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部,和平部,仁慈部,富裕部……未来的大英国在四个部门的运转下维持着。一看这些亲切的词,有人觉会得这本书是描述未来乌托邦的故事。故事的开头讲述了男主角温斯顿在真理部记录司工作的故事,他负责修改一些文案上的错误,故事似乎正在向《编辑部的故事》的剧情发展,然而看完以后,我由衷地希望能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9年出版的政治小说。在书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扭曲的世界:上层人为了追求极端的权力,在思想,物质等多方面对中层人和下层人加以限制,使得他们的统治永远存在。由于小说是在1948年出版的,为了表示书中场景再现的急迫,他把“四八”镜像成“八四”,便有了《一九八四》这个书名。
本书由三部及附录组成。第一部讲述了外围党成员温斯顿因工作对社会和党有所怀疑的故事。第二部讲述了温斯顿与裘利亚进行地下恋爱,变成了思想犯的故事。第三部讲述了温斯顿被改造成对党忠诚之人的故事。附录讲述了新话的原则,即它的词汇分类和语法特点。
在书中出现最多的词可能就是电幕了。电幕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即充当广播的作用,也可用于监视人们,一旦发现有人思想出现问题,便由思想警察进行逮捕,让他消失在历史中。电幕就像三面镜子,反射出未来世界的色彩。
第一面镜子,核心党和其他人(包括外围党)的镜子。在大英国,电幕无处不在,电幕后面的人监视着电幕前的人,电幕后面的人也被监视着。党内人员都被要求对党忠诚,不能有任何的对老大哥和党的怀疑。核心党控制着社会的一切,巧克力,钢笔……核心党对无产者和外围党采取双重思想,旧话改新话,割裂家庭等多重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核心党内成员的数量有严格的限制,且成员通过选拔产生,核心党的后代不一定能进入核心党。这样在保证表面民主的同时不断吸纳具有相同思想的人,一代又一代,维持着统治。因此,不管是在物质世界还是在精神世界,核心党都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且这权力愈发的集中且极端。
第二面镜子,过去与现在的镜子。在当代,真理部记录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过去发表过的纸质刊物等官方文件进行修改,凡是过去的预言与现在的实际情况不符,都要调整。从人,到物质产量,再到和哪个国家打仗,无一例外。过去的一切都在被现在篡改,以达到老大哥和党永远正确这一目的。
现在的生活与过去的生活相比,也相去甚远。无产者和外围党使用着配额很少的供给,在饥寒交迫中忍受着炸弹的轰炸,忍受着过街老鼠的骚扰,默默地活着。当月配额的巧克力等稀有物质被送到家里的时候,可能就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
在语言方面,一版版新话被编辑出版。新话的特点在于少。同义词被大量取消,反义词被简化。一个词既可以充当名词,也可以充当动词和形容词。和生活无关的词也逐渐消失,例如政治自由。与过去相比,人们对于词汇的选择会越来越少。
在国家层面,大部分的科学都不再保持前进的动力,只有关于战争,控制人民等科学得以保存。核心党内充斥着对战争的狂热,与世界上仅存的其他两个国家结盟,亦或背叛。他们既清楚战争的真实存在,也清楚战争的虚无缥缈。不同于以前,因为世界上仅存三国,三国心照不宣的长期进行着以控制人民,维持统治为目的的战争。当战争不在争夺利益,反而具有消耗过剩产能的特点时,它就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三面镜子,人与非人的镜子。温斯顿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对外界的警惕,害怕自己在某一天被消失。在与裘利亚相遇,最终找到安全屋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喜悦的。他在没有“电幕”的屋内和女友喝咖啡,看禁忌的书,做着在外界永远也不能做的事情。他自称自己仍然是一个人。而在被捕入狱后,在电幕充斥的世界,他最终改变了自己,变成了对党忠诚之人。
读完本书,回想起书中的情节,仍感受不适感。无处不在的监视,行走在大街上的没有自我思想的肉体怪物,用强硬邢罚和思想控制改造人的监狱……这些也让我想到了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被算法监视着,大数据把我们感兴趣的推送给我们。我们成了信息茧房中的虫子,赤裸的动物。
《一九八四》作为一本反乌托邦小说,也折射出乔治•奥威尔对社会发展的敏锐思考。极权主义是否是社会下一步发展的出路?这样的社会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