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
郭召良:抑郁障碍的中介因素

郭召良:抑郁障碍的中介因素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2-07-16 11:03 被阅读0次

从常识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仅凭这些生活事件因素是不足以引发抑郁的,抑郁发作有其内因,这个内因就是患者的认知信念(或观念、想法)和认知方式。

亚伦·贝克(Aron Beck)的认知行为疗法是从抑郁症的治疗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他发现抑郁患者的认知表现在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负性信念上,具体来说,抑郁患者往往认为自我是无能的、没有价值的、不被喜欢的,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悲观的、不会好起来的,认为这个世界即周围的人对自己是冷漠的、充满敌意的,是不会帮助自己的。

贝克还发现,一旦患者的这些想法发生改变,变得更为积极或中性一些,患者的抑郁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有研究者提出了“绝望感模型”,也说明人对未来的负性认知与抑郁症状相关。该理论认为,抑郁最重要的诱发因素就是绝望,绝望的意思就是认为“好的结果不会发生”,认为个体做什么也改变不了这种状况。这个观点与贝克认知行为疗法中患者对未来负性认知的观点一致。

绝望理论模型认为绝望造成了一种抑郁——绝望性抑郁。这种抑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缺乏动力、悲伤、尝试自杀,缺乏体能或精力,经常呆坐,不想动,存在睡眠障碍,难以集中注意力,认知非常消极。贝克还曾经开发过绝望量表来测量绝望分数与抑郁和自杀的关系。

当抑郁患者对未来悲观,觉得自己无法控制或预测行为的结果时,那些以前具有奖励性质(如快乐,自我满足)的行为不再具有奖励性,自己无法做出那些有价值的行为(如成为一个好妈妈/好爸爸),不再做过去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退出。

患者对于自我、世界和未来的这些负性的想法,实际上是由更深层次的认知观念决定的,换言之,一个患者是否表现出抑郁症状在于其更深层次的认知观念。具有这些负性的更深层次的认知观念,遇到具体生活事件的时候,就更容易出现抑郁发作;如果没有这些消极的认知观念,就不太可能患上抑郁症。

这个深层次的信念就是核心信念。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与重要他人(包括父母)的互动过程中,以及在与周围他人(同胞、同学等)的社会比较中,形成了关于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概括性、一般性的认识,这个认识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被强化和巩固,成为统领个体有关自我、他人、世界的看法的核心,这样的认识观念被称为核心信念。

个体关于自我的核心信念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关于能力的信念,其二是关于与他人关系的信念,其三是关于个人价值或意义的信念。如果个体形成了对自己的负性核心信念,他就可能具有“我是无能的”“我是不可爱的”“我是没有价值的”这三种信念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旦个体形成负性核心信念,这就埋下了心理问题的种子,外部时机合适时心理问题也就会显现出来了。就像我们前面给大家介绍的个案丽芳,离婚引发了她的抑郁症。这是因为,离婚这件事被她理解为自己被丈夫抛弃,这件事说明“自己是不可爱的”,另外,母亲独自抚养孩子的种种艰辛和不易很容易让她产生“自己是无能的”想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离婚事件都会引发当事人觉得“自己是无能的/不可爱的”想法,也不会让所有当事人都得抑郁症。离婚这样的生活事件之所以能够让一些个体产生抑郁症,是因为他们心中埋藏着这样的种子,这类种子就是童年时期形成的负性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不可爱的或无价值的”。

当个体具有负性核心信念时,他往往会采取某些措施来包装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是有能力的、可爱的和有价值的,这些措施被称为补偿策略,诸如努力、回避、顺从、警惕等方法就被用来让自己看起来是正面的和积极的。个体通过这些策略,能够顺利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个体也就能维持心理正常水平。

丽芳的无能或不可爱的核心信念在童年时期形成和巩固后,她就通过努力或者回避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一切,例如,她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也回避学习中的困难,让自己的学习成绩维持在班级的中上水平,工作以后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应对职场挑战,甚至以此来应对亲密关系。

