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繁体字印刷之故,这本书整体看起来就比较难啃,刚刚尝试第一章就有了明显的感受,鉴于此,要重视老师的课程笔记了,我自己对本书的阅读可能要使用重点阅读的方式了,即提炼每章重要知识点进行记录和消化,对于我来说有个困难点就是知识的应用,暂时好像没办法应用到具体案例中,只能在生活中或者回答职场问题时稍微使用一部分。
【本章重要学习到的知识点】——麦克.怀特的理念精华
1.外化对话
外化的问话本质上是一种人与问题关系的修正。
那如何应用外化对话呢?一可以采用隐喻的方式,比如界定人和问题的关系:对抗问题、与问题战斗、驱逐问题、向问题罢工、拒绝问题的要求、从问题中夺回主控权、火葬问题、让问题去服刑等;二可以采用下结论的方式,即在问题描述结束后做个小结,并给小结起个名字。
2.重写对话
重写对象是让来访者叙说生活故事,同时挖掘来访者的具有意义的生命支线故事。通过绘制来访者的行动蓝图和自我认同蓝图,让他找到符合自我价值的行动,利用支线故事赋予的意义理解自己重视的主题,并面对他们的问题和困境。
咨询师的主要作用是挖掘具有潜在意义的故事。
3.会员重写整合
我们的生命不是独立存在的,是跟周围有各种关联的,跟我们关联的相关人可以以会员的方式纳入我们的生活圈内,要重视可以给与我们积极自我能力的会员。
此部分有个疑问:什么是“替代故事”?
4.定义式仪式
这种一种邀请第三方见证的一种方法,我似乎在《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这本书中也看到过类似说法,理解起来有些费力。
5.凸显独特意义经验的对话
独特意义的经验即之前在焦点解决中提及的“例外”,这些独特意义的故事中蕴藏着驱动来访者行动和解决问题的能量。
6.鹰架对话
看起来鹰架的作用是提供了在来访者和问题之间架构了一个来访者可以行使自由选择的空间。
【应用场景、应用方式及应用结果】
我尝试应用在生活中,比如公婆吵架了,问他们为啥吵架呀?(外化)原来是公公嫌婆婆唠叨他。那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次吵架呢?原来是婆婆嫌公公不洗脚,那可见婆婆是讲究卫生,但作为人谁能没毛病呢?况且那么多年过去了,婆婆又是怎么忍受的呢?好吧,如果婆婆嫌弃了她可以选择去另外一个屋里睡觉。
【提问】:
1.仔细体会以上来访者与问题的关系,试想来访者可能如何通过怎样的回答体现出以上的描述?比如,与问题战斗,通常来访者会这样描述:我太讨厌失败了,我不想再失败了。如果他还活着,一定跟他斗争到底。
答:
对抗问题:我跟我老公关系不好,他总是忽略我的感受。
驱逐问题:我现在很迷茫,我不想这样子了,有什么好办法?
向问题罢工:项目总是出问题,不管了,先做些其他的吧!
拒绝问题的要求:妈妈,这个问题我不会,你告诉我答案吧。
从问题中夺回主控权:我想知道35岁可以从事什么职业,不想变成《小欢喜》中的方圆,最后被人辞退。
火葬问题:一陪孩子写作业我就无法抑制的想吼叫,其实我想做个有耐心的妈妈。
让问题去服刑:我要减肥,我一定可以成功的。
2.仔细体会这五个认知程度任务的分级有哪些不同?如果能举例就更好了。(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提到的概念「搭脚手架」
答:距离远近的不同。
e.g.1.初级:跟问题很近,列出问题清单。孩子够不到苹果。
2.中阶:和问题之间隔着特定意义事件。孩子见过大人用爬梯够东西,自己也曾拿着竹竿够过高处的东西。
3.中高阶:评估已有经验得出新结论。孩子考虑了一下,让大人帮忙,可以找妈妈,她正好在那边,晾衣杆随手可取,但晾衣杆未必能够成功。
4.高阶:总结归纳形成新的认知。孩子知道了困难的问题可以找人求助。
5.非常高阶:身心合一的感觉。很自如的处理类似困难问题,并形成了他的思维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