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样式】
1、画线句(段)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怎么怎么写?
3、为什么要写某段(某人、某物、某景)?(作用、用意、目的)。
4、某句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题型解读】
1.结构上——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呼应(开头、结尾、标题)
呼应标题、前后照应:标题或前后有“重复”的词。
铺垫:没有前文的什么,就没有后文的什么,不能突出后文的什么。
悬念:读者的感受。卖关子,吊胃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伏笔:埋伏起来的笔墨。为了结构严谨,前后呼应。
2.内容上:
点明主旨:主旨句,中心句。
渲染气氛:环境描写的作用
烘托心情:环境描写的作用
衬托人物性格:环境描写的作用。
和前后后文对比:突出表现什么。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者的情感,和后文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什么。
衬托:正衬,反衬。以物衬物,以物衬人,以人衬人。
侧面描写:凡写要表现对象之外的事物都是侧面描写,为表衬托主要对象的特点。
写出 人或事物的外在特点、状态 表现 内在特点 表达 作者情感 揭示(告诉我们) 人生道理 (这“经典四方面”不一定全都要写,有什么写什么)。
【表述要点】
先答结构上的作用,然后答内容上的表达作用。
下面的内容必写:这段文字写出了 人、事、景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等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告诉人们) 人生道理
【典型示例】
县长卖字
县政府班子年初换届选举,春节刚过,竞选就呈白热化状态,在位的要保乌纱帽,想争位子的忙着暗地拉选票。
主管文教的莫县长也陷入了惶恐,上回换届选举,莫还是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一眨眼,又要换届了,莫县长深知要保住乌纱帽,难!
这几年莫县长分管文教,虽然风平浪静,但政绩却不显着。去年该县某小学因教室陈旧,遇雨,一夜之间坍塌,幸好是半夜时分,教室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被媒体披露后,一时全县舆论大哗。上级责令拆除危房,重新修建,可是“吃饭”财政一时拿不出多少钱,县长责令莫县长想方设法把学校尽快建成,秋季入学投入使用。
为此,莫副县长在去年人大代表评议上,得了基本合格,如果扣上“不合格”,乌纱帽肯定靠不住。
莫县长心急火燎,口舌生疮。
可建学校绝非易事,县财政虽然同意拨点款,莫县长好不容易又从上级部门争取了一部分,可还是有30万元左右缺额。
莫县长曾想过群众集资,可在县长办公会议上予以否决,的确,现在一谈到集资,谁也不敢开口,群众一上访,问题就麻烦了。
可这30万元到哪里去弄呢?
莫县长曾经私下找了几位私营企业主,希望他们主动捐资弥补这个缺口,可是老板们精明得很,没有回报的事,傻瓜才去做。莫县长与几个老板电话联系,都被他们很巧妙地以流动资金周转不过来为借口拒绝了,让莫县长大为恼火。
莫县长平时爱好不多,除了练练毛笔字,便是钓鱼、读书。说起莫县长的毛笔字还不赖,年轻时,莫县长就是省书法协会会员,还在全国书法大赛得过大奖哩。后来沉醉于官场后,毛笔字成了莫县长的休闲爱好。
莫县长竞选成功后,曾有不少下属或老板登门求字的,但莫县长很注意,轻易不为他人写字,一是自己是副职,动不动为他人润笔,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二来呢,怕人家议论他以写字为由,收取润笔费,扣上一顶受贿的帽子实在担当不起。邻县就有一位退居二线的老县长晚节不保,锒铛入狱,其受贿就是收受人家润笔费。
莫县长已有好些时日未能提笔了,脑子想的多是建校一事,想着,想着,一个计谋竟然忽现在莫县长的脑海。
不久,传出该县拟建教学大楼2栋,建设金额多在千万元以上。一时莫副县长门庭若雀,但均被莫县长拒绝接纳。
正在不少老板绞尽心思寻找机会之时,莫县长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并现场拍卖,一时人头攒动。据传莫县长的书法拍卖收入达40万元之多。
莫县长的书法拍卖,一时在县里舆论大哗,议论纷纷。有人说,公开拍卖,正当收益,有人说,借拍卖为由,搞个人利益。上访信如落叶飘进市纪委。
就在市纪委派人调查莫县长卖字一事之时。某小学的教学楼全线竣工,500多个学生娃娃喜迁新校舍。而建校的资金缺口,正是莫县长卖字所得。而莫县长的收入全由学校财务现场收取,有学校收据为凭。
很快,市晚报以大篇幅报道此事,尤其是对莫县长筹资一事,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莫副县长声名大振。
年底,县政府换届选举如期进行,莫县长不但未被人大代表否决,还以高票当选,听说比县长的得票还多了两票。
至于该县投资千万建校一事,纯属传言。并未列入县政府建设议程。
示例:文章里写道“说起莫县长的毛笔字还不赖,年轻时,莫县长就是省书法协会会员,还在全国书法大赛得过大奖哩。”请你谈谈小说写这个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
莫县长的“字”和后文关系极其密切,有了前文的“字好”,才有后文的“卖字”。
参考答案:
写了莫县长的字好,为后文表现莫县长的头脑灵活、为民卖字铺垫。
【沙场点兵】答案在文末
练习一
月是故乡明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②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2、作者在第④⑤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4分)
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的理解。
4、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5、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
练习二
我的麦子熟了
14岁的高占喜,青海农家子弟,因为湖南卫视的《变形计》,他和城市的一个叫魏程的富家少年互换了7天人生。节目打出了议题:7天之后,高占喜愿意回到农村吗?