这些做法在之前都能被顺利应用,她就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保持心理正常。但她的这些补偿策略在婚后处理夫妻关系(关于家务、金钱支配、性关系、抚养孩子等)方面造成了激烈冲突,这些策略不再起作用,最终的结果就是离婚,成为单亲母亲,独自抚养孩子。补偿策略的失效导致了她的抑郁发作。

上面我们讨论了抑郁患者的认知观念,抑郁患者的表层认知观念就是对自我、未来和世界的负面认知,这些表层观念的背后则是负性的核心信念——“我是无能的、不可爱的或者无价值的”。也有认知行为疗法专家从认知方式的角度来探讨抑郁障碍产生的认知原因。

所谓认知方式,就是看问题的角度或处理信息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常常把那些歪曲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或看待问题的视角称为“认知歪曲”。患者的因情境而产生的想法(称为自动思维)是负性或消极的,受到偏差的、扭曲的认知歪曲的支持。抑郁患者否定自己、对未来悲观、对周围世界失望的认知观念,是通过他们的认知歪曲来获得支持的。

抑郁患者的认知歪曲方式有消极预测未来(认为未来是糟糕的,没有考虑到好转的可能)、内归因(认为糟糕的局面是自己造成的,没有考虑到外因存在)、读心术(主观猜测他人对自己是不友好的)、算命术(主观认定自己拥有悲惨的命运或结局)等。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中提出,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批评和绝望感是认知解释风格的结果。塞利格曼提到的解释风格实际上就是认知方式,那种偏差的解释风格就是我们讨论的认知歪曲。他发现,抑郁患者往往会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做出内归因而非外归因,还常常把失败进行稳定归因(如能力)而非暂时归因,这样一来,现在是糟糕的,未来也就是糟糕的了。

总之,认知想法或信念是抑郁障碍发作的内部因素,是一个中介变量。抑郁患者的歪曲的认知观念和认知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导致抑郁障碍的产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治疗抑郁障碍,我们不仅要修正患者的认知观念,还要修正其歪曲的认知方式。

相关文章

  • 郭召良:抑郁障碍的中介因素

    从常识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仅凭这些生活事件因素是不足以引发抑郁的,抑郁发作有其内因,这个内因就是患者的认知信念(或观...

  • 郭召良:抑郁障碍的诱发因素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抑郁症的发作与神经生物学因素相关,但这是否意味着,它和社会及心理学的因素没有关系呢? 事实并非...

  • 郭召良: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中介因素

    01.假想观众 社交焦虑患者与他人互动时会去思考他人怎么看待他,并根据自己对他人想法的揣度来产生情绪体验和调整人际...

  • 郭召良:威胁性认知是惊恐障碍的中介因素

    一旦个体把惊恐发作视为某种危险的信号,惊恐发作就更有可能发生了。 个体经历惊恐发作并把惊恐发作视为危险信号后,就会...

  • 郭召良: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在有关抑郁症的诊断中,有重性抑郁障碍、持续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反复发作的短期抑郁、短暂性抑郁发作,以及双相障碍...

  • 郭召良:抑郁障碍的CBT解释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从生活事件、认知、行为(及其后果)三个方面来解释抑郁障碍的原因。 在认知行为疗法看来,生活事件是抑...

  • 郭召良:抑郁障碍的认知矫正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认知原因是抑郁障碍的中介因素和内部原因。因此,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观点来看,抑郁障碍的干预需要处理患...

  • 郭召良:抑郁障碍的咨询目标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看,抑郁症的治疗不仅要消除抑郁症状,还要考虑处理导致抑郁复发的更为深层次的心理机制的原因。 心理咨...

  • 郭召良:抑郁障碍的咨询计划

    抑郁障碍的咨询计划以2~4次会谈为1个小节,咨询以小节为单元进行规划。一般的抑郁障碍咨询计划包括第1小节至第4小节...

  • 郭召良:社交焦虑障碍的维持因素

    01.负强化与安全行为 社交焦虑患者在社交情境中体验到焦虑情绪后便采取某种行为来避免焦虑情绪,比较常见的行为就是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郭召良:抑郁障碍的中介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eh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