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饰心·二 饰心·三 饰心·四 饰心·五| 译文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 注释
1.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2.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3.“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4.“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5.相思:想念。
半暇 一|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半暇·二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 背景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 作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附言
这首诗在上月的时候就有一位小女生给我提过,希望我能书写一番。但那时我给出的答复是心里没有所念之人,自然无法书写出那份刻骨,既是刻骨,也明显能想象得到相思之人面容的憔悴,一片伤心画不成。那么字体自然应以清瘦为主,于当时的我而言,阻力是极其之大的,那等情愫很是难以付诸于笔端。
前日在《【心畫】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一文中,简友正晓孩有给我留言,这也是彼此保持应有之默契后有些时日没怎么联系了,而非互动。他的留言,依旧很长,有些急不可耐,想说的话也总是一番意犹未尽的样子,一如往常。而我这块之于他又反倒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对于一些人和事上,并未表现出太过浓厚的兴趣,不管其结果如何,都能很是从容。
我的寄语中有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在我心里,还是讲求平衡的,他人对我的点滴用心,我自会加倍去回馈人家,在工作及其日常生活中,我也依旧如此这么的要求。所以前晚我给他去简信,问他喜欢哪首诗词,我可以尝试书写一番,这一来也就有了此番《相思》的到来。
同样,为什么说又突然决定可以接受书写呢,因为当我意识到之前认知的局限后,才发现这是一首关于友情的五绝,而非爱情。自然,我也就不会存在某种心理的羁绊。当然,书写时还是存在有所失误的地方,“春来发几枝”的“几”由于运笔过轻,所以硬是被看成了“儿”字(而非写,放大才能隐约看清),虽说可以调整,但是我的心情却很难去再次调和了,姑且任之。
这首诗之于正晓孩意义着实过重,也才会是有了他《红豆相思簪》一文,虽然时间上的确有些儿久远。说句抱歉的话,我也只是粗略的瞟了一眼,不是因为我看不懂半白话文,若说写我也可以,或许我还没有很好的想去了解一个人的迫切吧,简书上,目前也唯有一个人可以而已。
好些人总是很想去了解我,但最终也都陷入了主观臆断,一些想结交我的,可连我一篇文章都没读过,这不就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吗?感觉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亵渎。我从未进入任何形式的群,尽管我知道在某些方面而言,很是值得肯定。即便他们再怎么热闹,我独爱偏居一隅。
如果有人认为我此番是在写文的一种变相论述,那么我也真的该为自己感到悲哀。又如果这是写文的水平体现,我估计自己也很难再有动笔的把握可能。
我并不知道大家入驻简书的初衷是什么,也有简友觉得在这没有真正读者,都是来卖弄文采,笔墨的,对此,我除了在心里付之一笑还能说点什么?毕竟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一,认知程度也自是有别,对问题也缺乏应当的硬性思考。
我很清楚我的受众,在做什么?能到哪里去?即便这会自说自话,也自得其情。
戊戌 四月十四 卯
半暇·三| 文章
阅读请转至半暇·简适文集!
| 寄语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谢谢赏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