第一天,占喜在机场被新爸新妈接进了豪华的宝马车,他害羞地靠在真皮座椅上面,不说话,认真地看着窗外闪过的高楼大厦,忽然,他泪水盈眶。
这个以前在山沟里疯跑,活泼开朗的孩子,曾经在作文里写道:我想考上大学,在城里生活。可是他知道,他更可能中途辍学,流浪在城市某条喧嚣的马路上。这次机缘巧合,他提前进入了城市,小小的心里波澜起伏,何况现实的城市,比那个瑰丽的梦,仿佛更精彩。
占喜住进了一栋豪华如天堂的复式公寓,拥有一间无比舒适的大卧室。面对丰盛的晚餐,他无所适从,紧张得5次掉筷子。接着,新爸新妈一次给了他200元的零花钱。从前,他一个月只有1元的零花钱。
在气派的理发店里,占喜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又一次泪水盈眶。
不久,他迅速适应了这种新生活。
白天,他靠在松软宽大的沙发上,茶几上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零食,面前是尺寸巨大的液晶电视。他自在地享受这一切,除了脸颊上两抹褪不去的高原红,就像是在这里长大的。
此时,观众们忧心忡忡——这个孩子会丧失本性,沉迷于吃喝玩乐吗?
某天,占喜被安排去卖报。归途中,占喜变得少言寡语。他看到城里人行色匆匆,在马路之间穿梭,犹如他在田间穿梭,也看见天桥下的乞丐,衣衫褴褛地等待施舍……那天,他对记者说,城里人也有穷人,生活也不容易。记者问,那你同情他们吗?占喜说,不,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幸福靠自己。
说话时,他分明又是那个崇尚奋斗、一直努力的高原孩子。
当晚短信预测,大多数观众仍然觉得占喜不愿回乡。然而,谜底提前揭晓——当占喜得知父亲不慎扭伤脚的消息时,他立刻要求赶回家乡。
“为什么急着要走?父亲的脚伤不是大事,难得来一次城里。”记者问。
占喜只说了一句:我的麦子熟了。
父亲很早双眼失明,哥哥在外打工,弟弟还年幼,14岁的占喜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力。他难以不被城市吸引,这无可厚非,但同时,他也眷恋自己贫穷的家、艰辛的父母、几亩薄田和已经成熟的麦子。
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牵肠挂肚的现实世界。
回到农村后,占喜仍然五点半钟去上学,啃小半个馍馍当午餐,学习之余割麦挑水,补丁长裤配布鞋,刻苦读书不改初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占喜见识了前所未见的繁华都市,享用过从未经历的物质生活,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是个印着高原红的孩子,未曾忘记担当家的责任——“我的麦子熟了”,当《浮士德》的俗世诱惑变相重演,这是一句最朴实的箴言。
1、 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城市是他的梦,贫穷的家,却是他牵肠挂肚的现实世界。
②“我的麦子熟了”,当《浮士德》的俗世诱惑变相重演,这是一句最朴实的箴言。
2、请列举占喜在城里享用了哪些“从未经历”的生活。
3、文中多次写到观众的短信预测——占喜一定不会回家,有什么作用?
