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归根结底无外乎儒道佛三家,那么几千年的古圣先贤们又是怎样看待时间的呢?
孔子儒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反思自身,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
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替,便是一日即去一日。
俯察地理:想到花开花落,四时变迁,便是一年即去一年。
反思自身:从小到大,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生求学不止。但也是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
天地如此,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
中国历史到了五帝时代,不再有三皇,到了夏商周,不再有五帝。
孔子生在春秋乱世,想见西周盛况,也只能梦见周公而已。
河还是那条河,水好像还是同样的水,永远奔流不息。但河岸上却已物是人非,此时的孔子已经老态龙钟,周朝天下已然病入膏肓。因而兴起感叹,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衰亡之不可抗拒。
孔子这里除了表达要珍惜时光、学而不厌之外,还包含着像河水一样奔流向前的意思,正如《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1956年视察武汉横渡长江后,在《水调歌头·游泳》里也曾写道: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
庄子道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这句话出自于《庄子·知北游》,文中记述了孔子有一回专程去向老子请教什么是“至道”,老子表示要孔子斋戒沐浴,并告诫大道玄奥难以言表。其中在向孔子解说道的过程中,提了一句:“人的寿命是极为短暂的,就像白马驰过狭窄的空隙,一闪即逝。死是人从有形转化为无形,道即精神可以永远留在人世之间。”
很有意思的是,这句话来自孔子的请教、老子的回答、庄子的记载。
人生天地宇宙间,与万物相比,生命只是一刹那,就好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中跑过一样,还来不及去细细体味,就忽然已经结束、嘎然而止了。
对于茫茫天地来说,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想完成很多心愿,但总是感觉时间不够,到最终发现一生有太多的事想做却没有去做或者没有完成。
所以该珍惜的要珍惜,该放弃的要放弃,不要太执着或者拘泥于一定事物之上。人活天地间要得其所不枉其一生就可以了。
庄子一生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来独往,不食人间烟火,独于天地精神往来。
庄周梦蝶和他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的典故我们也是耳熟能详,庄子用他的睿智在几千年前就给了我们一个人生的态度:对待时间珍惜、对待生命随缘。
看看我们现在自己在尘世间的种种惺惺作态、苟且营生,也只能在古人面前汗颜长叹、自愧不如了。
佛陀佛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曰:善哉!子知道矣。
这段话出自《佛说四十二章经》(不是金庸笔下的武功秘籍哦),意思是:佛陀(乔达摩·悉达多)问弟子:人命有多长啊?一个弟子回答说:也许就只有几天吧。佛陀说:你不知道!又问一个弟子,人命有多长啊?回答说:也许就是一顿饭的功夫吧。佛陀也表示你不知道啊!再问一个弟子,他回答说:也许就是一呼一吸之间吧。这时佛陀满意的说:很好啊!你知道了。
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来,在大自然面前,我们的人命是极其脆弱的,一口气没提上来,也许一辈子就过去了。地震、海啸、车祸中瞬间发生让人殒命的无数事例,无不证明着佛陀所说的“人命在呼吸间”的正确性和客观性。
佛陀在《金刚经》里也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很快也就变成了过去,未来的都还没有来。我们心心念念都在迁流,只有守住当下的这一刻,不被妄想牵绊,方是永恒。
这也同时告诫我们应当珍惜时间、活在当下,不要以为自己年纪尚轻、人生漫长,有的是时间而虚度光阴。
正如佛教里面普贤菩萨的“警众偈”说得最切要透彻: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