关键在那个主字,代表孩子必须具备一种定向的能力,即将自己的经历与行动锁定于某个方向上。这里用到的就是目标法则!
家长害怕或者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自主性,那是因为目标感对于今天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是普遍缺乏的一种能力,有目标,为目标而奋斗会涌现出强大的自发自主力量,为了进步丝毫不敢懈怠,哪需要旁边有人盯着看呢!又哪会在一时的困顿中停留很久呢,时不我待啊,唯有不断前进才离目标更近一步啊!可是,我们的教育却说,高考考完了就轻松了,过分追求实用才有了大学放养后的沉沦、中年受限后的停滞,这都是我们成人缺乏在每一个人生新阶段订立目标与执行目标能力水平的真实表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自主性也不可能通过刻板的说教实现,我们的行动就是孩子的标杆!
先谈一谈个人体验:进步与困惑。以个人建构师的学习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我有目标感,但波动明显,发挥不稳定,能利用20天考过主管考试,但一旦松懈下来,会不知道干嘛,好像很贪心,什么都想抓,却什么也抓不住,越学越焦虑。个建学习时及现在,都在航线中锤炼目标思维,每天完成打卡及输出多少字是非常明确的,定量且可测量,这让我在其它方面获益良多,似乎坚持做一件我想做的事不难了,暂时几天做不到我也很少觉得有阻抗,比如坚持早起和007写作48天;坚持亲子共读1年,朋友圈正式打卡记录19天等,少了很负重感。
船长告诉我们“很多被困住的人都希望得到一个看得清的路径,或者确定有价值才去行动,这样做是对的吗?这样做有意义吗?在没有确定性答案之前,他连一小步也不愿向前迈出,而从0到1会是最艰难的过程,但唯有迈出最初的一小步,我们才能从0当中源源不断地看到那个涌现的1。”现在我已经从0迈出,这是自我最大的进步吧!自信是从源源不断的行动中累积起来的,主动创造微小变化将远离行动力羸弱的问题!而我的困惑在于,我依据什么制定我的目标呢?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成就动机的差异(人们通过努力克服困难、达成较高成就标准的意愿)呢?为什么有的人目标崇高,比如首富王健林,对青年们提了一个建议,叫做先定一个小目标:先赚一个亿。比如我妹,谈到这辈子的理想: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超越天赋。而这是之前的我想都不敢想的啊!有的人,比如我,好像和这些卓越之人比少了什么?虽然我的愿景是将生活、工作、理想都紧紧围绕儿童身心健康,但有无力感,行动会有偏离,这是我非常困惑的,我会不停的找答案,不停下来才看得到那个涌现的1啊!站在起点看终点,好像离自己很遥远,难以企及,也会失去挑战的勇气,但站在终点看起点,就大不一样了,我想我的探索、理解会影响我的孩子!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呢?
1.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安全的依恋关系,孩子同母亲在一起,会感到安慰、舒适和愉快!在孩子遇到陌生环境而产生惧怕和焦虑时,母亲的存在或出现会使孩子感到安全,母亲是孩子的“安全基地”。依恋的安全感一旦建立,将形成不断的迭代,孩子会更加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有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好奇心也更强,就会愿意尝试与别人交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赖、自我信任,并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和后代,和人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更广泛地去适应社会,更加自立与自主。
有学者总结安全型依恋关系的母亲具有5个突出特点,为我们提供学习榜样:①对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需要非常敏感,并给予迅速反应;②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孩子,而非以自己的个性、情绪要求孩子,或把自己行为习惯强加给孩子;③富有充满感情的、积极的情绪表达,与孩子的接触总是充满爱抚;④积极鼓励孩子探索周围环境和事物,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对他们提供帮助和保护;⑤喜欢与孩子的密切身体接触,如搂、抱、亲吻孩子,并从中感到快乐和喜悦。总之,安全型依恋关系打开了孩子的心门,父母的言行能被孩子接纳。
2.创造刺激丰富、能为孩子提供与其年龄相适宜的挑战并鼓励她们成功的家庭环境
《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年幼儿童探索、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倾向也有赖于家庭环境所提供的挑战性任务的种类,刺激丰富的家庭环境不仅有利于各个种族和阶层的儿童获得好成绩,也会促使形成孩子寻求和征服挑战的意志,以满足孩子对能力的控制感的需求。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父母放手不放眼,主动创造合适的实践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比如允许孩子不停开关抽屉探索、允许孩子走奇奇怪怪的小路、允许孩子玩肥皂、引导孩子自己吃饭、洗手等,这与拥有多少财富没有绝对关系,拥有资源的人可能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多,获取速度也很快,这与我们自己努力没有半毛钱关系,对于普通大众,越努力越幸运也越优秀,早懂得这个道理就早实施起来!