4、请你谈谈你对“我的麦子熟了”的理解。
5、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练习三
给公交车鞠躬的少年
①周末的黄昏,开往市里的公交车上,乘客摩肩接踵,拥挤异常。公交车路过位于市郊的某中学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背着书包挤了上来。少年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英语单词。看得出,这是个即将面临考试的学生,我几乎可以断定这个孩子正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在我的印象里,走在路上还在想着背诵英语单词的一定是即将面临着重大人生选择的孩子。
②看到这少年,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孩子刚上初一,老师便不停地提醒着,今年某某重点高中考上“一本”的学生有多少,某某重点高中的入学分数线又是多少,让人不由叹息孩子们身上那种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累累重压。
③车内的灯光很暗,只一会儿,少年便无奈地将小记事本放进了口袋,转身背靠在甬道旁边的椅子上。他刚想眯一会儿眼,忽然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胳膊。少年扭头去看,竟是隔着一排座位上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个子不高,头发灰白,脸上长满了老人斑。老先生冲少年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少年一脸惊喜,快速地挤了过去。老先生站起身,把座位让给了那个少年,然后自己向后车门挤去。
④汽车继续向前走.人群沉默着,只有车厢里的喇叭偶尔提醒着大家上下车、刷卡、下一站又将到哪儿。少年或许是太累了,小小的脑袋靠在窗玻璃上,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那一刻,我真的替那少年庆幸,庆幸他能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作为一个初中生的家长,我很清楚,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回到家,无休无止的作业和成摞成摞的各种试卷,仿佛随时都要把孩子们淹没。那种忙碌,是大人们所无法体会到的。
⑤窗外华灯初上。马路上,一辆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像一群群等待迁徒的甲壳虫,步履维艰却秩序井然地在如流的车道上行驶着。不时有出租车见缝插针地加进来,司机无奈地一次次踩下刹车,车上的人群随着车子的走走停停不时地前倾后仰着。过了半个多小时,车子终于驶进了市区。陆陆续续地,下车的人开始比上车人的多了些,车厢里渐渐松了许多。我正盘算着晚上吃点什么,突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从旁边的人行横道上横穿过来。司机眼疾手快,猛地向右打了一下方向盘,巨大的惯性使毫无防备的人群齐刷刷地向左倒去,车厢里发出一阵惊叹。司机踩了刹车,把头伸出窗外,冲着远去的青年的背影大骂了一声。车里的喧哗惊醒了昏睡中的少年,少年下意识地睁开眼,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不再睡觉,而是把头扭向了窗外。
⑥又过了几站地,少年站起身往外走,看上去像是要下车了。走过我身边,我向里侧了-侧身子,以便少年下车。然而,少年并没有挤到车门口,而是愣愣地瞅着车门旁边,脸上写满了惊讶。顺着少年的目光,我看到那个刚才给少年让座的老先生竟然还在车上!原来,老人并没有下车,而是一直站在了后门旁边。
⑦下车的人群推拥着少年向前,路过老先生身边,老先生轻轻地冲少年笑了笑。
⑧车门关上了。站在路边的少年如梦初醒般冲着发动的车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⑨一股热流在我的心头悄然涌起,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一颗爱的种子,正悄悄地落在一个少年稚嫩的心田上。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马路上,一辆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像一群群等待迁徒的甲壳虫,步履维艰却秩序井然地在如流的车道上行驶着。
②车门关上了。站在路边的少年如梦初醒般冲着发动的车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2、少年为什么给公交车鞠躬?
3、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公交车上的拥挤?
