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说实话,在大一甚至大二的前期我都没有什么想要读研的想法。首先是我自认为代码能力还可以,其次是没有太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不太想在科研上搞个好几年。但是后来慢慢地接触了更多信息,逐渐让我放弃了本科出去工作的想法,再加上感觉自己的成绩还可以,不保个研直接工作去也是比较浪费的事,所以最后还是决定走上这条路。
就绩点来说,我大一成绩4.5也只能排在20多名,大二因为要忙学生会和各种比赛之类,更是跌到了4.3,于是大三才开始疯狂学习刷绩点。现在回过头发现绩点的重要性,有时自己也在想大二成绩高一点现在也许现在的结果会截然不同,但可能就会放弃其他的选择。想想其实这一路也不知是收获的多还是放弃的多,但不管怎么都还算是不虚度,所以也算是一种人生体验了。
在大三下学期之前,我并没有对保研这件事关注太多,一方面是因为比较懒,另一方面也是对保研的不了解,导致我认为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只要好好学习保证绩点,也不觉得要多做什么准备。直到下学期的四月,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有人问我“联没联系导师”。
当时我第一反应是很懵,联系导师?什么联系导师?怎么联系导师?接着就是一种被所有人抛下的巨大惶恐:他们都已经联系好老师了?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后来发现我不知道的还真多,各种流程、专有名词之类就像一列火车呼啸而来拍在我脸上然后从我身上压过去,更何况我这边根本不能算是闲,科研助手项目,工作量巨大的实验,方方面面已经让我没什么空白时间,但是这时候还能放弃吗?不可能,于是就只能压榨自己的潜力了,度过了非常痛苦的两个月,恨不得把日程安排到秒,每天早起也只能勉强完成任务,更难受的还是未来不确定的焦虑,还有周围同学拿到的一个个好消息都像是用钝刀子在心口摩擦摩擦,到最后甚至看舍友悠闲生活都让我觉得有些嫉妒烦躁。当时也察觉到了心态不对,尝试了各种解压方法,当然没啥用,困难肯定是要靠自己挺过来的。
考研,保研,工作,出国,没有哪条道路是轻松愉快的。在这里主要跟学弟学妹谈谈我踩过的坑,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下保研这回事。
二、保研是什么
实际上在我到大三的时候还不知道保研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才能说是基本了解。
保研正式名称是推荐免试研究生,官方信息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具体教育部文件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这个文件推荐所有有想法的同学都要仔细读一遍。
提炼一下关键信息,第一章第三条:
推荐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
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
接收,是指招生单位对报考本单位的具有免初试资格的考生进行的复试和录取 ;
解读一下,推荐免试的意思就是选出符合条件的本科生,不必经过初始,也就是“考研”的“考”,直接进入复试,复试是不会免除的。但是我觉得保研的好处不只在这一条,我相信成绩足够的同学即使考也不见得差到哪去,但是最重要的在于,考研只允许定一个志愿,而保研理论上是可以尝试所有不冲突的学校的(这里说的是夏令营,但在推免系统中志愿也是有数量限制的,但也多余一个),风险小很多。
根据学校不同会有不同的名额分配,参照第二章第十二条的摘要
(一)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二)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三)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其中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确定。
基本每个学院也是这个比例,名额按学院分配。学院一般会尽其所能地完成名额,不然第二年就会被收回一些,这也给非成绩、竞赛单列的同学带来一些机会。
具体对“优秀学生”定义,也就是保研资格参照第二章第十四条:
(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四)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五)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六)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经三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查,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但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要进行公示。(七)在制定综合评价体系时,可对文艺、体育及社会工作特长等因素予以适当考虑。但具备这些特长者必须参加综合排名,不得单列。
可知,推免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按时毕业(也就是不能有挂科、留级等),无处分记录。而充分条件是成绩排名靠前,或竞赛单列,或第六条的情况。
具体结合我们学校的文件:关于做好2019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通知
二、能不能保研
从上面可以看出,官方定的保研路一共三条:
一是成绩优异,一般我们学院一般是12%-13%的名额用于这一项,但一般在这其中会有同学因为出国/工作放弃名额,这时名额会顺延,一般会到14%-15%。我们学院计算时,按照综排来排名,计算公式为90%成绩+10%发展分,发展分非常重要。发展分不够也有一项叫“成绩前5%单列”,不过满足这个的基本成绩综排也没问题。
二是竞赛、论文单列。可以保研的国家级竞赛是教育部指定的,这些比赛中取得全国二等奖以上,二等奖可以保研三人,一等奖以上全队。