3.建立科学的育儿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
《发展心理学》中指出高成就动机青少年的父母有3种品质:
①温情、接纳,及时表扬孩子的成就。培养自己和孩子的目标感最难的是坚持,因为目标太远、路途太长,没有成就感的的滋养,我们很难持续坚持。父母可以铭记自己的高光时刻,因为有成功体验,以前行,为什么现在就不行呢?!也可以给自己设立每天的正反馈,如每天写自我肯定清单,每天朋友圈打卡,记录让成长有迹可循!
对于孩子,父母则需要用表扬、赞美肯定孩子的每一小步进展,赞美是一种改变对方内在心理力量感的、非常有效的心理学技术。那么赞美为什么会带来改变的动力呢?蓝色认知眼镜带来的认知偏差会让我们忽略自己身上已存在的优点、成功的经验,会认为自己是无能与糟糕的人。而赞美特别是具体的赞美,会让一个人看到自身的优势所在,当一个人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资源、成功经验时,他的自尊感会立刻提高,面对困难的恐惧感会降低,他会更加有力量,去面对问题与解决困境!
孩子们对人对事的直觉方向,是需要成年人去引导的,就像天天被父母聚焦自己问题的孩子,也会聚焦他人的负面问题。当我们用赞美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引导孩子的一种知觉方向,但是这种引导我们不要指向人,要指向人的行为,历史的、当下的、或者未来的,这是赞美技术的关键。比如,我不夸孩子解答出一道时真聪明,我会夸孩子认真思考,下了真功夫;孩子学会脱鞋,我会夸孩子练习了很多遍,终于学会了,非常值得鼓励!另外引导孩子完成自我的赞美,有一个非常好用的赞美问句,那就是“你是怎样做到的?”比如孩子能坚持刷牙,我看到了这个行为的不易,我要引导她也看到,我可以说:“壮宝妹,张开嘴巴给妈妈看看,哇,没有蛀牙啊,你是怎么做到的啊?”2岁多的壮宝妹会告诉我“我每天都刷牙啊”想了想又补充“呼噜呼噜发大水(意思是刷牙时漱口)”。这样的问句会让孩子在回答我们的问题时,开始进行自我赞美,他会回忆自己的方法,努力回想自己的行为,聚焦于自己的优势、资源和能力,那么他的能量与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赞美作为心理治疗动作,这个动作最有效力的地方,就是让一个人开始有力量,向前迈出一小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父母要舍得及时表扬孩子的成就,也要不断练习赞美技术!
②给孩子设定一定的标准并加以指导,对进程进行监督并确保其完成任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主动创造微小变化,学习的状态就可能会破局。3个重点关键词:主动、不断和微小。其中微小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大家都期待要么不变,要么就恨不得一夜大变,但其实微小变化更容易驾驭也更容易获得。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保持正向的微小行动循环,用确定性的微小变化演变成巨大的改变可能性。
③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和自主空间,小心翼翼地帮助年幼的孩子使之尽可能独立完成任务,给予年长的孩子发言权,让她们决定如何最好地应对挑战、达成目标。
父母当好孩子的“脚手架”,这种温情、坚定而又民主的教养方式称为权威型教养方式。
以上是我根据《发展心理学》、协和儿科专家鲍秀兰等出版的《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船长梁晓玲晨间导读、个人行动与思考的总结,之后会在行动中不断验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