5、请具体说说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练习四
十七岁的狂妄牛仔
在我们这,真正的牛仔被称作“Cow boy”。而获得这项殊荣的牛仔将是全家乃至全镇的骄傲。哪位哥们要是能在公牛背上呆8秒钟不被公牛摔下来,就能得满分。骑牛无鞍也无蹬,骑手只能坐在光秃秃的牛背上;完全靠两腿夹紧牛身来掌握平衡。比赛者先在栏中做好跨上牛背的准备,一但跨上牛背就要马上打闸门,比赛开始,牛便大发“牛脾气”,上窜下跳,对骑在它背上的人大发雷霆;大有不把骑手摔下来不罢休之势。这时骑手在牛背上,只能单手拉缰绳,在牛背上前仰后合,险象迭出。一般的骑手在牛背上坚持2~4秒钟便会坠于尘埃之中,也有身手不凡的比赛者,灵活矫健,安坐牛背,能够得到满分。这种比赛十分危险,可怕的还不是摔下来,而是骑手被摔下后,牛还往往扑上来,用角顶人,牛仔落地后必须迅速逃离牛,以免做了“角下鬼”。这种比赛得满分的人很少。但很刺激,整晚都是高潮,经常听到激烈的掌声和哨子声。
我是那些能在牛背上呆得时间最长的牛仔们的狂热粉丝。
那一年,17岁的我像这个年龄的所有男生一样,天不怕、地不怕,觉得没有自己办不到的事。
骑牛比赛每年都会举行。为了挑战极限,我决定去试试。要知道我也曾在跳跃的马背上待过更长的时间。
但促使我前去的最大动力是女孩子的目光——尤其是漂亮女孩的目光。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爸。他看着我,在沉默了约有一分钟后,只见他高深莫测地一笑,说:“好吧,孩子,我知道没什么能阻止你的,就去试试吧,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很快就到骑公牛比赛预赛的时间了。
只一眼,我就悔得肠子都青了:它的毛像煤炭一样黑,巨大的牛角已经出于安全考虑被去掉了尖头。看样子至少有两千磅重。
我深吸了一口气,极不情愿地坐在了这头怪兽的背上。我的两条腿感觉到了牛传递过来的力量,似乎血管一下子就变粗了。
我已经走得太远。我看了老人一眼,说:“好吧,打开……”
拜托,“门”字都还没出口呢。铁门“哗啦”一下就开了,牛把蹄子一扬,跃入了半空中。
在牛踏上地面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身在何地啊。我是在一个大竞技场里,周围是好几百名观众,而我,正在跟一个上吨重的长了角的汉堡包鏖战。
我要死了!
这想法肯定只出现了几微秒,牛在转体360度以后,突然前蹄支地,后蹄腾空,华丽丽地玩了个垂直于地面的杂技。
我被甩到了空中,手脚并用胡乱地扑腾着,就像只受伤的小鸟。然后,一阵大风袭来,我被迫着陆了。
我奋力调动四肢,想要爬起来。但是公牛就像一列货运火车般驶来,它用自己的钝角将我挑起,抛入空中。我又一次坠地,只是再也没了动弹的力气。谢天谢地,场上负责调动气氛的小丑赶了过来,把牛拉走了,我这才算从牛蹄下得以生还了。
两个牛仔把我架到了安全地带。眼见着他们就要把我送出竞技场了,我挣扎着站了起来,示意他们放开我。我想要告诉所有人,我的身板还好,没有牛能在我这里占到便宜。
我举手想挥动自己的帽子,这一摸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回头一看,我那全新的牛仔帽早已被牛蹄践踏得面目全非,与地上的烂泥混在了一起。
我终于还是被牛仔们拖出场去。
我总共在牛背上坚持了2秒钟,得了脑震荡,断了一根肋骨,外加落得一身淤青。
这是我骑牛生涯的结束,也是我狂妄时代的终结。我终于理解了老爸笑容后面的深意,懂得了真正的男子汉不是无所畏惧的莽夫,而是知道自己软肋在哪里的智者。
那一晚,有个小孩一夜长大。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在沉默了约有一分钟后,只见他高深莫测地一笑,说:“好吧,孩子,我知道没什么能阻止你的,就去试试吧,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
②回头一看,我那全新的牛仔帽早已被牛蹄践踏得面目全非,与地上的烂泥混在了一起。
2、我去参加骑公牛比赛的动力是什么?
3、结合实际谈谈对结尾段的理解。
4、文章开头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5、文章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练习五
苍蝇向何处而飞?