教育部大学生竞赛重点资助项目名单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3.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技能竞赛 4.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5.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6.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7.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 8.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9.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基本技能竞赛 10.“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竞赛 11.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大赛
备注:“教育部大学生竞赛重点资助项目名单”出现变化时,按照教育部网站当年公布的名单为准。
论文要求比较苛刻,学生为第一作者在CSSCI收录期刊(扩展版及增刊除外)上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或在SCI、SSCI、EI(会议论文集除外)收录期刊上发表1篇及以上论文。
三是“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这个比较暧昧,学校定义(2018年版)是
(3)学院创新类推免。对于非学校认定的国际性、全国性或区域性专业学术竞赛,如学院认可其地位与水平,可由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提出认定的竞赛名单和确定推免资格的方案,在全院公示无异议后,由学院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组长签字盖章后报本科生院备案。该竞赛名单和方案必须至少提前一年公布。
(4)符合学校认定的全国性科技学术竞赛(见附件2)获国家三等奖一项或省级最高奖2项及以上,具有突出学科专长和特殊培养潜质的学生,可由学生提出申请,经三名以上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的定义也是挺暧昧的,所以其实只要有两个省一,或一个国三以上,就可以尝试着报名。这个也就是传说中的“答辩保研”,但这个是有风险的,不是特别稳,名额也年年变动特别大最好做两手打算。
综合一下,实际上也就是:成绩,竞赛,论文,无外乎这三条路。虽然还有支教等特殊手段,不过代价很大不予考虑。特别想走这条路又不符合条件的可以去深入了解一下。满足成绩保研的会优先走成绩,即使能够单列。
这三种途径里最稳妥的还是靠成绩,很多学校也只是用成绩从上往下撸,所以成绩才是评价学生真正的标准。但是也不能因此忽略竞赛的重要性,毕竟申请时填曾获奖项空着可是要吃大亏的,也很尴尬。
三、保研流程
首先作为前提,必须要保证成绩。不论是走成绩竞赛还是论文,成绩都是第一标准,是门槛,永远不要因为别的耽误成绩。不论哪一条途径,三年纯成绩必须保证在前50%以内,这是规定的硬条件。基本上,可以估算为每学年40分左右的学分。一般来讲,前两年成绩如果在4.5以上保持即可,4.4以上需要在大三刷绩点每学期4.7以上,4.3的同学就需要下狠功夫了,平均要大三每学期都4.8以上。这当然不容易,但是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大三普遍给分高,而且燕大佬就是这样保研的。
对自己有个估量,然后决定自己到底走什么样的路。比如成绩在4.3-4.45的同学最好是做两手准备,是准备考研+保研还是工作+保研这个仁者见仁。之后,还要决定自己要报什么学校,这时可以决定多个,个人推荐尝试4-6个,两个冲一冲,至少留一个保一保。不用担心丢人,因为你的材料既然被接受就说明有过的可能性。我这人比较保守,没有一半以上把握就宁愿不去尝试,但是实际上,这种没什么风险的事就算是10%可能也要冲一冲,万一就圆了清华北大梦呢?有句话叫“遇事必先上虎”,让自己骑虎难下,逼自己一把才知道自己多强。
保研的大体流程如下
保研流程这里做的都是类比,实际上录取的名额从上至下依次减少,因此一定要提早去尝试。注意这些流程仅仅是作为参考,实际上有些学校会缺少一些环节,比如浙大没有硕士夏令营,一些学校没有预推免,有些学校规定夏令营未通过则不能在九月重复报,比如北航。这都需要自己去关注,避免傻等。
上面这些是所谓“公告环节”,即会在学院官网给出公告的,因此收藏你关注的学校学院官网是有意义的。一般会在该学校研究生招生页面、学院公告页面出公告,但一般会在五六月份才出,这之前是不能什么都不做的,不然就像我在引言里说的一样。
不会出现在公告里的环节,最重要的是联系导师。联系导师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基本上,你需要在3、4月份向每个心仪的学校的某个老师发邮件毛遂自荐,至于如何找老师,如何联系,如何写邮件,甚至如何套磁,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不做赘述,而且我个人也没做太好。
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保持信息渠道通畅。比较重要的信息渠道有:保研论坛,王道论坛,身边的保研同学,学长学姐,甚至是跟你关系比较好的本科老师。这些都需要去经营,保持消息互通有无,这是极其重要的,有没有信息直接决定成败,这一步越早做越好,甚至可以在大二就开始做。
还包括制作简历,打印各种成绩证明,证书等,找老师要推荐信,这都是比较碎的小事了,论坛之类地方都有,做好与保研同学之间的交流,别耽误了就行,倒是不需要太急。
这些就是保研过程中应该做的。
而在准备过程中,机试和面试是必须要提前做准备的。机试一般是网上做题,类似ccf,acm。这最好在大三上就做好准备,因为这事需要沉淀。不是说突击不行,但是到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突击,而且现在各个学校也在追求改革,不再单纯考算法,这就更考研积累。这里推荐练习ccf,牛客网的考研复试专题,阅读书籍有王道论坛考研机试指南,算法基础与在线实践。并不是说这些准备就够,还要自己多加实践。这不难,只要每天匀出两个小时,持续一个月你就会看到明显效果。
而面试,复习大一到大三所有专业课、数学课。要做到说一个概念立马能背出其定义、意义、以及一些公式化描述,对专业课还需要掌握一些大的容易串联起来考的题,比如计算机网络中拥塞控制,操作系统中虚拟内存等等,虽然不需要像考研那样复习到会做各种题,但前面的要求必须达到。同样,看起来工作量大,实际上机试和面试都是我在一个月时间里准备的,所以只要肯下功夫没有什么难得住你的。
除此之外,你可能还需要跟随本校老师做科研助手。这是可以写在科研经历里的亮点,同时老师还会给你项目或论文做,这样才有的说。对于我们学校的创新项目实训,这个必须是在暑假前做的,因为暑假要去参加夏令营。但是创新实训分数比暑期实训低,更难,也更耽误宝贵的准备时间,这都需要自己做出选择。如果创新实训不理想,暑期实训只能请假4天,这就决定了你只能去一个夏令营。
要说的基本就是这些,很啰嗦,但还是推荐有想法的同学仔细阅读。还有就是,别放弃,逼自己一把,这才是最最关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