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陪伴·68 | 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

陪伴·68 | 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

作者: 大龙_0415 | 来源:发表于2020-12-02 17:51 被阅读0次

    文/大龙

    1.

    这天清晨,我尚未起床,朦胧中感到有什么声音在房间里响动。我支起身子,看见窗台上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原来是女儿偷偷潜入了我的房间。我正要张口询问她在窗台上做什么,她突然转头对我说,“爸爸快看,下雪了。”

    “哇,是吗?” 这应该是北京今年第一场雪,所以我有些惊讶。

    “是的。地面和树上都白了。”

    我起身看了一下窗外,果然白茫茫一片。

    。。。

    2019/11/30,北京

    2.

    今天,我正准备写下今年《陪伴》的第一篇文章。女儿来到了我的跟前,手上拿着一样晶莹的东西,哇,是雪花。我转头望向窗外,果然,天空中飘着雪花。

    这是2020年北京第一场雪。

    去年的最后一篇文字,是北京第一场雪。今年的第一篇文字,竟然又是北京第一场雪。女儿,雪,北京,冬季,文字,就这样穿过时空, 又连接在一起。真的很奇妙。

    3.

    现在,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和女儿之间深深的连接,在生命深处的相遇。

    这还要从今年年初说起。那时,妻子从图书馆借回来一本张娟的《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这本书对妻子和我触动都很大。

    “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我认为那就是跟孩子有着真正的联结。而什么是联结?就是不带着自己的情绪,不带着自己的期待,不带着自己的评判,去跟你的孩子相处。当你能这样跟你的孩子相处时,你才真的看到你的孩子,看懂你的孩子,跟他有心和心的交流。这时候,爱能够在你们中间自由地流动。” 书的推荐序中这样写道。

    张娟在这本书中,谈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时,说道:

    “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看见孩子真正的需求,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孩子的到来不是要完成我们对于完美小孩的期待,他就是来经历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他可能性子慢一点,他可能柔弱一些,他可能不那么机灵,他可能有点内向,但是那又怎么样?

    父母越是能够无条件地爱这个孩子、接纳他本来的样子,孩子才会更有意愿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如果你希望孩子满足你的期待,那么你的方法一定不是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先接纳和爱他现在的样子。当你真正开始接纳他现在的样子的时候,那个改变才会发生。因为只有孩子觉得自己足够安全时,他才会启动自己内在的动力。你越是抗拒他,越是指责他,越是觉得他不够好,他越是持续地让你看到他的不好,因为他没有改变的动力。

    作为父母,我们要先学习接纳自己,然后才能接纳我们的孩子。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意味着我们把生命的力量交还给孩子自己,那么,孩子终将强大。”

    可以说,正是从这本书开始,我和妻子在养育孩子的理念上终于达成了根本层面的一致。如果说《正面管教》这样的书籍只是在养育孩子的方法上的一些指导,那么《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则直指亲子关系最本质最核心之处-生命的相遇与联结、全然的接纳和看见。这正是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中谈到的那种“我与你”之生命关系而不是“我和他”之功能关系。

    我也推荐所有的父母们好好看看《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这本书,一定会收获很大。

    4.

    过去,我经常沉浸在自己的写作或工作中,女儿来找我时,也经常得不到我的回应。她每天的时间安排其实也挺紧的,白天要上学,放学后还有很多作业要写,很多功课要做,还要上音乐、舞蹈、英语辅导班。算下来,我们真正能亲密相处的时间并不算太多。她有时来找我又得不到我的回应,就会把我的电脑或手机夺过去,而我又会对她发一下脾气。这样的模式重演过多次。我后来终于明白,女儿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引起我对她的关注。也是在提示我,我对她的回应和关注还是太少了。

    在看完《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后,我和妻子也探讨了这一点。我也认识到了我的问题所在。

    现在,每当女儿叫我时,我都尽可能放下手中的事情,及时的回应她。如果是一段固定相处的时间,我就会把那段时间腾出来。

    疫情好转后,女儿在周二、四、五下午放学回来,在正式做作业之前,会有四、五十分钟时间专门到楼下练习踢足球(她是学校足球队的)。那段时间,我就专门空出来(我自己也刚好可以练习一下走楼梯),然后在楼下空旷的场地和她玩起足球来。当然,我的腿脚还不方便,那就坐在轮椅上充当守门员的角色。当然,由于我的手指还伸不直,坐在轮椅上也不方便接球,所以只能用拐杖去挡球,挡住了就算进球失败。那时母亲还没有回去,有时她也会站在后面捡球。我们玩得非常开心。

    每天晚上,女儿会有15分钟按摩眼睛的时间。她戴上护眼仪头盔,躺在床上,就会叫我去跟她聊天。我们就天南海北的瞎聊。她经常能发明一些小游戏。例如有一次,她让我按照她自己编的一个音乐节奏的方式介绍自己。我音乐细胞不行,练了好长时间才勉强像点样子。尽管和她的要求有些差距,有几次甚至滑稽得不行,但女儿见我很配合的样子,倒也显得非常开心。

    最近一段时间,女儿喜欢扮演一个“当老师”的游戏角色。就是在她一边洗漱的时候,一边细致解说每个动作,要我像学生一样听她讲解,最后还要能够完整复述出来。这堂课上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我才勉强能记得下来。对女儿“当老师”这份热忱,我其实也感到蛮好奇,所以也一直饶有兴致地当一个“好学生”。最后我问她,“我这个学生做得怎么样?” 她一副老师的语气说,“还行吧”。我们相视而笑。妻子在旁边也笑了起来。现在,妻子对我能够积极回应女儿,也表示肯定和赞许。

    5.

    当然,全然的接纳并不总是容易做到的事。

    有一次,女儿要上英语辅导课,是远程的网课。我帮她调好了电脑和程序,正要起身离开,老师就已经呼叫过来了。女儿就一个劲的催促我,“快走开!快走开!” 可我毕竟还在残疾状态,要从椅子上起身,然后用拐杖慢慢走开,都需要一点时间的。我当时对女儿催促我的这个行为,感到很不高兴,忍不住又训斥了她一下,“你太不尊重爸爸了。我帮你调好了电脑,你不仅不感激,而且明知道爸爸腿脚不方便,还这样催促我,这样像话吗?”

    之后,我和妻子也讨论了这件事情。妻子对我说,“女儿催你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老师已经在线上了,她要赶紧上课。当然她的语气可能是不好,不过你不应该当场发火,可以事后再和她讨论这件事情嘛。”

    “嗯,你说得对,我确实不应该当场发火的,可以事后再讨论的。可能是当时我觉得女儿太不尊重我了吧。”

    我想起了我自己写过的《觉察真相元认知情绪管理法》,女儿行为的背后有它的真相,而我发火的真相是“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我的那个“小我”还在。我苦笑了一下,我自己发明的方法也还是做不到呢。看来我还要练习我的觉知和克制力。

    晚上,我跟女儿道了歉,说当时不该跟她发火的,也说明了原因,并且跟女儿说,“如果你当时不是那样催促爸爸,而是说,[爸爸,我要上课了,你能走开一下吗?] 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女儿点了点头。

    当然,接纳孩子,也并非是要纵容她的所有行为。《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一书中,谈到了三个底线,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环境。” 而在这三个底线之外,我们就要有足够的涵容力来接纳和包容孩子,给孩子充分的做自己的自由。

    要真正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而孩子给了我们自身成长的契机。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是我们父母一生真正值得去做的事。

    2020/11/21,北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伴·68 | 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qeuwktx.html