①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是个笨手笨脚的女孩儿。最显着的证据就是——我打不到苍蝇。看那家伙蹲在墙上,傲慢地搓着手掌,翅膀悠闲地打着拍子,我咬牙切齿地用苍蝇拍笼罩它,屏气。长时间瞄准后猛然扑下,苍蝇却轻盈地飞走了,留下惆怅的我,悔恨自己竟被一只苍蝇打败。
②甚至我第一次有意识说谎,也同苍蝇有关。每年夏天,少先队都要开展打苍蝇比赛,自报数字。面对着同学们几十上百的战果,我却只能报出寥寥几个,惭愧无比。但我遇到的苍蝇都狡猾无比,无论我瞄准多长时间,它必能抢在拍落之前起飞逃窜,且定可逃脱。绝望之中,我确信自己先天性手脚搭配失灵,不然为什么人人都能轻易做到之事,在我如此艰难?为了面子好看,我开始虚构消灭苍蝇的数字,幸亏我信誉还凑合,以至没人怀疑。可说了假话,终是恐惧,为了心理安稳些,下次看到苍蝇,我就闭着眼睛把蝇拍砸下,然后并不看打到没有,扬长而去。这样报数时,压力轻些。
③后来当兵,射击训练时,手抖得像得了老年震颤症,三点无论如何瞄不成一线。老兵宽慰地说这对新兵很正常,练练就好,没什么稀奇。但我羞惭不已,四处检讨自己笨。内心想的是提前制造舆论,为实弹射击吃鸭蛋埋下伏笔,让大伙先有个思想准备,觉得本人打不中靶子理所当然。虽然后来我的射击成绩是“优”,开展争特等神枪手运动时,还是知趣地逃之夭夭。我固执地认为,那次好成绩纯属偶然,先天缺陷无药可治。
④实习军医时,外科主任说,我看你反应快,素质好,培养你成为外科一把刀如何?女生能被外科权威挑中,是天大的福气。但我毫不迟疑地拒绝了,胡乱找了一个理由,说我晕血,不喜欢外科。其实内心真正的恐惧是——外科讲究心灵手巧,我是一个连苍蝇都打不死的人,怎么能成为出色的女外科医生呢?还是知难而退吧。
⑤多少年来,凡是需要手眼配合的关头,我都自觉地退避三舍。解嘲道,我很笨,肯定学不好。在漫长的岁月里,我的手脚果真变得越来越笨了。
⑥人到中年,突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看到,通过超高速摄影,然后慢速回放,可以观察到苍蝇起飞的那一瞬,是猛然间向后飞翔。如果你想准确地命中苍蝇,就要瞄准它的后方……
⑦没人知道,这行简单字迹,给我带来了多么大的震撼和心灵救赎。那一刻,几乎热泪盈眶。
我明白了,打飞苍蝇,不在动作笨拙,而是大脑无知。因为求胜心切,所以长时间地瞄准,惊动了苍蝇,失去了就地歼敌的良机。紧接着,在运动战中杀灭对方的意图,又因错误判断苍蝇是向前飞行,导致屡战屡败。
⑧一个简明的道理,搞懂它,用去数十年。那只想象中的巨蝇,横亘在我人生旅途上,不止一次强烈地干扰了我的重大决策。我从未对人谈起过这只苍蝇,但我知道,它阴险地活跃在我的自我判断中,让我自卑,催我退缩。
⑨我剖析自己,思考良久。人们容易夸大自己的成绩和优点,沾沾自喜。这虽然不明智,起码尚好理解。但我们有时夸大自己的失误和缺陷,甚至以此为矛,振振有词,究竟是为什么?
⑩我们习惯一事当前,先为自己布下巧妙逃遁的理由。我们善于发挥悲哀的想象力,制造可资逃避的借口。我们不断把一些后天的弱点,归结为遗传的天性,以洗脱自身应负的责任。我们没有勇气针对瑕疵自我解剖,便推诿于种种客观和大自然的不可抗拒之力。
⑾从那以后,我击打苍蝇几乎是百发百中了。但由于多年退避的惯性,我于需要用手操作的场合,还是十分笨拙。我知道,那只嗡嗡作响的巨蝇,并不甘心退出它寄居了数十年的巢穴。举起思想中的蝇拍,瞄准它,扣紧它的后方。无论它起飞还是降落,都力争消灭它,是我毕生的一件活儿了。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那只想象中的巨蝇,横亘在我人生旅途上,不止一次强烈地干扰了我的重大决策。(2分)
②自身的敌人,也需有正视和砍刈的英雄气概。(2分)
2、作者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哪些很笨的事?(4分)
3、苍蝇在本文中有哪些含义?作者借打苍蝇这件事来剖析自己,发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弱点? (3分)
4、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5、 “没人知道,这行简单字迹,给我带来了多么大的震撼和心灵救赎。那一刻,几乎热泪盈眶”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具体分析一下。 (4分)
母亲和书
①又出了一本新书。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②母亲的职业是医生。年轻的时候,母亲是个美人,我们兄弟姐妹都没有她年轻时独有的那种美质。儿时,我最喜欢看母亲少女时代的老照片,她穿着旗袍,脸上含着文雅的微笑,比旧社会留下来的年历牌上那些美女漂亮得多,就是三四十年代上海滩那几个最有名的电影明星,也没有母亲美。母亲小时候上的是教会的学校,受过很严格的教育。她是一个受到病人称赞的好医生。看到她为病人开处方时随手写出的那些流利的拉丁文,我由衷地钦佩母亲。
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似乎很少对孩子们做出亲昵的举动。而父亲则不一样,他整天微笑着,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要说动手打孩子。因为母亲不苟言笑,有时候也要发火训人,我们都有点怕她。记得母亲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七岁的时候。那天,我在楼下的邻居家里顽皮,打碎了一张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邻居上楼来告状,母亲生气了,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我从小就自尊心强,母亲打我,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我觉得很丢面子。尽管那几下打得不重,我却好几天不愿意和她说话,你可以说我骂我,为什么要打人?后来父亲悄悄地对告诉我一个秘密:“你不要记恨你妈妈,那几下,她是打给楼下告状的人看的,她才不会真的打你呢!”我这才原谅了母亲。
