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
K的确说,如果能如实地观察自心、观察世事,看清真相,就没必要没完没了地读书企图从书中找到现成答案。
读书以及观察、经历世事,是把书和世事当作映照自心的镜子,借以观照自心,扫去我执,明了世事。通常世人读书阅世首先是为那个自我中心寻觅共鸣、支撑、强化,就是今日译文中说的“追逐奖励、惩罚、成功与收益”。积累知识提升生存技能的读书另议。
2021-10-25
对这句话,我们的理解有差异。我认为正确标点如下: There is only renunciation when you drop something, not knowing what is going to happen。其中Not knowing…是现在分词作状语。
我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是:
如果我提前知道放下某个执着会有什么回报,这就会沦为一场交易。比如,我本来信A教,有人说服我改信B教,承诺会获得更多的加持保佑,那么我若放弃A教,这并不是舍弃自我执着,而是一种交易。
如果我放下某事物时,根本没想有什么后果,没计较权衡得失,那么这种放下才是超然无我的。比如我本嗜好麻将,最近越来越厌倦了,想舍弃这嗜好。不再打麻将,也许会失去朋友,也许会有其他收益,但我纯粹因看清了我在用麻将来填补自心空虚,所以不为获得利益而放弃麻将,也不因担心失去麻友而犹豫,此时就是纯粹的超然无我的状态。
2021-10-26
K口中的meditation,与打坐无关。就是覺察自心,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觉察自心,就是meditation,就是生活禅。
梵语词Dhyana,当然这是拉丁字母音译,梵语字母不知怎样写。这个词在近代传到英美,意译为meditation。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dhyana音译为禅那,samadhi音译为三昧,意译为定。
禅那,简称禅。禅那和三昧,合称禅定。
禅,传到日本,还叫禅,发音不变。
19世纪末,日本禅由铃木大拙传到美国,音译为Zen。所以Dhyana在美国有两个译名,一是意译meditation,一是日人的Zen。
只是到一二十年前,台湾译者把meditation按照词典意义翻成“冥想”,冥想这个词才突然流行起来,成为打坐代名字。在二十年前,冥想这词只有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新词。
meditation,就是梵语Dhyana,就是古人说的禅那、禅,这个禅跟打坐也没有必然对应关系,比如唐朝有的禅宗门派根本不打坐。禅这个词积累了太重的宗教意义,容易引起误解。
虚云、净慧和尚提倡生活禅,与K的meditation比较接近。
我特意绕开“冥想”这个已经模式化的词汇,译作“观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