④我后来发现,母亲其实和父亲一样爱我,只是她比父亲含蓄。上学后,我成了一个书迷,天天捧着一本书,吃饭看,上厕所也看,晚上睡觉,常常躺在床上看到半夜。对读书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干涉,我读书时,他有时还会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而母亲却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如果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一天吃饭时,我老习惯难改,一边吃饭一边翻一本书。母亲放下碗筷,板着脸伸手抢过我的书,说:"这样下去,以后不许你再看书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你现在这样读法,会把自己的眼睛毁了,将来想读书也没法读。”她以一个医生的看法,对我读书的坏习惯作了分析,她说:“如果你觉得眼睛坏了也无所谓,你就这样读下去吧,将来变成个瞎子,后悔来不及。”我觉得母亲是在小题大做,并不当一回事。
⑤其实,母亲并不反对我读书,她真的是怕我读坏了眼睛。虽然嘴里唠叨,可她还是常常从单位里借书回来给我读。《水浒传》、《说岳全传》、《万花楼》、《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书,就是她最早借来给我读的。我过八岁生日时,母亲照惯例给我煮了两个鸡蛋,还买了一本书送给我,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50年代,哪个孩子生日能得到母亲送的书呢?
⑥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在我从前的印象中,父亲最在乎我的创作。那时我刚刚开始发表作品,知道哪家报刊上有我的文章,父亲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邮局和书报摊买那一期报刊。我有新书出来,父亲总是会问我要。我在书店签名售书,父亲总要跑来看热闹,他把因儿子的成功而生出的喜悦和骄傲全都写在脸上。而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我甚至不知道母亲是否读我写的书。有一次,父亲在我面前对我的创作问长问短,母亲笑他说:“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
⑦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变得很衰老。为了让母亲从悲伤沉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家三口带着母亲出门旅行,还出国旅游了一次。和母亲在一起,谈话的话题很广,却从不涉及文学,从不谈我的书。我怕谈这话题会使母亲尴尬,她也许会无话可说。
⑧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套自选集,四厚本,一百数十万字,字印得很小。我想,这样的书,母亲不会去读,便没有想到送给她。一次我去看母亲,她告诉我,前几天,她去书店了。我问她去干什么,母亲笑着说:"我想买一套《赵丽宏自选集》。"我一愣,问道:"你买这书干什么?"母亲回答:"读啊。"看我不相信的脸色,母亲又淡淡地说:"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说着,她走到房间角落里,那里有一个被帘子遮着的暗道。母亲拉开帘子,里面是一个书橱。"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我过去一看,不禁吃了一惊,书橱里,我这二十年中出版的几十本书都在那里,按出版的年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本也不少,有几本,还精心包着书皮。其中的好几本书,我自己也找不到了。我想,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
⑨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她收集我的每一本书,却从不向人炫耀,只是自己一个人读。其实,把我的书读得最仔细的,是母亲。母亲,你了解自己的儿子,而儿子却不懂得你!我感到羞愧。
⑩母亲微笑着凝视我,目光里流露出无限的慈爱和关怀。母亲老了,脸上皱纹密布,年轻时的美貌已经遥远得找不到踪影。然而在我的眼里,母亲却比任何时候都美。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美丽更深沉呢?
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
②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2分)
2、开头说“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分)
3、 母亲笑着说:“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你能理解母亲这句话的含义吗?
4、文章第一段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5、 作者为什么要写父亲的形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